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中的粉体】怕冷?石墨烯发热服,5秒温暖你的全身!


来源:www.188betkr.com 青禾

还记得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吗?24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轮滑演员和24

个带着透明冰屏的智能机器人,借助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换,带来了一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视听

盛宴。




当时现场气温为-3℃,为了做好72名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石墨烯智能发热服,来

确保他们在穿着轻薄的演出服装时不会被冻伤,还可以保证动作舒展。



2017年1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参加冬季达沃斯论坛时,以“财新达沃斯大

使”的身份分享了在瑞士的趣事,提到“会发热的背心是达沃斯之行的必需品”,在寒冷的达沃

斯,石墨烯发热背心成为他御寒的神器。


打开某东,搜索“石墨烯发热服”,结果如下:



跟普通的御寒衣物相比,石墨烯发热服具有哪些科技感满满的优势呢?



5秒速热、温度可控、养生理疗、无感电压、防水耐磨……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自动空调

衣”吗?!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它这么厉害呢?!这要从石墨烯说起……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

烯,并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分离的这种物质厉害了……

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纳米材料。形象点来说,它的厚度仅为头

发丝的20万分之一,强度是钢的200倍。并且,不含也不会产生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

它被称为“黑金子”、“新材料之王”


它的分子结构是六角型呈蜂巢晶格:



它是构成木炭、纳米管、石墨、富勒烯等物质的基本单元


经过多年发展,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已经多种多样:



回到石墨烯发热服,它为什么能快速发热呢?

石墨烯发热服发热原理是基于单层石墨烯的特性,石墨烯是目前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材料,在室

温下载流子(导电离子)为15000cm/(v.s),这一数值超出硅材料的十倍,是目前已知载流子迁

移率最高的物质锑化铟(InSb)的两倍以上,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焦耳定律

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

比。因此,石墨烯发热服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电池充电之后便会迅速发热,产生热量供给人们

保暖。




通俗点说,发热服的发热关键在于石墨烯薄膜




由于石墨烯独特的纳米结构,导电导热性能极佳,通过以上的制备工艺,使得石墨烯片层之间形

成均匀连通的导电网络,在施加较低的电压下即可产生较高的热量。



石墨烯发热服为什么具有理疗功能呢?

因为石墨烯在发热时发出6-14微米的远红外光波,这个波段很适合人体的健康,与人体细胞的水

分子形成共振,有利于健康。



既然石墨烯发热服如此完美,为什么还没有普及呢?

对此,小编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制作石墨烯发热服需要较高的科技手段,一般的工厂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二是市场的宣传力度不够,石墨烯发热服并不为大家所知;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




从目前的市场行情看,一件正规的石墨烯发热马甲需要1000多人民币,这超过了普通工薪阶层的

消费水平,使得老百姓对此等高科技产品“望而却步”。




在9月的2018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石墨烯发热服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小烯,我要去北京出差,那边天气如何?”

“北京明天天气多云,气温17-26度,空气质量良,有西南风,温度适宜。”

“小烯,来点音乐吧”

“主人,请稍等,正在为您播放音乐。”

这就是某家公司发布的全新人工智能语音对话,可以轻松实现人衣互动



除人衣互动语音交互外,用户还可对衣物进行精细控温、自主设定最舒适温度和使用时间,并通

过数据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健康使用方案……这些只有在科幻大片中出现的场景,通过技术创新真

实地出现在你我的生活中。



被成功制备以来,石墨烯快速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不管从专利数量,还是产业规模方面,中国

的石墨烯产业在全世界都具有绝对优势,是为数不多的领先国际的高科技研究领域,



未来已来,一切可期,

小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石墨烯产品会走入寻常百姓家,

成为普惠大众的高科技产业!

推荐 1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