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外派的赴美访问学者;他是哈工大航天学院首任院长;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明确提出力学与材料结合,将细观力学应用到复合材料的分析和应用中;他率先开展了结构功能一体化和多功能智能化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他是首位获得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WORLD FELLOW荣誉称号的中国科学家。
他是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
(图片来源:哈工大)
1938年8月20日,杜善义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他从小耳濡目染,渐渐对念书识字产生了兴趣,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9年,杜善义被刚创立不久的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录取。
“1959年,在高考报考志愿时,我看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招生简章,封面画着地球和卫星,打开一看发现近代力学系主任是钱先生,我就义无反顾地报考中科大。”杜善义说。
那时,中科大刚成立不久,虽然招生规模小,但大师云集,钱学森、华罗庚、钱三强、严济慈等一批科学家亲临教学一线。听过钱学森开设的《星际航行概论》等课程,杜善义在心里种下了航天梦。
5年学习让杜善义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荡,更坚定了科学报国梦。他几乎每天都泡在自习室和实验室,“把一天掰成两天过,别人一个月看完的书,我一周就看完了。”他说。
1964年,大学毕业后,杜善义被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70年代初期,在王铎教授的指导下杜善义开始涉猎断裂力学,从此开始了他科学研究的一生。
1980年,杜善义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师从李波维兹教授,从事断裂力学研究。在美期间,他表现出色,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别人一年还没完成的课题。
(图片来源:哈工大)
一个偶然机会,杜善义了解到复合材料已经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所谓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材料,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在性能和功能上得到提升。他发觉,复合材料前景广阔,立即把研究方向从断裂力学转向了复合材料。
“只有把结构设计优化,才能把材料用到极致。”不久后,杜善义提出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复合材料在研究和应用中的新问题,也就是“力学+新材料”,这一交叉融合的思路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
1982年,杜善义毅然回国,并将复合材料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把我派出去,我一定要为国家建设出力。”
(图片来源:哈工大)
那时,我国航天事业正面临着材料更新换代的难题。杜善义提出,要想提升性能就必须使用复合材料,既能减轻重量,又能提高有效载荷。学校给他5000元科研经费,他走上了复合材料之路。
1987年,哈工大成立我国首个航天学院,杜善义担任首任院长。他将与航天联系密切的学科、专业有机整合,并邀请航天领域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指导学院发展及学生培养。
1989年,杜善义创办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带领团队解决了热防护材料与结构中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突破了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等多项技术,研发成功多种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率先开展了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在航空航天和基础设施领域进行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杜善义院士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建立了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以40余名博士为主的研究团队,其中20余人次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人才等国家级人才奖励。他所培养的团队入选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称号。
(图片来源:新华社)
科技强国建设,人才是关键。“从事工程科学研究的科技队伍,应提高科学理念与工程意识,重视工程需求,用科学(基础科学)所形成的知识体系,通过创新解决工程中所提出的理论、方法、技术等问题,产生原创性成果,从而为科技强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杜善义说。
指导学生、规划科研、报告讲学、调研访问……时间表排得满满的,耄耋之年的杜善义依旧忙碌。他说:“报国者永远热血,追梦人永远年轻,我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参考来源:新华网、科技导报、科普中国、哈工大、新材料在线等。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