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在塑料领域的高值化、创新应用


来源:www.188betkr.com 昧光

[导读]参会学习碳酸钙在塑料领域的高值化创新应用!

www.188betkr.com 讯碳酸钙是塑料中使用最广泛的填充剂之一,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相对密度较小,在塑料中除具有增量作用外,还有改善加工性能和制品性能的功效。一般而言,塑料中应用最多的碳酸钙产品有三种,分别是轻钙、重钙、纳米钙,根据塑料制品不同,着重添加的碳酸钙产品也有所区别。


在塑料制品中,轻质碳酸钙的最大特点是有补强作用,可提高制品的冲击强度。而重质碳酸钙用于塑料可降低成本,与树脂亲和性好,分散度高,折射率与塑料相近,易着色,并能改善塑料制品的强度和稳定性。纳米碳酸钙主要应用于高档塑料制品,使改性塑料的刚性、韧性等多项指标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谈及碳酸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认知多半都停留在碳酸钙作为填料和半补强剂的阶段。关于碳酸钙在塑料领域的高值化创新应用,大家虽是接触程度有所不同,但却都十分关注。现在,www.188betkr.com 编辑给大家分享两个案例,大家一起看一下碳酸钙高端产品和市场,观察一下是否有新的机遇留给你。


案例一:碳酸钙改性汽车专用塑料研究成果开始应用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以甘蔗渣纤维(BF)、聚丙烯(PP)为原料,添加纳米碳酸钙CaCO3挤出制备PP/BF/CaCO3复合材料。通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探究纳米CaCO3含量对PP/BF/CaCO3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9%的纳米CaCO3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比未添加纳米CaCO3时提高了20.7%,14.61%和20.02%;添加纳米CaCO3组分对PP的化学结构和纤维结构基本没有影响;PP/BF/CaCO3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着纳米CaCO3含量的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纳米CaCO3良好的分散性及其与PP/BF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在含9%纳米CaCO3含量时表现为最优。该材料应用于汽车专用材料,改性塑料的刚性、韧性、弯曲强度和热塑性都明显改善。


案例二:欧米亚5月份推出主打环保概念的塑料用功能性食品级碳酸钙产品


以欧米亚新品为例,2021年5月份推出主打环保概念的塑料用功能性食品级碳酸钙产品,我们在这款产品上可以窥到一些碳酸钙创新发展的方向。这款产品名为OmyaPET乳浊剂,它通过了欧盟EU10/2011食品接触条款,并且由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ureauVeritas)认证为100%可回收材料。顾名思义,它主要用于生产白色不透明PET瓶或BOPET膜以及高温灭菌UHT奶包装瓶,在不影响机械和光学性能的前提下确保聚合物产品降低环境足迹,并且具备优异的热扩散性,可改善热成型过程中的加热或冷却。


据介绍,这款碳酸钙产品还可广泛用于如拉伸吹塑、BOPET、热成型以及PETG(改性聚酯)的3D打印等领域。也就是说,在这些领域碳酸钙粉体都有机会充分发挥“万能搭档”的优势,直接为整个塑料行业的高值化应用降本增效,甚至可以为其他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


关于碳酸钙在塑料领域的高值化、创新应用的更多详情,大家可以关注2021年6月29-30日,由www.188betkr.com主办的“2021全国碳酸钙产业高值化发展交流大会”,会议将在安徽池州举行,届时江西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彭鹤松主任将在大会中作《碳酸钙在塑料领域的高值化、创新应用》相关的专业报告。会上,大家不仅能学习到碳酸钙在塑料领域应用的新知识,了解到国内外前沿的市场和产品研发动态,也可以提出相关的疑难问题请专家作答。


专家介绍


彭鹤松,男,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


现任江西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研发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碳酸钙分会专家组专家,江西省碳酸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加工分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粉体生产加工与应用研究,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江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吉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34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10项,新产品开发20项。

推荐 20

作者:昧光

总阅读量:1150371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