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之路漫长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日前,第三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学术会议在东华大学举行,作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发受到各方关注。
  热门话题受到各方关注
  据了解,目前纳米复合材料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0%,年产值增长较快的纳米复合材料品种有PP、PA、PET和PVC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市场潜力巨大,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在三大合成材料领域,纳米复合材料是由聚合物、纤维、橡胶与 纳米材料组合而成的。与传统材料相比,纳米复合材料性能优异。如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纳米粒子具有出色的表面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及量子尺寸效应,它与聚合物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良特性结合后,呈现出不同于常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由于加工简便,效果明显,业界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纳米复合材料研发,纳米技术在塑料、化纤、橡胶原料领域的应用引人注目。   
在纳米塑料领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崛起为提升传统塑料产业注入新活力。与传统塑料材料相比,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综合性能。比如尼龙6纳米塑料与传统的纯尼龙6相比,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耐热性、低吸湿性、高尺寸稳定性,阻隔性能好,性能全面超过尼龙6,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与普通的玻璃纤维增强和矿物增强尼龙6相比,尼龙6纳米塑料具有耐磨性好、综合性能优异等优势,同时尼龙6纳米塑料还可以进一步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和普通矿物增强等改性纳米尼龙6,其性能更加优越。
  在纳米纤维领域,纳米技术的进步使纳米材料在功能性聚酯(PET)等纤维中得到进一步应用,一批通过共混、复合纺丝或整理加工等技术制造的含纳米材料的功能性PET纤维相继面世,其中如吸收远红外线、抗紫外线、抗菌、防臭、亲水亲油、防辐射、变色、芳香、耐热、阻燃、抗静电、导电等不同功能的PET纤维,已引起人们关注。
  在纳米橡胶领域,纳米聚合物在轮胎中应用收到良好的节能成效。意大利Novamont公司与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合作,开发由谷物生产的纳米颗粒尺寸淀粉聚合物,它可大大减少轮胎的滚动阻力。用淀粉聚合物改进的轮胎与含沉积氧化硅轮胎相比,滚动阻力减少25%,进一步开发可望减少阻力40%。利用该技术,已向欧洲推出固特异公司Biotred GT3轮胎,并由固特异子公司邓绿普公司推向日本市场。该技术将淀粉聚合物的圆形纳米颗粒与橡胶掺混,关键组分使用石化聚合物,使淀粉的低滚动阻力与石化聚合物的高弹性相结合。使用Biotred GT3轮胎与掺有氧化硅的轮胎相比,可减少燃料消耗5%。
  我国新材料应用市场需培养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首先研发两步法制备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此后,美国nanocor公司也进行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工业化研究。我国中科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用天然粘土矿物蒙脱土作为分散相,利用插层聚合复合、熔融插层复合等方法制备了纳米塑料,成功开发出以聚酰胺、聚酯、聚乙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硅橡胶、聚苯胺、聚氨酯等为基料的一系列纳米塑料。
  我国纳米技术研究进展较快,特别是在纳米涂料、纳米抗菌材料、纳米粉体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据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系统《SCI》收录的关于纳米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在这一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
  纳米科技是当今引导产业化革命的重要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将对石油化工领域催化材料的革新、三大合成材料的改性产生重大影响,但纳米复合材料的市场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物理博士李毕忠,长期从事纳米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实践,他表示,迄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粘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体系得到研究和开发,如粘土/尼龙、粘土/热塑性聚酯、粘土/聚丙烯、粘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土/聚苯乙烯、粘土/低分子液晶、粘土/聚苯胺、粘土/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粘土/橡胶(聚氨酯、硅橡胶、丁腈橡胶)等,但是具有较大产业化价值和已经实现规模生产的不多。其主要原因,一是粘土/塑料纳米复合材料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投入巨大,开发周期较长;二是所开发的纳米复合塑料新材料的应用市场需要培养,过程漫长。
推荐 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