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永强教授在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材料加工、焊接装备与工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激光选区熔化(SLM)快速成型机,实现了金属零件的直接快速成型制造,并将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定制化为特点的金属3D打印技术应用在医学领域中。
2013年以来,杨永强教授承担包括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重大专项等项目30多项。发表有关学术论文260余篇,SCI索引150余篇。授权中国、美国、德国发明专利44件,实用新型专利100余件。
国内第一台激光选区熔化快速成型机是如何诞生的
31年前,杨永强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敏锐地选择了激光加工技术作为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方向,“当时激光属于前沿技术,中国的激光加工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存在人才断层。我非常看好这一技术发展,研究工作一做就是十几年。”
“从2002年开始,得益于多年激光熔覆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的经验积累,我萌生了把单层熔覆制造涂层的技术拓展到多层堆积成型的想法,于是我开始了铺粉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的探索。”
他表示,金属3D打印产业的技术进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政府、高校的支持。怀揣着制造强国的梦想,2002年9月,杨永强开始为激光选区熔化快速成型技术研究做准备,却因为缺乏经费一筹莫展。当时金属3D打印机被国外巨头垄断,一台机器500万元。在他为此困扰的时候,政府、学校的科研经费帮了杨永强大忙。在筹措经费的时候,广东省科技厅给了他20万元科技攻关专项资金,华南理工大学则给了20万元苗子工程资金。这40万元就成为了杨永强研发金属3D打印机的启动资金。
不久之后,杨永强找到了北京一家企业,希望与这家企业合作,通过共享技术加上40万元启动资金,让该企业帮助他将设计好的金属3D打印设备组装出来。该企业拿出一台报废的旧设备进行改造,杨永强拿出40万元科研经费用来购置关键的核心部件。2004年4月,国内第一台激光选区熔化快速成型机终于诞生了。
材料与前端需求不足,生物医学或为突破口
金属材料作为3D打印过程中需要持续投入的成本,进口材料价格之高令人望而却步。金属3D打印的前端应用市场还没有起来,对于金属粉末的需求量比较小,企业不愿意投入巨额资金到这个市场。
那么金属3D打印的市场到底在哪里?杨教授表示,目前公认的两个有潜力的市场是生物医学和航空航天。生物医学中的个性化需求、航空航天中小批量的成本考量以及轻量化部件都完美地契合3D打印技术的特点。其中航天航天这种高端应用的需求量相对较小,生物医学或许是目前3D打印最大的应用市场。
杨教授的团队在生物医学领域耕耘颇深,早在2007年,杨教授就开始研究金属3D打印在口腔方面的应用,2011年拿到了国内首个3D打印医疗器械——个性化舌侧正畸托槽的产品认证,同时获得了美国、德国的专利授权。
近年来,产业化方面,杨教授就“个性化舌侧正畸托槽”项目与广州瑞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广州瑞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3D打印膝关节项目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合作拟成立一家公司。
凝聚团队的力量,取得累累硕果
虽然身为金属3D打印界的翘楚,杨永强却很少谈自己,他一直说:“我们是一个团队,这是团队集体力量的结晶。”华南理工大学金属3D打印团队在过去十六年间,申请了超过260项专利,授权的发明专利40件、实用新型专利99件、多项软件版权和外观专利,是国内金属3D打印领域中知识产权最多、布局最完整的团队。“大家都说华工算得上中国金属3D打印界‘黄埔军校’,国内很多家领先企业的技术源头都来自这里。”杨永强说。
参考来源:
[1]华南理工大学官网
[2]【人物】为实现“打印”智造梦,他坐了十年“冷板凳” .广州参考
[3]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金属3D打印产业化初期的机遇与挑战.3D打印世界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山川)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