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近期,各锂电上市公司纷纷发布2017年度业绩快报。整体来看,尽管2017年锂电产业链市场波动明显,但大部分企业的业绩都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p>
![](//www.znpla.com/price/img/daily/2018/03/12/091718_030762_newsimg_news.jpg)
![](//www.znpla.com/price/img/daily/2018/03/12/091717_849493_newsimg_news.png)
从企业净利润增长情况来看,锂电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材料增长最快,尤其是上游钴产品和三元正极材料;2.锂电设备领域表现稳定,受下游企业投扩产、产线调整升级,以及进口替代影响,预计锂电设备行业在未来3?年还会高速发展;3.锂电池生产企业掀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导致利润下滑、/p>
电池中国网认为,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设置的过渡期将显著削平行业发展波谷,使得锂电业更加平稳的发展,但锂电上下游企业利润增长将进一步萎缩。主要原因是?.隔膜、负极材料等2018年降价是趋势,利润增幅相?017年将减少或持平;2.电池企业受车厂压力,价格将下调,而部分正极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导致其毛利率降低,甚至有些电池企业将无奈沦为“材料搬运工”、/p>
具体来看9/p>
受益于锂电池材料正极业务经营业绩大增,寒锐钴?017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75?4%;此外,厦门钨业、当升科技、格林美、湘潭电化、国光电器、科恒股份等正极材料企业均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00%、/p>
排在增幅前列的还有赢合科技、先导智能、智云股份、正业科技等锂电设备企业。赢合科技2017年度业绩快报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3%;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4%。先导智能则表示?017年锂电池生产设备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83?2%,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大力支持,公司今后会继续加大对锂电池生产设备业务的投入、/p>
在锂电池生产方面,多因素导致企业净利润增长缓慢或者倒退。一方面,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轩高科在业绩报告中表示,本次业绩快报披露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0亿元,同比下?0?3%,与前次披露的业绩预计存在差异。原因是公司为加快产品的切换升级,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另一方面,这与锂电池行业高投入、回报期长的行业属性有关。雄韬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燃料电池产业链、储能项目、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报告期内暂时无法产生效益;另外,从猛狮科技、横店东磁的业绩快报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现象、/p>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跨界进入锂电业的凯恩股份和尤夫股份表现亮眼。凯恩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向新能源产业布局,出??00万元认购了卓能新能源2?427%的股份,并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卓能新能源超87%的股权?017年凯恩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52?3%、/p>
ST尤夫(即尤夫股份)发布业绩快报称,公?017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7?9%。电池中国网了解到,2017?2月ST尤夫完成对江苏智航新能源剩余49%股权的收购?017年度,智航新能源全年营收16?4亿元,同比增?51?6%;实现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3?6%、/p>
电池中国网认为,目前锂电产业链分化严重,有公司大赚有公司亏损。而按照新能源车的产销增速,国内目前高端动力电池的产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如果以2017年作为一个分水岭,之后锂电池企业比较的不仅是产能,更是一场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的综合较量。当后补贴时代遇到“疯癫”的原材料,锂电企业不能只做“材料搬运工”。幸运的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加快开放创新和技术升级改造,从“拼体力”“拼汗水”转到“拼策略”“拼智慧”,2018年锂电全产业链表现将值得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