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人们都说他是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
他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材料打交道,在高温合金、合金钢等领域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
他是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研制出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
他就是被国外同行称为“中国高温合金之父”的著名材料学家、2010年中国科技奖最高得主师昌绪院士。
专家履历
师昌绪,男,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积极参与争取回国的斗争。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凭一张草图,为航空发动机造“翅膀”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研制出铸造空心涡轮叶片,大幅度地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我国也有人提出要搞铸造空心涡轮叶片,但很多人认为这种技术受到美国严格封锁,中国想要做出来是异想天开,不可能完成。
“当时别说没见过空心涡轮叶片,我就连听都没听说过。”师老回忆说,“但既然美国人做出来了,我想中国人一定也能做出来。”
1964年,他接受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所有的资料只有别人画给他的一张空心涡轮叶片的外观草图。
从一张草图开始,师昌绪院士率队从0到1研制出铸造九孔高温合金涡轮叶片,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锻造到铸造、由实心到空心迈上两个新台阶,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迄今为止已大量应用于我国战机发动机,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成果转化要“一竿子到底”
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材料。多年来,师昌绪院士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温合金及新型合金钢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他倡导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相结合。师昌绪院士认为,一个实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者,如果不能把研发出来的新材料、新工艺或新技术用于生产实践,就等于前功尽弃。
沈阳航空发动机厂曾发生特大晶粒叶片报废事故,师昌绪带领李依依等人,利用独创的喷丸氩气联合处理工艺,使6000片叶片得以重生,他因此被人亲切地称为“材料医生”。
此外,师昌绪院士在金属凝固理论方面发展了低偏析合金技术,通过有效控制微量元素降低合金凝固偏析。他还根据我国资源情况开发出多种节约镍铬的合金钢,解决了当时我国工业所需。
一种新合金要经历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几年的试验周期,师昌绪院士都能锲而不舍。中国工程院原院长朱光亚评价:“要学习师老从事科研工作坚韧不拔、‘一竿子到底’的精神,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程。”
一生成就
师昌绪院士组建了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领导建立了全国自然环境腐蚀站网,为我国材料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大量基础性数据。他大力提倡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促进了我国材料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他推动了我国材料疲劳与断裂、非晶纳米晶等学科的发展;他提出我国应大力发展镁合金,倡导并参与我国高强碳纤维的研发应用。
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他十分重视学会和出版工作,创建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创办或主编了《材料科学技术学报》(英文)、《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金属学报》(中英文)等5个高水平刊物。
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1998年获得国际材料研究联合会颁发的“实用材料创新奖”,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昌绪培养了80多位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当中多人已成为材料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回顾一生,师昌绪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参考来源:中国科学院、科技日报、新华社等。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星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