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光伏产业成就显著,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引领者,是我国少有的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安全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新兴产业?023年以来,我国光伏制造端产业链供应保持高速增长,1-5月,我国多晶硅产?8.4万吨,硅?02.8GW、电池片180.7GW、组?64.2GW、/p>
2023年,光伏行业主产业链各环节正在发生哪些变化?面临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为大家做了如下梳理9/p>
多元化需求下,光伏发电技术迭代速度加快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持续提升电池发电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始终是光伏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p>
过去几年,我国光伏行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0%以上的降本增效。随着PERC电池效率逐渐接近理论极限,近两年,n型电池技术路线成为了行业的热门话题。目前,TOPCon、HJT、XBC等高效电池技术凭借性价比优势,已逐步进入大规模量产化阶段;未来,钙钛矿等叠层电池技术也有望成为明日之星,行业总体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p>
当前,PERC仍然是光伏产业的主流技术,占有市场份额最大,但面临着被更高效率的n型电池技术迭代的技术挑战。目前,TOPCon技术是继PERC技术之后市场占有率快速增长的技术?022年被业内人士称为n型电池技术量产的“元年”,在这样的供需格局下,2022年TOPCon电池出货量接?0GW,占据光伏市?.3%的份额,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进一步降低至88%。常规电池片(BSF电池)市场占比从2021?%进一步下降到2.5%,市场相对固定。其他n型电池,如HJT相对成本较高,市场占比仍然不多,2022年异质结电池片市场占比合计约0.6%。总之,在产业化规模不断加大、配套辅材供应稳定增长的背景下,2023年n型电池片TOPCon+HJT市场份额仍将处于快速上升趋势,预计将超?0%市场份额、/p>
除了占比的提升,n型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022年,我国企业/研究机构刷新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纪?4次,其中10次为n型电池技术。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我国TOPCon、HJT及钙钛矿叠层电池的转换效率分别高?6.7%?6.81%?1.8%,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n型电池技术是未来光伏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我国光伏产业实现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p>
国际贸易环境复杂,高纯石英砂供应吃紧
在我国光伏技术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拉棒环节所用的石英坩埚所需的高纯石英砂和石英坩埚却逐渐成为产业链的紧缺环节。现阶段我国中低端石英砂已经实现国产化,但使用环境更为重要的高纯石英砂产能有限。受供应紧缺影响,目前国内使用的石英坩埚内层砂以国外进口为主,中外层主要以国产高纯石英砂为主、/p>
目前,全球高纯石英砂的主要生产国集中在美国、挪威、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而我国的高纯石英砂产量较低,大量依赖进口,这导致我国光伏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以高纯石英砂为主要原材料的石英坩埚,一旦产量不足,就会导致光伏硅片产能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023年,我国光伏级高纯石英砂可能供给量为7.7-7.8万吨,对?023?.6万吨的需求,供需或将处于紧平衡的状态、/p>
为了解决高纯石英砂供应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大对国内石英砂矿床的勘探力度,寻求新的矿产资源;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高纯石英砂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能。此外,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手段,支持光伏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p>
然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光伏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或打压。这些政策不仅增加了高纯石英砂的进口难度,也导致其进口成本的急剧上升、/p>
因此,为了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需要提升国内高纯石英砂生产的技术水平及优化产业链布局,不断降低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只有这样,我国光伏行业才能实现更快速、更健康地发展、/p>
储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光储融合前景广阔
随着光伏发电规模不断扩大,有必要发展储能技术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光储融合可实现光伏电?4小时发电,“光?储能”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p>
为推动光储融合发展,2022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关于开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其中,《关于开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文件强调,要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项目,优先考虑方向之一就是光储融合。自发自储自用的户用光储融合重要市场方向、/p>
为保障新能源高效利用消纳,提升新能源并网友好性和容量支撑能力是电源侧储能的主要作用。除国家层面外,各省也在加快光储融合工作。目前,全国已有超过二十个省份发布了鼓励或强制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政策,以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区域为代表,结合光伏产业发展,出台了多项“光?储能”的补贴政策,其中,“分布式光伏+储能”项目及“光伏场?储能”项目均在激励范围内、/p>
2022年可谓是储能爆发的元年,光储融合项目表现强劲。据相关机构统计?022年全年新增投运光储项目装机规?204MW/4520MWh。结合对国内已完成招投标项目、各地储能示范项目和新能源配储需求的综合分析,预?023年国内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增装机规模有望再创新高。到2025年,国内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到80GW、/p>
在政策和技术的加持下,储能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未来,光储融合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应用于家庭和商业领域,还可应用于大型工业领域甚至城市基础设施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相信光储融合会为我们创造更加清洁、可持续的未来、/p>
创新和人才是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光伏产业始终保持高景气度。在“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光伏“老玩家”纷纷加快进程,不断提升垂直一体化布局;另一方面,新晋玩家短时间涌入,光伏扩产项目此起彼伏。但是,在行业疯狂“内卷”的背景下,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都存在产能“过剩”风险、/p>
对于光伏行业而言,产能的“过剩”不可怕,它能一定程度上驱动技术创新,并通过先进技术的产能替代,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但是,“产能过剩”叠加“同质化竞争”往往会给光伏产业以沉重的打击。在行业“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供应链竞争日益“白热化”阶段,若想不被市场淘汰出局,差异化、创新性、高质量的发展或许能成为各大光伏企业寻求的最佳道路。当前,光伏行业可能看重产能、产量、垂直一体化,但未来,差异化、高效率、低成本势必会是光伏企业“乘风破浪”的强有力支撑、/p>
另一方面,光伏行业需要新势力和新资本,同样也需要新鲜血液。光伏人才是支撑光伏行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支柱。据统计?025年中国光伏从业人员需求总量将达?34.2-400.8万人?022-2025年新增需求累计将达到88.2-154.8万人,年均新增需?2.1-38.7万人,其中,2022年新增从业人员需求将超过26.4万人,光伏相关产业人才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p>
随着光伏与农业、交通、建筑、通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在应用层面,复合型人才也将更为稀缺。大力推动光伏从业人员培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促使光伏行业不断技术迭代的根本,因此,重视高层次人才吸引、规范人才正向流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助推行业的良性发展、/p>
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稳定、高质量的光伏供应链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兼顾光伏供应链的成本和韧性是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的挑战之一。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的永恒主题、/p>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初末(/p>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