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中国工程院现有院士872人,其中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有院士110人。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的4位资深女院士。
陈丙珍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丙珍(1936.5.5- )化工系统工程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2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学术期刊“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副主编等职。曾担任第8届过程系统工程会议(2003)国际组委会主席。
70年代后期即致力于化工系统工程新学科的建设和工业应用,创建了教学科研基地。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化工系统工程,研究方向有: 石化企业能源和资源系统的优化综合,化工过程非线性分析, 化工过程本质安全设计,复杂过程系统多尺度建模与优化以及生物质燃料供应链优化等。代表性的成果有:解决了大型石化装置在线优化的关键问题,实现了从离线优化到在线优化的技术跨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工业裂解炉模拟优化工程化软件;为复杂工程系统的故障诊断等发展了具有逻辑推理、定性决策和定量计算功能的化工智能系统;提出了考虑灵敏度要求的换热网络优化综合方法以及全厂能量系统集成的数学模型和求解策略,在炼油厂节能改造中效益明显;提出了基于过程稳定性和可控性分析的全参数可行域的操作子区域的划分策略,使得所设计的过程在本质上具有维持稳定运行的系统特性,从源头上降低不稳定生产的概率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王静康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静康(1938.4.9-),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工业结晶科学与技术专家。1965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结晶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我国化学工程与制药工程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天津市科协荣誉主席、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期刊主编、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IChemE)会士(Fellow)等职。曾任教育部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工程分委会主任,天津市科协主席、市侨联副主席等职。
长期致力于工业结晶科学与技术创新研发及其成果产业转化。创立我国第一个工业结晶及医药结晶技术研发基地。连续主持并完成国家“七五”至“十二五”的重大科技攻关及支撑计划六个项目,所自主创新专利成果己应用于百余个企业,成果产业转化均一次成功。
袁晴棠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晴棠(1938.5.12- ),石油化工专家。河南省南召县人。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及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委资深委员,教授级高工。1994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授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长期致力于乙烯裂解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参与国内第一套30万吨/年大型乙烯生产装置(燕山)的设计和建设;主持开发裂解炉、复杂塔的计算方法和流程模拟程序,完成了30万吨/年乙烯装置复用设计;主持开发成功CBL型新型裂解炉技术,CBL-Ⅰ、Ⅱ、Ⅲ、Ⅳ型裂解炉分别在齐鲁、吉化、辽化、抚顺和燕山石化公司工业应用,使自主开发的单台裂解炉能力达到6万吨/年;主持与国外公司合作开发大型裂解炉技术(单台能力10万吨/年),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大型裂解炉达30台,为发展我国乙烯技术做出了贡献。
邹竞?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邹竞(1936.2.9- ),感光材料专家。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平湖。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获工艺工程师学位。现任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感光材料和功能性薄膜材料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上世纪60年代成功地研制出当时国防军工急需的三种特种红外胶片,填补了国内空白。从70年代起,先后主持开发了三代乐凯彩色胶卷,使国产彩卷从无到有,质量逼近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发展我国民族感光材料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研制开发出通用型医用感绿X射线胶片、医用氦氖激光影像胶片、医用红外激光影像胶片,以及银盐法透明导电膜和太阳能电池背膜等功能性薄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