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
上汽清陶首条全固态电池产线已立项:2025年完工,2026年正式量产
5月24日举行的“向新十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正式发布面向“新赛道”的新一代底座技术,包括固态电池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产品液含量10%,也就是目前已经应用于智己L6的光年电池;第二阶段,产品液含量5%,预计明年开始规模搭载,包括智己及其他上汽纯电/混动车型;第三阶段,产品液含量降低到0,即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量产。
据介绍,上汽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上汽清陶首条全固态电池产线已经立项,计划2025年底完工,一期产能规划0.5 GWh,第一阶段产品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以上,二阶段将突破500Wh/kg。
30亿元固态电池项目落地常州
5月21日,深圳欣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常州金坛经济开发区签约,成功落地新一代锂金属固态电池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根据规划,该项目计划今年9月开工,分两期建设,规划总产能为5GWh。这比该公司2024年原计划2GWh的产能翻了一番。根据欣界能源官网披露,今年以来公司已落地1GWh产能,大批量交付消费客户。
Solid Power:预计年内交付A-2固态电池样品
近日,美国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发布2024年一季报,得益于外部联合开发协议和合作的进行,实现营收600万美元,同比去年增加220万美元。运营费用同比也有所增加,主要是产品开发及规模扩大导致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增加。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正在加速与SK On合作产线的建设,并已向多个潜在客户送固态电解质样品。同时公司A-2样品研发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交付。
“开辟新天地” 卫蓝新能源布局医疗植入固态电池技术
5月22日,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监事单位北京新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动医疗植入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提升植入式医疗器械性能。
久森安高成功举行固态电池中试启动仪式
5月20日,久森新能源与四川安高强强联手,在郴州临武成功举行固态电池中试启动仪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迫切需求,久森安高将分三期实现固态电池的研发生产及上市。
伽师县携手英诺贝森,共筑新能源固态电池未来
近日,伽师县政府与郑州英诺贝森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一项重要的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将在新能源固态电池制造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173亿,25GWh!又一固态电池超级工厂落地法国
近日,Blue Solutions公司宣布,将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建设一座专门生产下一代电动汽车(EV)电池的固态电池工厂。该工厂预计在2030年正式投产。
总投资16亿!10GWh固态电池项目落地辽宁朝阳
5月22日,辽宁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公示通过10GWh无人机固态电池及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备案。据悉,该项目为辽宁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10GWh 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及绿色能源项目,由深圳市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的全资子公司辽宁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约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14.2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20亩,新建两条新型储能装备智能化生产线,年产10GWh 电池及储能系统。
涉及全(半)固态电池,北京经信局发布重要文件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新基建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含数字经济标杆技术)清单(第二批)》。清单鼓励在新基建项目建设中推广应用符合清单性能参数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高精尖资金对符合要求的项目予以支持。在拟重点支持领域中,新一代高安全性储能设施领域在列,涉及的新技术新产品分别为储能全固态电池、储能半固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电堆、铁铬液流电池电堆。
东峰集团:与蓝廷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拓固态电池材料新蓝海
5月23日,东峰集团官微消息,公司近日与蓝廷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的研发和生产达成合作。据介绍,双方通过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合作双方互为上下游合作关系,一致同意建立稳定的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由东峰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向蓝廷新能源供应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东峰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向蓝廷新能源采购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半固态电解质浆料配方等。
华友钴业:巴莫科技已实现固态与半固体电池正极材料十吨级批量出货
华友钴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持续关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进展,公司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与多家下游客户正在合作开发固态与半固体电池正极材料,并已实现十吨级批量出货。
加快推进固态电池材料开发应用 利维能与昆仑新材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昆仑新材与利维能签署固态电池材料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加快推动固态电池开发应用达成多项重要共识。昆仑新材表示,本次公司与利维能的深入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更将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利元亨固态电池干法电极核心装备研发成功
利元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法电极核心装备项目已开发成功,这一成就得益于项目进程中历经的数百项严格验证与精心调试。目前,该项目已经申请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早在2021年12月,利元亨与清陶能源签署了4份固态电池产线设备购销合同,从制片段到化成分容检测段。该批产线于2022年7月交付。同月,利元亨与清陶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荣获清陶能源“优秀供应商合作共赢奖”。从2023年年中开始,交付给清陶能源的产线已进入量产状态。
联得装备新增“固态电池”概念
该公司近期在互动易回复:在固状电池领域公司已经有深度的布局,主要设备有模切叠片设备、电芯装配段及pack段整线自动化设备。该公司常规概念还有:苹果概念、机器人概念、锂电池、OLED、钠离子电池、芯片概念、汽车电子、华为概念、工业4.0、超清视频、柔性屏、富士康概念、MiniLED、先进封装、5G、华为汽车、MR(混合现实)、新型工业化、智能座舱。
青岛能源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干法制备取得新突破
5月23日,记者自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获悉,该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在崔光磊研究员带领下,利用熔融黏结技术,干法制备出具有出色柔韧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离子电导率以及应力耗散特性可有效抑制电池内部应力不均导致的机械力失效。研究成果为全固态电池未来科学研究和工艺技术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厦门大学王鸣生教授课题组在固态锂金属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王鸣生教授课题组在固态锂金属电池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2240项目支持。PEO基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因其低的界面阻抗、优良的电极兼容性等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室温下PEO结晶度高、内部双离子传导造成的极化以及机械性能较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PEO基固态电解质的实际应用。针对上述挑战,王鸣生教授团队提出了利用两性离子聚合物提升PEO固态电解质性能的策略。通过一种简单环保的水溶液浇筑成型法,将两性离子纳米纤维素(ZCNF)、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和PEO制成复合固态电解质PL-ZCNF用于固态锂金属电池。多种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结果证明所制备的PL-ZCNF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出多重优势。
原位液相法合成高活性物质含量复合正极助力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的杨勇教授与龚正良教授团队通过液相法原位合成了LiNi0.8Co0.1Mn0.1O2(NCM811)-Li6PS5Cl(LPSCl)-Acetylene black(AB)复合正极(LP-cathode),该正极表现出低孔隙率和迂曲度的结构特征,保证了电极内部良好的电子和离子传输路径,有利于在电极内部构建均匀的电场和锂离子浓度场。
最新Nature Energy:固态电池的回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近日,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Arno Kwade课题组,在最新Nature Energy上发表了题为“Recycling of solid-state batteries”的论文。该项研究综述了目前各种SSBs的间接回收策略,如再合成,和直接回收策略,如再调理,重点关注有前景的SEs,包括氧化物、硫化物/硫代磷酸酯/卤化物和聚合物。本工作考虑了适应于不同SEs的回收路线,包括预处理以及机械和冶金过程。未来的回收解决方案将需要满足对稳健、节能和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法的需求,同时提供高回收率和良好的二次材料质量。
三星研究院重磅刊文:无应变、无负极固态电池!
近期,韩国延世大学Jong Hyeok Park教授和三星技术研究院Ju-Sik Kim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表了题为“Near-strain-free anode architecture enabled by interfacial diffusion creep for initial anode-free quasi-solid-state batteries”的文章。本文设计了一种TiN纳米管结构和Ag-C夹层来减轻循环过程中锂沉积层引起的各向异性应力,这种具有混合离子-电子导电特性的结构可以有效容纳还原锂通过界面扩散蠕变进入其自由体积空间,在锂化过程中实现了近乎无应变的操作,其体积抑制能力是传统铜负极的近十倍。值得注意的是,所制备的Li6.4La3Zr1.7Ta0.3O12 (LLZTO)基无负极准固态电池的面积容量为3.2 mA cm?2,在室温(25℃)下,可在1 mA cm?2下循环600次以上,平均库仑效率为99.8%。这项工作对缓解锂沉积过程的体积膨胀现象具有重要帮助,为实现高稳定性无负极锂金属电池提供了新思路。
准固态电解质对锂金属电池热失控行为的影响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青松研究员团队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聚(1,3-二氧戊环)(PDOL)基准固态电池,在保证电化学性能的前提下开展了准固态电池安全性的研究,从电解质层级、电解质/电极界面层级、扣式电池层级、软包电池四个层级通过和商业液态电解液基(LE)锂金属电池(LMBs)对比系统性评估了准固态电池的热安全性,揭示了准固态电解质(QSE)替代LE后对LMBs热安全性的影响,为准固态电池安全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孙学良院士团队Angew:卤化物基全固态锂-有机电池
孙学良院士团队近日设计了一种基于高性价比小分子正极菲醌(PQ)和卤化物电解质Li2ZrCl6(LZC)的全固态锂-有机电池。在室温下,PQ正极展现出了248 mAh g-1的比容量(理论值的96%),2.74 V (vs. Li+/Li)的平均放电电压,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00周95%的容量保持率)。此外,作者还利用同步辐射等一系列先进表征技术系统性地研究了PQ正极和两种典型固态电解质——卤化物Li2ZrCl6(LZC)和硫化物Li6PS5Cl(LPSC)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以及PQ正极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充放电机理。
上海交通大学崔立峰团队AEM:固态锂电池中NCM正极与Li6PS5Cl固态电解质界面的空间电荷层效应机理研究及其最小化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智慧能源创新学院崔立峰团队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Elucidating and Minimizing the Space-Charge Layer Effect between NCM Cathode and Li6PS5Cl for Sulfide-Based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创新性地构建了LiNbO3(LNO)包覆的NCM(镍钴锰氧化物)正极(NCM@LNO),显著提高了硫化物基固态锂电池(ASSLBs)的电化学性能。该研究团队不仅确保了优异的正极兼容性,还通过原位检测和可视化SCL行为,为解决锂离子传输缓慢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资讯来源:同花顺、IT之家、半岛都市报、储能严究院、材料人、财联社、能源学人等。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