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关于“卡脖子”问题,四位院士有话要说!


来源:www.188betkr.com 黑金

[导读]如何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院士们开出了哪些“药方”?

www.188betkr.com 讯“卡脖子”,这个十分通俗的词语,在今年两会上,被不断提及。这背后反应的,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很多重要领域都存在较为突出的短板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院士们开出了哪些“药方”?


中国核心芯片被“卡脖子”,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两会这样建议


邓中翰(1968.09.05- )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系统专家。江苏南京人。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7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物理学硕士、经济学硕士学位。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系统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1999年,受邀回国启动并承担了“星光中国芯工程”,随后组建中星微电子公司负责实施。“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于计算机、手机及监控等领域,被三星、苹果、索尼、惠普、联想等采用,占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份额第一,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两会期间,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建议通过标准引领实现芯片自主创新和“垂直域创新”,进而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邓中翰看来,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新基建的基石,也是我国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卡脖子”领域。以标准带动应用,以应用催生市场,从市场创造需求,再由需求引导技术创新与进步,构建起完备的“垂直域”生态圈,这是国际芯片巨头实现技术领先的“铁律”。此外,他还建议通过投融资精准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创新。


刘忠范院士:“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是“熬”出来的


刘忠范,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主要从事石墨烯等纳米碳材料研究,在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化学气相沉积生长方法研究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和引领性的工作,是国际著名石墨烯专家。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


现在许多领域都在提“卡脖子”技术攻关问题。在问及哪些技术是真正的“卡脖子”技术,应该如何攻关时,刘忠范院士表示“卡脖子”技术是当前的网络热词,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们的“心病”,更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卡脖子”的是技术,是我们的产业链里面缺的一些东西,本来可以通过全球化的资源配置来解决,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角色不同而已。但随着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抬头,某些技术就会被人恶意地“卡脖子”。


“卡脖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很多。一是过去的基础研究做的不够,带来了今天的“卡脖子”技术。同理,今天不重视基础研究,也同样会造成将来被“卡脖子”。所以,“卡脖子”技术是过去时,也是现在进行时,更有可能是将来时,绝不能得过且过。


二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重商主义”倾向,做买卖的心态,现在有钱赚就好,不愿意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肯在最根本性的问题上下大气力、下狠功夫。


三是缺少“工匠精神”,缺少追求极致、追求完美的耐心,导致我们只能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徘徊。因此,“卡脖子”技术并非纯粹的技术问题,其中隐藏着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甚至文化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卡脖子”技术是熬出来的,不是简单地用钱砸出来的,更不是群众运动式地突击出来的。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卡脖子”技术,避免产生未来的“卡脖子”技术。


通过企业和市场机制引领去解决“卡脖子”技术,刘忠范院士认为非常重要。


政策上要支持更多的企业去做精做细。“卡脖子”技术都是“一招鲜”,光有它不行,没有它也不行。我们要弘扬和大力支持精工细作、追求极致的企业文化,鼓励更多的企业做“隐形冠军”。


彭寿院士:强化基础材料创新赋能“中国创造”


彭寿,玻璃新材料专家,安徽省桐城市人,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玻璃新材料科研、设计和产业化工作,建立了我国玻璃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针对高品质浮法玻璃、高透光伏玻璃、超薄触控玻璃、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等多种玻璃新材料长期被国外封锁垄断的现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实现了产品进口替代及规模化推广应用,支撑了我国多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引领了我国玻璃科技与产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步入“十四五”,5G、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需求愈发迫切,这对基础材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寿看来,顶层设计、宏观统筹对于科技创新工作至关重要,“建议科技部将关键基础材料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给予资金支持,取得更多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突破,增强我国关键基础材料的自主保障能力。”此外他建议鼓励引导上下游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协同,加大支持关键材料在下游的认证和应用,对下游导入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实现“好材能用、好材敢用”,打通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另外彭寿参加安徽代表团全体会议,作题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发言。建议安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国家级硅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基础上,设立国家硅基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凯盛作为玻璃新材料“国家队”,将抢抓“十四五”机遇,心怀“国之大者”,全力实现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发展“领跑一路”,助力“安徽硅基”实现5000亿目标。


赵宇亮院士:中国纳米科技自立自强 基础研究不能弱化


赵宇亮,化学家,主要从事纳米生物效应分析与安全性研究。1963年2月出生于四川南充。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1996和1999年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


潜心二十年,赵宇亮在“小而美”的纳米世界里追求科技强国的梦想。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中国纳米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赵宇亮为纳米技术创新鼓与呼,带领团队取得纳米机器人研发突破。在他的倡导力推下,“中国纳米谷”在广州拔地而起,为中国的纳米技术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两会期间,赵宇亮院士表示中国纳米科技要自立自强,基础研究不能弱化。而如何把基础研究成果变成技术产品,变成国家力量,变成国家能力,这可能是纳米科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和策略。


小结


对于“卡脖子”问题,院士们似乎有个共识:加强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对此,两会期间汇聚了强大智慧力量。如饶子和院士表示基础研究已不是探索自然的纯科学,应界定范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郝跃表示,科技创新既需要自由探索也需要战略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建议制定高端科研仪器研发标准,大力加强高端科研仪器研发队伍建设,在评价体系上为优秀的科研仪器研发人员提供更好的晋升评价通道,让更多人愿意从事高端科研仪器研发工作……关于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下一步,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奋力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


注:信息来源中国工程院、人民网、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科学网、科技日报、澎湃新闻、人民邮电报、中国青年网等。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黑金)

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 15

作者:黑金

总阅读量:1274403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