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纳米微世界的“巨人”—杨培东


来源:www.188betkr.com 黑金

[导读]杨培东,他是华人之光,更是纳米“巨人”。

www.188betkr.com 讯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正式揭晓,杨培东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华人之光,更是纳米“巨人”。




人物简介


?1971年8月出生于苏州;

?198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

?199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

?1997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1999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

?2001年至2004年连续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

?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大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200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沃特曼奖;

?2011年入选汤森路透集团遴选的最优秀的100名化学家榜单中第十位,同时入选了10年中最优秀的100名材料科学家中第一位;

?2012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5年9月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2016年5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0年,获得全球能源奖;

?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书香童年,勤奋执着


杨培东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幼儿园教师。父亲对教育特别重视,鼓励他们多读书,曾订阅当时比较热门的《少年报》、《少年文艺》等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如果杨培东在学习上取得了好的成绩,父亲的奖励就是几本新的少儿读物。


中学时杨培东的文理科都十分优秀,获得的各类竞赛荣誉更是数不胜数。“主要是对学习有兴趣,勤奋刻苦,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杨培东的姐姐杨静漪曾这样解释弟弟学习好的原因。杨培东的高中同学也认为,杨培东能成功的因素首先是勤奋,第二才是天分。


杨培东性格很要强,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做到最好。他回忆说,那时候体育课有一个项目是跳箱,长1.2米、宽0.4米、高0.9米的跳箱对于杨培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一开始根本跳不过。但杨培东不服输。每次体育课下课之后,他都恳求老师把器材再留一会儿,让他多练一练。


杨培东的骨子里有一股执拗劲,但凡是他确定的目标就不会轻易改变。在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杨培东远渡重洋入哈佛进修。在四年的留学生涯中,他就像一只“小牛犊”,迎难而上,从不退缩。曾用三年的时间解决语言沟通障碍,足见其锲而不舍的精神。


更为有趣的是,杨培东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段故事。当年杨培东决定首选伯克利为读博院校的时候,直接遭到了校方的拒绝。为了进入设在伯克利的全美最好的化学系,杨培东锲而不舍地拼命努力着,最终凭借自身出色的成绩,获得了包括伯克利在内的多所顶尖大学的工作邀请,而他也终于如愿进入了伯克利。


华人之光,纳米微世界的“巨人”


杨培东常说,科学是从0到100的旅程。0到1是产生新知识的过程,这是每一个细分领域里根本性的工作,将会被作为基础知识写进教科书。1到99是不断优化的过程,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发力于此,凭借基础性理论,让大量成果生根发芽。99到100过程中,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将切实改变人们的生活。杨培东始终推崇思想家爱默生的一句话:“不要去走别人走的老路,要在还没有路的地方,给别人蹚出一条道来。”


199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杨培东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选择科研方向时,他选择了研究纳米新材料。


纳米材料的研发史上,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半导体量子点是纳米科学的起点,此后是碳60和碳纳米管。这三种材料构成了纳米材料研发史的三座高山。当时,碳纳米管是最前沿的技术,高校绝大多数的相关实验室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杨培东没有跟随,而是换了一条新路——半导体纳米线。在当时,没有人会知道,半导体纳米线竟然会改变纳米材料研究方向。而如今,世界各地几百个实验组都在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


杨培东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基于半导体纳米线的能源、光学、催化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人工光合作用、纳米催化、纳米光子学、太阳能电池、热电材料、纳米流体等领域。


成功合成世界首个纳米线激光器,潜心研究人工光合作用“黑科技”,在纳米这个极度微观的世界里,国际顶尖纳米材料学家杨培东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参考来源:

中国科学报.杨培东:探寻纳米世界的美

天津大学.纳米材料学家--杨培东院士

创新世界周刊.杨培东的纳米时代

教育思享.“苏州院士”杨培东:当选美国双院士,中国人的后代要会说中国话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黑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 9

作者:黑金

总阅读量:1380967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