智库推荐
崔福徶/span>教授
沈阳药科大学
崔福德,1969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留校任教,1989.4?996.3间分别获得中国卫生部-中日医学协会的笹川奖学金,国家教育部高访、日本药学国际交流回基金的资助,赴三次留学,1996年取得博士学位。主要学术背景:国家重点学科《药剂学》的学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药剂学》的课程负责人。学术兼职: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主编;国际药剂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SCI杂志)编委;沈阳药科大学 学报常务编委;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副主编;中国颗粒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评议专家等?nbsp;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科研研究方向为制剂新技术与制剂工程,以制剂新技术为基础开发研究新剂型。研究内容主要有:①球晶造粒技术的研究(微球的制备新技术);②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新剂型研究(口服,微球注射,粘膜给药制剂);③难溶性药物的速释、缓释制剂的研究;④口腔速崩片剂的研究;⑤粉末包衣技术的研究(掩味,防吸潮技术);⑥中药制剂现代化制剂技术的研究(中药油性药物的固体化,纳米乳的制备技术等)⑦结肠靶向系统的研究等。主要研究项?.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球晶造粒技术的研究”,主持,该项目的成果已经取得专利证书,产品批准临床,国内外领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胰岛素口服纳米粒的研究”,主持。?.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粉体技术在固体制剂中的应用”第二负责人?. 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63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制剂部分?. 国际合作项目(加拿大,日本)”胰岛素(肺部,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省级项目,企业联合项目多项?nbsp;科研与教学成果申报发明专?2?批准1项,公开11?;申报新?项,其中3项新药证书,3项批准临床;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承担原国家教委“面?1世纪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圆满完成?005年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国内外论文90多篇,SCI收载论文?0篇,国内外讲?0次,2006年在“日本第23届制剂和粒子设计会议”的邀请报告荣获“学术奖”(在国内首次获得)。获奖、荣誉情?.《药学类专业药剂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005年,第一完成?.《药剂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年,主编3.辽宁省教学名师?006?.辽宁省优秀教师?004年;沈阳市优秀教师?001?.辽宁省女职工创优标兵,2006?.“日本第23届制剂和粒子设计会议”荣获“学术奖”,2006?.沈阳市沈河区十大经济女性,2007?.国家级精品课程?004年,课程负责?.国家级重点学科?002年,学科带头?0.辽宁省普通高校首批优秀课程?001年,课程负责?1.辽宁省首批精品课程?003年,课程负责?2.辽宁省冲击世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学科带头?3.“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分别?004年?006年荣??4.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 2003 年,项目负责人《马来酸曲美布汀原料药、片剂、胶囊剂的研究?5.中国药学会药剂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2年,通讯作者《尼群地平球晶造粒技术的研究?6.沈阳药科大学“三八”红旗手?005年)、沈阳药科大学“九五 “科技标兵”(2001年);沈阳药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005年);沈阳药科大学“十五 自然科学论文奖(2006年);沈阳药科大学“十五 科技成果奖(2006年)等、/div>
魏飞 教授
清华大学化工
魏飞,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绿色化学反应工程和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多相流和多相流反应堆。魏教授赢得过很多荣誉和奖励,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奖(1996 ),中国青年特殊贡献奖(1997 ),1999 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有超过 200 篇著作和论文出版。教育及工作经历?980石油大学炼制系学士?987石油大学化工系硕士?990石油大学化工系博士。社会兼职:1.2007 Asia Particle Technology Conference, APT2007,Beijing?007.9,大会主席?.Tsinghua-Cornell nano technology forum, 2006.11, Beijing,会议主席?.9th Sino-Japan Symposium on Fluidization, 2006.8, Beijing,会议主席?.Third Sino-US Conferen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Beijing, 2000.9,秘书长?.96 China-Japan Symposium on Particology,秘书长?.6th China-Japan Symposium on Fluidization,秘书长?.首届全国颗粒学年会,秘书长?.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科学研究:①研究方向:1.气固多相流测量方法气固湍动流化床气固并流下行床碳纳米管及纳米粉体技术绿色化工技术;2.单壁阵列碳纳米管结构控制、批量生产及复合?.多级纳米结构催化剂及在煤制烯烃及芳烃过程中应用;4.烷烃脱氢催化剂及新型反应器;5.多晶硅及新能源材料制备过程;6.碳纳米管储能技术。②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及中石化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1.丙烯腈主装置成套国产化技术工业应用?.丙烯腈成套技术开发?.无机粉体的结晶、分散习性与工程应用研究?.基于纳米聚团原理的高纯度碳纳米管制备基础研究?.10万吨/年苯胺大型化成套技术与应用。③主要成就:魏飞教授在多相流反应工程方面完成了齐鲁4万吨/?.6米直径反应器新型分布器及高桥化工?.8米直径工业反应器新型分布器工业试验,创经济效?200万元。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工业中试等大型工业工程项目科研。石化总公司的技术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的磷光颗粒示踪技术、光纤一维成像分析技术及激光多普勒高浓度测速技术使所从事的气固并流下行床研究及高密度提升管研究取得了很多的进展,其中,气固并流下行床研究经同行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誉奖?.1996年获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1996年获第三届中国优秀博士后(“国氏”十佳)奖?.1996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奖?.1997年获中国青年特殊贡献奖?.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0.1999年获“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1.1999年获第一届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2.2000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3.2002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4.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2001年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6.200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7.2006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后?8.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9.2007年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0.2008年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div>
汪灵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在矿物学、材料学专业领域,长期坚持矿物材料学研究方向,侧重开展矿物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项,以及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课题和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等多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3项、实用新型专?项,发表学术论文157篇,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多项、/div>
潘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教代会提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硅酸盐通报》;《无机材料学报》编委。国际梯度功能材料顾问委员会理事。讲授《材料化学》和《材料热力学》课程。研究领域热障涂层陶瓷材料,透明陶瓷,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和功能器件,固态离子导体材料,轻质超硬材料、精密陶瓷部件制备技术、/div>
曲选辉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004-2014年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8-2020任新材料研究院院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分会主任委员。《粉末冶金技术》主编,《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Powder Metallurgy》等10余杂志编委。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粉末冶金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基金?73?63、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项目40余项,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出版著?部,获授权发明专?50余项。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项,省部级科技成果?0余项。获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中国粉末冶金贡献奖”等荣誉?999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div>
肖汉?/span>教授
湖南大学
报告题目?nbsp;碳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子封装中的应用个人简历:肖汉宁,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大学陶瓷研究所所长。教育及工作经历?978?月~1981?2 湖南大学化工系陶瓷材料专 本科1984?月~1987?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硕士1987?月~1991?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博士1994?月~1995? 日本船舶技术研究所 博士?998?月~1998?1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高级访问学?982?月~1984? 湖南省建湘瓷 助理工程?98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历任助教(1987年)、讲师(1991年)、副教授?993年)、教授(1995年)、博士生导师?995年)至今社会兼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功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无机材料学报》、《硅酸盐学报》、《功能材料》、《机械工程材料》、《中国陶瓷》、《中国陶瓷工业》、《电瓷避雷器》等杂志编委;《陶瓷科学与艺术》编委会副主任、/div>
专家学耄/div>
陈莉 研究生院院长、天津市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 职称 教授

主要从事生物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分离膜、高分子凝胶等智能高分子材料,以及智能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p>详情

程博 科技处处长、校长助琅/div>
博士生导 职称 教授

1.新型纤维材料制备新技术与应用 2.纤维集合体材料的制备新技术与应用 3.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与应用

详情
从怀萌/div>
研究呗/div>

1.新型有?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组装机理和功能研究 2.光电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 3.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溶液相组装和组装体的光、电、能量存储及催化性能研究、/p>详情

慈立?/div>
教授

近年来主要从事新型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钾/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储能器件的研究;全固态电池、结构电池等器件集成与开发;硅碳负极、金属锂负极保护、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电化学催化剂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目前重点研究方向:固态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p>详情

陈传忟/div>
教授

主要从事材料表面激光强化与改性、生物医学材料、微纳米薄膜及材料表面与界面等专业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p>详情

炊鹏飝/div>
副教掇/div>

主要从事钛合金强韧化、生物医用材料、塑性变形及金属表面纳米结构制备等研究

详情
陈立 陕理工材料学院研究生秘书
副教掇/div>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详情
揣成 天津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亹/div>

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技术,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包装材料

详情
崔占臢/div>
教授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主要包括高速电光调制器件极化聚合物二阶非线性材料、低光损含氟光波导材料,高介电常数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OFET)聚合物绝缘层材料,以及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涂料、粘合剂与助剂的开发与应用、/p>详情

陈德?/div>
教授

(1) 低维功能纳米晶的湿化学控制制备科学与生长机理研究:主要从事贵金属、半导体氧(氮)化物等低维纳米晶的控制制备与表征研究,独立完成了题为“若干低维纳米结构的湿化学制备与表征研究 的博士学位论文,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一项,获得?004-2005年度“严东生”院士奖学金。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645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纳米专项等研究工作,开创性发展了微乳液、溶剂热、分子导向、溶?凝胶、聚合物前驱物法等湿化学途径,成功制备出了晶粒与结构可控的氧化锡(Chem. Phys. Lett., 2004, 398, 201-206 J. Colloid Interf. Sci., 2004, 279, 137-142)、氢氧化?Chem. Phys. Lett., 2005, 405, 159-164)、氧化铁(Chem. Phys. Lett., 2004, 395, 316-320)、硫化镍(Chem. Lett., 2003, 32, 996-997;J. Cryst. Growth, 2004, 262, 554-560)、硫化锌?Solid State Commun., 2005, 133, 145-150),以及金、银(J. Cryst. Growth, 2004, 264, 216-222)等低维纳米结构材料,对材料微观结构与光电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深刻理解了纳米晶生长的基本理论、影响因素与控制手段,熟练掌握了低维纳米晶制备与表征的实验技能 (2) 层状化合物的插层反应与剥离研究:主要从事类钙钛矿型层状化合物、硫化钼层状固体的插层化学,系统研究了烷基胺在层状钨酸盐中的插层行为和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插层反应机理,主要结果先后发表在Chem. Mater. (2007, 19, 1808-1815)、Key Eng. Mater. (2007, 352, 85-88)、Chem. J. Chinese U. (2008, 29, 1325-1330)等SCI/EI源刊上,所得结果得到了Chem. Mater.审稿人与主编的高度肯定,纠正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错误。这些研究结果在2007?月的仙台国际材料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of Nanomaterials, January, 2007, Sendai, Japan)上宣读,并获得组委会颁发的“Special Recognition Award”。以化学插层反应获得的有?无机混杂纳米结构为前驱物,经软化学局部转化等过程制备了具有高径厚比的WO3纳米片,具有超高比表面积(达?80 m2 g-1,目前国际上报道的最高值)与优异的再分散性能(Small, 2008, 4, 1813-1822) (3) 基于半导体纳米晶的光催化、气敏传感与环境净化应用研究:以插?剥离技术制备的高径厚比WO3纳米片为催化剂,以普通日光灯为光源,研究了可见光催化氧化水释放O2的反应,发现所得WO3纳米片的催化性能比商用WO3粉末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该结果发表在Small (2008, 4, 1813-1822)上。以WO3纳米片为活性组元制作的气敏元件对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等蒸气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灵敏度高、恢复时间短),明显优于目前已报道的结果,该结果已发表在Nanotechnology (2010, 21, 035501)上。基于WO3纳米片晶的化学传感器对丙酮蒸气、甲醛、苯、NO气体等敏感性能也进行了研究,结果正在发表中。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基于WO3纳米片晶催化剂对含有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的污水的可见光催化净化,取得了初步结果 (4) 无机矿物材料的超细、功能改性与?纳米组合粒子协同增强聚合物的研究:主要从事硅酸盐矿物材料的深加工与应用研究,包括高岭土、蒙脱土、滑石、硅灰石等异形(层片状与针状)矿物材料的提纯分离、超细处理与表面功能化改性;系统研究了硅酸盐等矿物材料表面功能化改性、硅酸盐矿物超细粉体表面的有机化改性以及组合改性微/纳米复合粒子对聚合物材料增强增韧的协同效应与基本规律;相关学术论文先后发表在J. Appl. Poly. Sci. (2010, 115, 624-634)、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 19, 220)、金属矿山[2001, (9), 17; 2002, (11), 19]、非金属矿[2002, 25(1), 31; 2002, 8(4), 13]等刊物上。以SiC微纳米粉体增强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研究,主要结果发表在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9, 38(z2))等刊物。以“超细、组合改性微/纳米粒子协同增强增韧聚合物”为主题的硕士论文(《无机组合粒子增强增韧聚合物的协同效应》)?004年度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的项目“新型复合导电粉末的研制”通过湖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湘科鉴字[2001]?82号,鉴定结论“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的项目“锑锡氧化物复合功能粉末的制备新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006年);以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的项目“高性能矿物基复合导电粉末的制备技术与应用 获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独立完成的项目“新型导电粉末的制备 获湖南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00);独立完成的项目“新型复合导电粉末的研制及应用”获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01年) (5) 特种结构、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与应用研究:以过渡金属无机-有机混杂化合物、纳米氧化物等为起始原料,制备碳化物、氮化物等超硬、耐磨、特种功能的微纳米晶材料;以氮化硼、氮化硅为基础的特种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开发、/p>详情

陈振关/div>
教授

1. 新能源材料(主要包括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热电材料等) 2. 特种粉体(包括金属、合金和无机非金属粉未) 3. 功能薄膜与器件、/p>详情

程度
教授

1 智能控释多功能载体及其用于传输药物和诊断探针的研 2 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的交叉研究

详情
科研机构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科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和产业的重大需求和世界发展前沿,致力于新型磁性材料和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发。重点实验室?007年开始筹建,2011年通过验收。重点实验室紧密结合国家在新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对磁性材料与器件的战略需

中国科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宣/a>

中国粉体网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006年在原功能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整合其它科研部门部分课题组组建而成。实验室简介功能陶瓷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p>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宣/a>

实验室简介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第六研究室,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该实验室的成立是为了解决国家现代化建设急需的特种涂层材料前沿研究课题。自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以来,实验室承担了我国几乎所有特种无机热控涂层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实验室开展了各类俜/p>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

中国粉体网讯 先进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简称纳米实验室)以纳米功能材料可控制备为基础,以材料性能优化和调控为重点,以发展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和器件为终极目标。面向世界前沿,在纳米材料科技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同时强调产学研紧密结合。实验室包含以下团队:增材制造材料技术研究团队、功能薄膜与晹/p>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

中国粉体网讯 深圳大学增材制造研究所成立?016年,成立至今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增材制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深圳市科创委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的支持。研究所主要从事面向科学基础和工程应用的增材制造研究,涵盖了材料、工艺、装备和应用等各方面。研究所目前拥有多台光固化、静

深圳大学增材制造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 山西省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成立?976年,其前身为山西省陶瓷工业研究所,是山西省内专业从事陶瓷、玻璃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省级科研机构?012?月划转到山西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自建所以来先后承担了省级以上科研项?6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迚/p>山西省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 哈尔滨工业大学陶瓷化学研究所是在1997年成立的中国哈工?日本千叶工大联合陶瓷化学研究室基础上建立的,主要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化学、材料、环境、生命、电气相关的学科。研究所立足于功能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发展的前沿领域,紧紧围绕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关系这一核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陶瓷化学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研究所介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成立于1956年,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局级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矿产资源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基础信息资料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 为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资源优势,加快江苏盱眙凹凸棒石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步伐,依靠科技推动凹凸棒石产业的科技创新,努力打造“中国凹土之都”,盱眙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经过友好协商,本着“优势互补、院地合作、讲求实效、产研共赢”的原则,于2010??2日签罱/p>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忂/a>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源于1987年由白春礼院士建立的STM实验室,1994年发展成为中国科学院纳米科学与技术青年实验室?001年经考评晋升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开展化学以及化学与物理、材料、生物等诸多交叉科学研究,为纳米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实验室历史?/p>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粉体网讯一、实验室简介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1987年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和相关资源组建的。实验室是科技部于2007年批准筹建的2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并?010年初通过验收,正式步入国家重点实验的衋/p>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a>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成立?004?月,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布局建立的首家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向“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推进的新阶段,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一个新的直属科研机构。不仅填补了当时中科院在全省研究机构中布局的空白,也极大地提升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

中国科学院四大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948?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研究领域学科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ctures)?988?月由国家计委组织专家论证并批准后开始筹建,1990年开始对外开放,1991?1月通过了由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委员会验收、/p>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宣/a>

中国粉体网讯兰州大学磁学与磁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00??7日被教育部正式确认。其前身是在1955年建立的磁学专业基础上,由原国家教委1993?2月批准建设,并于1996?月正式对外开放运行的应用磁学部门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概况实验室围绕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和科学

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宣/a>

中国粉体网讯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2000?0月由教育部批准成立,依托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的结构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亚微米和纳米尺度结构的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领域。实验室围绕绿色能源、生物医药和国防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于材料科

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宣/a>

中国粉体网讯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008?1月被教育部批准建设的,依托黑龙江大学建设而成的?011?1月通过验收并正式挂牌运行,是黑龙江省化学学科目前唯一一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任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付宏刚教授,冯守华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简介功能无朹/p>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粉体网讯 ?956年至2006年,在郭慕孙先生指导下,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创新,2006?月终于批准成立了“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慕孙先生呕心沥血,精心培育和率领的科研团队,历经56年、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承前启后,开拓前进的道路上,注重积累、追求卓越、瞄准前沿?/p>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宣/a>

实验室介绍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河北省保定市?010?2月份,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经过三年的建设,2013?0月份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正式运行。目前实验室?10人,其中博士27人,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5人。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

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概况“深圳陶瓷先进技术工程实验室”于2012年开始建设。组建目的主要为在若干先进陶瓷制备技术上取得突破,建立先进陶瓷材料及应用工程化平台,推动先进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光电、机械、新能源及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促进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实验室项目建设以微波沉积与烧结技术、脉冲激光沉积技?/p>深圳陶瓷先进技术工程实验室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一、历史沿?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简称工程所)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其前身?987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993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为独立建制研究所?002年与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异地整合,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试点系列。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陆动力学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六十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001年更为现名。一个定位过程工程的共性理论、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面向过程工业转型升级、产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1956年,在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半导体科学技术被列为当时国家新技术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为了创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基地,国家于1960??日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以下简称半导体所),开启了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发展之路。研究所概况半导体所秉承“以人为?/p>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粉体网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研究所”)成立?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现任所长左良教授。建所初期,金属研究所致力于我国钢铁冶金工业的恢复和振兴;随后,成功实现了向新材料领域的跨越发展,为国家若干重大工程提侚/p>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能耗低,生长快!HPHT制备金刚石优势巨?/a>
——访河南工业大学教授栗正?/div>

中国粉体网讯 2024?2?4日,由中国粉体网主办的?024半导体行业用金刚石材料技术大会”在河南郑州成功召开。大会围绕半导体行业用金刚石材料的应用前景、技术难点、产业发展、设备应用等方向,深入探讨了当前行业的发展现状,共同展望了行丙/p>

激光抛光和CMP技术是未来金刚石表面抛光技术发展的重点
——访广东工业大学路家斌教掇/div>

中国粉体网讯 2024?2?4日,由中国粉体网主办的?024半导体行业用金刚石材料技术大会”在河南郑州滨河假日酒店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我们邀请到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做客“对话”栏目,就金刚石材料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技术现状进行了设/p>

高温炉:效率提升8倍,能耗降?0%以上
——专访洛阳陶墨总经理尹学伟

中国粉体网讯 2024?2?2-13日,由中国粉体网、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新型陶瓷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在山东淄博成功举办!大会期间,中国粉体网邀请到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做客“对话”栏目,就先进陶瓷行业研究热炸/p>

激光切片,将成为未?英寸碳化硅切割的主流技?/a>
——访南京大学修向前教掇/div>

中国粉体网讯 2024?2?4日,由中国粉体网主办的?024半导体行业用金刚石材料技术大会”在河南郑州滨河假日酒店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我们邀请到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做客“对话”栏目,就金刚石材料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技术现状进行了设/p>

我国百万吨级的氧化铝耐磨陶瓷行业到底怎么了?怎么办?
——访济南大学侯宪钦教掇/div>

中国粉体网讯 2024?2?2-13日,由中国粉体网、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新型陶瓷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在山东淄博成功举办!大会期间,中国粉体网邀请到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做客“对话”栏目,就先进陶瓷行业研究热炸/p>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中国粉体 版权所 京ICP?50428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