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12月4日至5日,首届中英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研讨会在广州和山东举办。多位中英双方的政策制定者、科研专家、塑料产业和塑料处理行业代表,以及非政府机构代表出席,共同探讨塑料污染现状及保护海洋环境等议题。
据英国总领事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海洋中塑料垃圾总量约为1.5亿吨,每年还有新增的1200万吨的塑料垃圾排入海洋,且80%是由陆地上的生产生活的排放造成的。
2017年,一部由BBC拍摄的《蓝色星球2》纪录片席卷英国,多位英方行业专家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一部纪录片是英国迅速开始警醒并治理海洋塑料污染的重要转折点——人们终于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平时随手用的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餐具等日用品,如何给我们居住的地球带来了难以逆转的损害。
“2018年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期间,她把这个片子的录像带送给了习近平主席,两人同意,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上都有着共同的责任。”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梅凯伦对记者说道。
记者综合采访获悉,中英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上有共同的愿景,本次研讨会便是中英两国政府间在该议题上的首次合作探讨活动。英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确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上已先行一步,两国不仅在政策制定和国际研究上可以互相交流经验,英国也有一些已实施的具体措施和行业观察可以为中国提供借鉴。
中英塑料污染防治举措不断
海洋塑料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英国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研究显示,到2050年,海洋里的塑料会多过鱼类。更为严重的是,80%的海洋塑料垃圾是直径不超过5毫米的塑料微珠。塑料微珠属于微塑料的一种,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一项主要载体。
近年来,中英两国在治理海洋塑料污染防治上都做了大量举措。梅凯伦认为,在英国,呼吁治理塑料污染的声音越来越大,而且这样的变化可能仅仅是一年多前才开始的,“而在中国的感受则更加直观,我五年前来到中国时,大街上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塑料袋,现在我认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具体而言,在英国国内,2015年,英国政府推出5便士塑料袋收费政策,迄今已经减少了83%(90亿个)的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2018年,英国颁布《25年环境改善计划》,目标在25年内淘汰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废弃物,减少海洋塑料污染是该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外,英国政府还正在审议是否启用税收手段来降低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率。”梅凯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在国际合作上,英国还计划出资5000万英镑兴建一个新的全球中心——海洋塑料研究与创新框架,与来自加拿大、印度及其他英联邦国家的同行合作,通过汇集专业知识,分享有关塑料可持续替代品的最新研究。
相对于英国来说,中国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尤其是微塑料污染治理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向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便表示,中国真正开展微塑料污染治理研究是从2014年开始的,直到2016年,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正式把海洋微塑料监测工作常规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微塑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在大概有40家研究机构都在从事这一领域的基础性研究。”
从政策层面看,2008年中国便已出台了“限塑令”,比英国早了整整7年。但今年5月31日民间社会组织零废弃联盟发布的《限塑令十周年——商家执行情况调研报告》却指出,在979家调查的提供塑料袋的门店中,78%使用不合规塑料袋,仅有3.7%遵守“限塑令”所有规定。由此,限塑效果不容乐观。目前,新版“限塑令”或正在酝酿。
公众科普需求紧迫 可发挥榜样作用
然而,除了制定政策以外,治理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上是否都落实了治理方案。比如,在消费者端,消费者是否有意识少用或者不用难以降解的一次性塑料用品;在商户层面,企业是否有意识从产品设计开始便有意识地考虑循环利用。多位受访者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全球来看,科研界以及政府层面都已经有意推动治理海洋塑料污染,但如何让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落实行动,以及将这样的行动转化为文化规范,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公众科普或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95万吨塑料微珠中,有35000吨来自于化妆和个人洗护用品,也就是平时我们在护肤品中的按摩膏、牙膏等产品中可以看到的微缩颗粒。这些颗粒降解时间长达几百年。
“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可能还会认为洗面奶中有这些微缩颗粒会洗得更干净一点,我们的确有必要尽快开展公众科普的工作,而且在立法和制度上也需要跟上。”徐向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2017年,英国便出台了禁止各企业在个人洗护用品中加入塑料微珠的法案,并在2018年生效。此外,新西兰、韩国、美国等国家也已开始实施这一禁令。
在科普过后,如何让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成为习惯,甚至成为文化规范也至关重要。一个长期的观察是,当人们在餐厅买饮料或者用餐时,提供吸管和一次性塑料餐具是默认的“标配”,并不需要征求顾客的意见。“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不提供吸管和一次性塑料餐具成为默认的文化规范,成为‘标配’。人们必须开始关心这个问题,意识到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对环境的损害,然后才能拒绝使用,才能推动这样的文化转变。” 英国海洋保护协会清洁海洋主管Laura Foster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Foster认为,发挥好榜样的作用或许是一个好的方式。不管是英国还是中国,名人对于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的引领作用非常大。“在英国,过去很多年人们都喝瓶装水,但在最近,当人们看到一些明星开始带着自己的水壶出门时,很多人也许也会跟着开始转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胶水瓶。”
从企业端看,生产产品时也应该有意识地考虑该产品在循环经济中的可利用性。以塑料瓶为例,Foster对记者指出,透明塑料瓶比有色塑料瓶的价值要高5倍,“它们的功能却是完全一样的。透明的颗粒可以用作不同的用途,但如果是有色颗粒,最后回收完得到的可能就只是灰色的糊状物。仅仅只是简单改变产品颜色而已,就可以让它循环利用的价值变得更大。”
目前,中英其实已经在学术层面开展合作。2018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和中国的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完全能进行生物降解的和可食用的食物包装材料,以作为对污染性较强的塑料材料的替代品。上述研讨会后,英方专家也将去往北京与中国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塑料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展开政策研讨。英国驻华大使馆气候变化和环境事务主管康霖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希望未来两国有更加深入的学术合作,“同时,在政策制定、在加强对于塑料污染治理所带来经济和健康风险的理解上都能有进一步的交流。”(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