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76 年生,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002-2005
年师从吴锋教授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005-2007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师从陈立泉院士、邱新平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2013 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 Prof. Derek Fray、Dr. VasantR. Kumar 课题组访问研究?009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br /> 主要从事绿色能源材料、二次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br /> 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刑br /> ?63 计划)项目、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总装预研项目、国际科技合作
项目等课题,在离子液体及功能电解质添加剂材料、多电子高比能锂硫二次电池?br />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及能源材料结构理论与量化计算等研究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
的研究工作:1)自主合成酰胺类、咪唑啉酮类新型离子液体和亚硫酸酯、异?br /> 酸酯、砜类及含硼锂盐等多种功能电解质材料,建立微结构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
实现优化设计,应用于锂二次电池体系时有效提高了其安全性和宽温度应用特
性;2)采用密封多段热复合法和原位化学氧化法实现了多维结构的活性炭、碳
纳米管、石墨烯担载及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包覆改性的新型硫复合材料,砓br /> 制的锂硫电池样品能量密度高于 406 Wh/kg?)基于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具
有纳米粒子生长及微米厚度设计等特征的新型晶态欠锂薄膜电极和交联网络绒br /> 构的 Li-Al-Ti-P-O-N 薄膜电解质材料。在 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NanoEnergy、Chemical Science、ChemSusChem、Nanoscale 等期刊发表论 120 篇,SCI 收录 85 篇;申请发明专利 41 项,已获授权 17 项;获得 2013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第四完成人),获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3 项。参与编 2 项中国汽车行业标准;参与编写学术著作 3 部、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