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邹如强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新加坡北京大学可持续低碳研究中心(SPURc)PI。主要开展新型多孔材料与低碳清洁能源应用研究。近年来基于纳米限域体系的高密度凝聚态分子压缩特性和微结构界面吸脱附机制,围绕新型多尺度孔结构绿色能源材料的复合设计与应用开展系列研究工作。
人物简历
2014 - 至今,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研究员
2010 - 至今,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特聘研究员
2012 - 至今,新加坡CREATE Campus,新加坡-北京大学可持续低碳研究中心 (SPURc),PI
2011 - 至今,先进电池材料理论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PI & 副主任
2010 - 2014,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2008 - 2010, 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Director's Postdoctoral Fellow
2006 - 2008, 日本学术振兴会 JSPS 特别研究员(DC)
2004 - 2006,日本产业技术总合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5 - 2008,日本神户大学 & 产业技术总合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1 - 2004,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研究领域
邹如强博士致力于新型多孔骨架材料,相变储能,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气体吸附分离,二氧化碳捕获,水合物,中子散射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研究。
获奖及荣誉
邹如强博士先后荣获日本JSPS特别研究员(博士期间)、日本丸文交流财团年度交流研究奖(2次)、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Director’s Postdoctoral Fellow、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支持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重要荣誉和奖项。
喜欢“讲道理”的材料科学
邹如强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的研究工作,而最初吸引他的是材料科学的“讲道理”。邹博士认为新材料的发现也许是偶然,但是新材料具备的某种化学和物理特性却是必然的。“材料科学,它是很讲道理的,往往只要证实了一个过程的机理,那么类似的一系列过程都可以推导展开下去,你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发现一些性能更好的材料。”正是这种从本质上的肯定,让邹博士对材料科学研究燃起了很大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能给人带来充实感和幸福感。邹博士在学生时代做实验的时候,经常是不分昼夜,半夜做出了实验结果,特别兴奋,立马打电话给导师报告,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
喜欢是坚持一件事情的原动力,邹博士谈起他的研究内容总是充满激情,他对所研究的领域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储能材料有很多种,但是如何应用开发,尤其是如何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还有待研究。科研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没解决就是没发现正确途径,那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会议9月21日在京举行。2018年国家杰青的最终评定结果已经确定。根据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会议结果,199位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通过了评审委员会评定,其中就包括邹如强博士。有关评定结果将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