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经过16连跌后,本周硅料止跌企稳,N型硅料较上涨了0.68%,涨幅不是很大,但意义重大,让市场看到了反弹的希望。
早些时候,市场上疯传的一个消息,继6月30日大幅下调单晶硅片价格30%后,隆基绿能182P硅片报价较硅业会报价提升了4.65%,更是预期有一大波涨价潮在路上。
种种迹象显示,经过连续的“腰斩级”大幅跌价后,硅料、硅片价格已露出企稳的信号,预计这个势头也会顺势传导到光伏组件。此前,据央国企光伏电站招标信息显示,光伏组件开标价格一度跌穿1.20元/瓦。
今年上半年硅料、硅片和组件连续大幅降价,已经严重打击了光伏制造端厂商的投资信心。因为硅料跌至6万元/吨,已经接近厂商的成本线,硅片、组件价格的大幅下调,则对硅片、组件厂商的毛利带来冲击。
这波全产业链降价潮中,拥有一体化产业链的行业龙头,尚可锁定技术创新、品牌和渠道优势叠加的产业利润,可对二、三线厂商、砸重金进场的跨界厂商来说,降价、利润变薄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毕竟二、三线产商在技术、品牌、渠道、资金和规模方面都不占优势,无论是价格上,还是在资金储备上,都不具备与头部厂商相抗衡的实力和底气。对于新晋跨界厂商来说,降价更不友好,它们可能面临新项目刚上线就出现薄利,甚至亏损的境地。
显然,在硅料、硅片、组件步入微利时代,中小厂商、跨界厂商眼下亟需思考的不是赚钱的问题,而是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头部厂商左手扩产,右手降价,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形成“鲇鱼效应”的直接结果就是优胜劣汰。
多位光伏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硅片龙头的调价举动体现了挤压硅片新势力生存空间的意图:在硅片整体盈利性和开工率已经下降的情况下,发动大幅降价,将硅片环节拖入亏损,施压新厂商。
“纵观光伏全产业链,硅片环节产能最为饱和且相对过剩。一方面源于近些年光伏市场过热,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资扩产。另一方面,跨界资本进入较多,也想从中牟利。”
前述资深行业人士称,硅片行业并非买几台单晶炉、搞几台切片机那么简单,头部企业的薄片化水平、供应链管理、市场占有率及折旧计提等成本控制方面远超二三线企业。在市场过热和竞争加剧情况下,硅片市场可能进一步深跌,二三线企业和新进企业或面临生存危机。
目前,硅料、硅片和组件等环节均出现了产能阶段性过剩的苗头。据统计,到2023年底硅片落地产能将达1049.5GW。其中,据公开信息,隆基绿能2023年底硅片产能将达190GW,TCL中环将达180GW。
加上高景太阳能的75GW、弘元绿能的70GW、双良节能的40GW、京运通的40GW、云南宇泽的35GW,相关专业化硅片厂商的产能达到530GW。同时,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协鑫集成4家厂商的硅片产能规划达247GW。
透过数据不难看出,硅片的产能规模相当可观。同时,电池片和组件环节的产能也在不断扩大,到2023年底落地的组件产能将近1100GW。当前,在产业链各环节中,也就是电池片正由Perc由新一代TOPCon、HJT、IBC路线迭代,产能、产量存在一定空窗期,其他环节在产能方面皆已阶段性饱和。
当下,光伏全产业链呈阶段性产能过剩已成行业共识。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指出,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环节,现在每个环节都出现了过剩。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透露,光伏全产业链今年年底有效产能预计达到700GW以上。
然而,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在保守情况下,2023-2030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约95-120 GW;乐观情况下,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约120-140 GW。同期,保守情况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280-436 GW;乐观情况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约330-516 GW。
这意味着,即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今年光伏扩产产能规模,也远远超过了新增需求量。
由于阶段性过剩相较突出,光伏行业进入第四轮洗牌看似已成必然。
2023年上海SNEC光伏展期间,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指出,中国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技术迭代和国际环境三大挑战。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更是喊出了类似万科王石“活下去”的口号,他表示,就像2012年-2014年的光伏行业洗牌一样,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脆弱的、技术不够领先的、早期品牌通道不够完善的企业可能会首先受到伤害,能否在洗牌过程中活下来是存疑的。”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是世间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不可逆转,光伏行业的洗牌也有迹可循。光伏行业的洗牌也具有周期性特点,业内总结规律为“3年一小洗,5年一大洗”,总之是洗洗更健康,不洗不过瘾。
上文所提及光伏在2012-2014年经历过一轮洗牌,是行业内的第二次洗牌。在中国光伏20年的发展历程中,前后大致经历过3轮洗牌,第一轮是2008-2009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第二轮是2012-2014年欧美双反阶段,第三轮是2018年光伏5.31新政。
上世纪90年代末和新世纪之初,天合光能、阿特斯、英利集团、无锡尚德、赛维LDK等老牌光伏企业先后创立,拉开了我国光伏业加快发展的序端。特别是无锡尚德于2005年在纽交所上市,创始人施正荣成为全国首富,巨大造富效应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引爆了光伏创业潮。
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到2007年国内从事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有200多家,到2008年猛增至近400家。一旦行业需求猛增,有利可图,光伏市场的扩张就十分疯狂。
当时,硅料价格同样疯狂上涨。2000年时,多晶硅价格只有9美元/公斤,2005年达到40美元/公斤,2008年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的价格顶点。
好景不长的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随着欧美装机需求下降,国内的光伏组件厂商也迎来一轮洗片。当时,国内有超过300余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一度剩下只有50家左右。
祸不单行的是,时间来到2011年,欧美为了保护本土光伏企业,将中国光伏扼杀于萌芽之中,对中国光伏实施了“双反”政策,引发了国内光伏第二轮洗牌。
这轮洗牌的终章是,曾经全球排名Top5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赛维LDK破产倒闭,赞助过南非世界杯的英利集团陷入困境。后来,郑建明的顺风清洁能源收购了无锡尚德,海源复材整合了赛维LDK部分资产,但这两大巨头再也未达到昔日辉煌。
2012-2014年期间,逆变器厂商也经历了洗牌。2012年SNEC展会上,有业内人士做过统计,共有439家逆变器厂商参展。到了2013年则只剩下286家,到现在仍活跃在行业的厂商也就30-40家左右。
第三次洗牌是2018-2019年期间。因财政补贴压力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了“光伏5.31新政”, 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下调了光伏补贴额度,行业再次迎来一轮洗牌。
这轮洗牌中旭阳雷迪、瑞元鼎泰、海润光伏、振发新能源、中电光伏、黄山睿基、奥博能源、昱辉阳光等厂商,有的破产,有的欠薪,还有的跑路,有的退市,处境维艰。甚至市场上传出某头部厂商也不得“放假”、裁员。进入2019年,前中国首富李河君治下汉能集团也爆出了欠薪危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观中国光伏发展史,每次行业洗牌,有大片的中小厂商倒下,也有行业巨头走下神坛,还有光伏企业趁着洗牌厚积薄发,做大做强,不一而足。
当下,国内光伏扩产的速度已经十分疯狂。据“草根光伏”统计,2023年迄今,光伏行业的签约、扩产、开工项目数已超222个,公开的总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同时,跨界光伏的企业也不下100家。
另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2日,中国光伏产业链存续企业为44,527家,包括光伏组件、组件封装材料生产、光伏电站、光伏电站支撑设备、光伏建设运营等环节。
可见,光伏全产业链阶段性产能过剩,光伏第四轮大洗牌的氛围已经拉满了,预计在2024年光伏行业的洗牌将全面展开。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星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