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美药学院校联盟牵头单位。
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36年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四年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80余年来,学校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为推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学院建设
学校致力于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体系,以药学、中药学学科为龙头的药学学科群建设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支,国际影响力逐年大幅提升。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药学学科获评A+。中药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现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2100余亩。设有16个院部,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31个本科专业(类)、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药学、中药学、生物学)、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7969人,其中本专科生11576人、研究生5839人、留学生489人、预科生65人。
二、现任领导
三、师资队伍
中国药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荟萃着众多知名的药学专家。全校教职员工1558人,其中教师910人、行政人员227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46人。“十二五”期间,新进教师182人,现有教师队伍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15.4%,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占52.5%,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3.3%。博士生导师176人,硕士生导师202人。
经过多年人才战略的实施,中国药科大学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结合的学术带头人队伍,拥有一批杰出人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万人计划”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5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双创”团队3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
四、院士风采
叶桔泉
中科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一级教授,杰出的中医药学大师。
叶桔泉先生是我国中医药界的一代宗师,是建国后我国医卫界最早的三院士之一。在旧中国歧视和取消中医的情况下,他对中医的研究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念,力主“整理中国医药必须开设医院,进行科学实验”,从临床入手,认真验证先辈的经验并加以提高和发展。他先后创办了苏州国医研究院、单方实验研究社,并陆续发表《合理的民间单方一百则》、《整理中国医药须设医院说》、《近世内科国药处方集》等著述,翻译出版了《动植物民间药》、《腹诊考》和《方证论》等日本医药名著,对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药学、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徐国钧
生药学家和药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主持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课题,完成了110个大类药材的研究。该课题研究有多方面创新和发现,是中药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为中药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彭司勋
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我国化学制药、药物化学专业创建者之一。主编我国第一部《药物化学》教材,曾被评为国家优秀教材。创办《药学教育》等杂志。主编《中国药学年鉴》等丛书及《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是多种学术杂志编委或顾问。发表论文140余篇,主编专著5部。
来茂德
病理学专家,德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大肠癌病理学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EMT和大肠癌转移关系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技术研究”、中德合作项目《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和教育部《细胞-微环境互作创新引智基地》项目。
王广基
药物代谢动力学专家、工程院院士。
率先建立了国际先进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技术平台,成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支撑体系,促进了我国创新药的研发及产业化。创建了“靶细胞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研究”新理论及新模型,为靶点在细胞内药物及纳米制剂的评价与筛选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理论方法,解决多个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中药新药研发与中药大品种升级改造与国际化研究。
五、科研机构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提升新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建有“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创新平台34个。与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学术合作关系。
六、最新研究成果
1、张灿团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该团队建立了新型的T细胞表面锚定技术,这种细胞表面锚定技术具有不影响膜蛋白的功能、不干预T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温和快速等优势,并可以用于其他细胞的表面工程化改造。
2、张博副教授课题组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利用电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水为氧源的有机硅醇合成的新方法。该方法在电化学条件下以NHPI为反应中间介质高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高值的有机硅醇类化合物。简单的反应条件、廉价的反应体系和优异的化学选择性使得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同时在药物以及天然产物结构修饰方面的应用也进一步显示了该方法的实用价值。
3、洪浩团队在Biological Psychiatr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博士研究生王浩和硕士研究生谭媛芝,从新的角度揭示抑郁症发病的机制、揭示TGR5通过激活CA3→dLS(外侧隔核背区)神经环路产生抗抑郁作用。
4、曹征宇课题组合作揭示蛇床子素治疗哮喘的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传统中药蛇床子的主要活性成分蛇床子素(osthole)可以舒张气道平滑肌、抑制哮喘疾病模型的气道高反应性,并通过共结晶及X射线晶体衍射解析了蛇床子素与PDE4D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且阐明了蛇床子素抑制PDE4D,舒张气道平滑肌的信号路径。
七、学术期刊
1《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药学核心期刊,1956年创刊,双月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 、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生物技术、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学科的原始研究论著。
2《中国天然药物》
以报道来自天然产物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药效与药理作用机制及天然药物资源与质量为重点,是具有我国独特优势的中药、草药、海洋药物、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民族药物、民间药物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登载天然药物资源、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药、药物分析学、药理学、毒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原著。
3《药学教育》
本刊旨在探讨各层次药学教育规律,研究药学教育理论,发表药学教育改革成果,结合实际介绍药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刊物力求突出思想性、学术性、实用性,在药学教育改革中起到宣传、引导、咨询、借鉴、交流作用。
4《中国药学年鉴》
《中国药学年鉴》是我国唯一的药学学科专业性年鉴,是综合记载年度药学发展全貌的编年史册。《中国药学年鉴》客观系统的记录了我国药学领域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内容包括专论、药学研究、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学教育、药品生产与流通、医院药学、药品监督管理、人物、书刊、学会活动、大事记等。
参考来源: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新媒体中心
百度百科,中国药科大学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昧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