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4月3日消息,宝泰隆(601011)2017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7年,焦炭整体价格呈上涨趋势,全年价格最低点出现在6月份,市场均价为1573.75元/吨,全年价格最高点出现在12月份,市场均价为2266.25元/吨,9月中旬,焦炭价格呈上涨趋势(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焦炭价格好于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保生存、稳生产、促发展"这一总基调不放松,在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节能、挖潜、降耗、提质、增效"这一基本方针不动摇,全力实施"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战略,深入挖掘管理潜力,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切实加强成本管理,着力落实盈亏考核,进一步加大原煤采购和焦炭销售力度,砥砺奋进,改革创新。通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17年度,公司累计生产主要产品:原煤34.59万吨,完成掘进1.66万延米;采购原煤236.61万吨,精煤67.11万吨;入洗原煤211.88万吨,洗选精煤95.44万吨;生产焦炭123.21万吨,甲醇9.39万吨;加工煤焦油7.76万吨,生产精制洗油2.85万吨,发电3.62亿度,供热229.04万吉焦,累计销售主要产品:焦炭132.38万吨,甲醇10.28万吨,精制洗油2.56万吨,上网电量1.43亿度,产、供、销基本实现平衡。
2017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525.33万元,同比增长63.22%;利润总额22,204.01万元,同比增长64.5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170.42万元,同比增长73.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820.61万元,同比增长91.41%。
三、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煤焦行业。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中不可替代的品种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焦炭作为煤炭和钢铁的中间环节,上游焦煤产量缩紧,使得焦炭面临原材料短缺局面。钢铁行业是焦炭最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大约85%的焦炭应用于钢铁行业。焦化产能有约三分之一为钢企自身配套,三分之二为独立焦化企业,独立焦化行业的景气度和下游钢铁行业的景气度直接相关。行业盈利水平主要取决于下游钢厂的行业景气度以及自身的供求平衡情况。
焦炭下游应用构成图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独立焦化占比较高,独立焦化的焦炭产量约占焦炭总产量的66%。
独立焦化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焦炭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但是环保标准趋严,比如干熄焦、烟道气脱硫脱硝标准的不断提升,都给焦化,尤其是独立焦化的发展带来一些挑战。短期看,吨钢利润可观,下游钢企成本可传导。焦化环节自身,环保趋严,企业生产受限,行业库存偏低,上游焦煤供应充足、库存较高,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焦炭产业。中期看,钢铁企业平均负债率仍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按照中钢协的设想希望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得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从70%降低到60%,吨钢净利不支撑大幅度回落。长期看,随着华北地区雾霾的加剧,存在进一步限产、压产的可能,这个过程中,龙头企业将处在相对有利的位置。
2、煤基化工行业。甲醇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价格相对低廉,其燃料需求量明显增加。我国富煤少气的资源特征使甲醇产业与煤化工密不可分,国内煤制甲醇占比达70%,天然气制甲醇和焦炉气制甲醇各占15%左右。煤制甲醇在环保、能耗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家已禁止新建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超过100万吨的煤制甲醇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行业扩建已较为谨慎;我国气价较高,天然气制甲醇项目缺乏成本优势,制约了新建产能和已有产能开工率;焦炉气制甲醇是焦化企业的产业链延伸,变废为宝,具备成本优势。但受限于前端焦炭生产,较难形成规模化生产,焦炉气甲醇产能在甲醇总产能中所占比例较低。未来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且多为下游煤制烯烃配套,商品化甲醇较少。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对汽油消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使汽油消费依然保持较高增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煤基化工产品的消费总量预计依然能够保持稳步增长。
3、热电行业。公司所处的七台河市现有供热企业3户,全市总供热面积1370万平方米,公司供热面积350万平方米,占25.5%,主要负责新兴区城市供热。因原煤价格持续走高,生产成本连续上涨,导致公司热电产品利润下降。公司的优势在于:七台河市实施棚户区改造后,棚改居民绝大部分搬迁至北岸新城和七星花园小区,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下步供热面积将进一步增加,而其余两家供热公司属老城区,受规划限制,仅维持当前供热水平。
4、新材料行业。从针状焦来看:受石墨电极市场影响,针状焦市场需求大幅度提升,供不应求,价格一度达到4万元/吨的历史最高位。随着2017年新增产能的投产,以及进口资源的增加,针状焦资源的紧张程度将有所缓解;从石墨烯来看:石墨烯产业作为前沿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重点,经过几年发展,已覆盖了从原料、制备、产品开发和下游应用的产业链更加完善。石墨烯也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的前沿新材料行业,得到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石墨烯产业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均取得了长足发,行业整体刚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结合石墨烯特有性能,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从石墨深加工来看:国家对于碳素行业的管理体制和标准不断完善,将使行业发展更加有序,为专业高纯石墨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国家政策鼓励高纯石墨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也不断加大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未来石墨在锂离子电池、密封、制动、润滑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借助于石墨的结构和化学活性对石墨进行深度加工和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二)公司发展战略坚持产业转型,向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拓展,积极延伸高端石墨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石墨及石墨制品新产业。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循环经济为方针,以"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为主线,将公司产品从传统煤化工产业向清洁、环保的新型煤基石油化工升级;充分利用公司下属的东润公司石墨矿区储量丰富、品位高、鳞片大的石墨资源,实现向新材料产业转型。通过拟实施的6万吨/年晶质石墨洗选加工及尾矿库项目(一期工程),不断开发石墨高级制品,拓宽石墨产品领域,打造石墨产业集群,着力发展石墨烯、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通过实施清洁环保战略,全面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1、坚持产品升级,着力向煤基石油化工清洁能源行业发展通过实施公司与化二院共同研发形成的先进生产工艺,以化工焦为原料,采用常压纯氧-蒸汽连续气化技术,合成甲醇,生产稳定轻烃。从而改变过去依赖钢铁市场的历史,在实现由传统煤化工产业向现代新型煤基石油化工清洁能源产业升级的同时,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将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为全国焦化企业走出困境开辟一条升级新路。
2、坚持产业转型,全力向石墨烯及石墨高级制品产业拓展石墨制品方面:依托东润公司石墨矿资源,打造石墨及石墨制品新产业。公司拟建设石墨开采和洗选6万吨/年石墨精矿(一期工程),生产95%石墨精矿(即石墨精矿的产品含碳95%以上),同时,公司将不断开发石墨高级制品,拓宽石墨产品领域,生产"天然大鳞片石墨、高纯石墨、膨胀石墨、球形石墨、核石墨、金刚石"等系列产品;石墨烯制品方面:着力开发石墨烯下游应用产品,积极与生产厂家合作,开展石墨烯应用试验。根据厂家需求,调整石墨烯生产工艺,"量身定做"石墨烯产品,尽快开发出石墨烯下游应用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提升公司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影响力。
3、坚持循环经济,戮力向资源利用最大化目标迈进公司成立至今,一直秉承"实业报国、裕民兴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已形成"煤炼焦、焦造气、煤气合成甲醇、甲醇制稳定轻烃(高标号汽油添加剂)、煤焦油制柴油、煤泥矸石发电、蒸汽冬季供暖、灰渣制环保建材"等一系列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
通过实施循环经济这一发展理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并为公司正在实施的"转型升级"战略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等优势较为突出,为公司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坚持清洁环保,努力向更清洁和更节能方向推进在继续做好传统煤化工向煤基清洁能源升级的基础上,实施绿色发展,进一步向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方向推进,在实施石墨及石墨烯产业的同时,倡导绿色发展,推进石墨烯下游绿色环保项目,多元化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生产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循环"特征的高科技产品。
(三)经营计划
生产原煤43万吨,采购原煤260万吨,精煤53.85万吨,入洗原煤260万吨,生产焦炭125万吨,甲醇9.5万吨,加工煤焦油10万吨;生产煅前焦1万吨,煅后焦1.5万吨,发电4.2亿度,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全年力争实现产、供、销平衡。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2017年以来,公司所面对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生产安全风险、政策风险、转型升级风险等方面。为此公司已采取了相应措施:
1、调整了生产经营计划。及时采购原材料,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大与原材料供应商及客户的合作力度,保证原料供应及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价格的合理性。
2、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积极提升煤炭和石墨资源自给率。完善煤化工产业链条,提高煤炭自给率,综合利用焦炭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进行化工产品的生产,除了凭借自身规模提供一定量的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外,还可以回收小型焦化企业无法利用的副产品来进行加工,同时,加快东润石墨矿的勘查速度;继续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积极申报国家专利,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技术改造,促进工艺装备升级,加大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
3、强化安全生产。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12字方针及新《安全生产法》,以零伤害为理念,以零容忍为态度,认真实施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把"反三违"工作落到实处。以精细管理入手,强化员工培训,重点加大新上岗员工安全培训力度,强化隐患检查整治,突出现场跟踪管理,强化安全责任制,同时为充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定期检查保养,排出事故隐患,充分提高维修人员的设备检修技能,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非计划停车情况。
4、及时了解国家的焦炭行业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并且在发展规划和生产中及时落实和实施。从而顺应国家于近年不断推出针对焦炭行业的减少焦炭出口、逐步加大淘汰焦炭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及鼓励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5、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战略实施。通过实施产品升级战略,减少对钢铁市场的依赖程度,调整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转型,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水平。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将充分利用循环经济优势、资源优势、转型升级优势、科技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循环经济优势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公司自2003年成立至今,一直秉承"实业报国、裕民兴邦"经营理念,公司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着力延伸"环环相扣、业业相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打造资源综合利用、"吃干榨净"、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着力实施"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战略。形成了"煤炼焦炭、焦炭制煤气、煤气合成甲醇、甲醇合成稳定轻烃、炼焦余热发电、炼焦副产品煤焦油深加工、电厂剩余蒸汽供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随着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拓宽和延长,公司产品种类日臻丰富,覆盖了"煤、电、化、材、热、油"等多个行业,通过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将煤炭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标准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公司通过推进循环经济,不断强化标准制定和应用,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制定了15项企业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2项国家联盟标准,参与制定4项国家标准,牵头制定1项国家能源局行业标准,形成了较完备的标准化体系,公司被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企业"。
(二)资源优势
1、煤炭资源优势
七台河市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主焦煤产区和黑龙江省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保有储量18亿吨,远景储量42亿吨。主要煤种有焦煤、肥煤、气煤、无烟煤,焦煤储量居东北总储量四分之一。煤炭品质以低磷、低硫、高热值、高灰熔点和高化学活性的"两低三高"而著称,有工业粮食"精粉"之美称。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保障公司以煤化工为基础的产品升级战略顺利实施。
2、石墨资源优势
七台河市石墨矿床属亚洲三大石墨矿床之一,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墨矿床主要有4处,包括公司所属的密林石墨矿。公司现在勘查面积为16.35平方公里的密林石墨探矿权,现该石墨矿勘探工作已完成,在3.68平方公里的详查区域内,勘明晶质石墨矿物量为554万吨。
(三)转型升级优势
1、产业转型优势黑龙江是中国石墨矿石储量最多的省份,七台河作为黑龙江石墨资源主产地之一,公司发展石墨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公司已经开展了石墨烯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正积极打造以石墨烯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做为技术储备,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南昌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初步确定的研究方向为锂电用石墨烯导电浆料、石墨负极方面的研发和石墨烯导电油墨;公司与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成立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点开展石墨矿资源深加工与新型石墨建材、高端石墨烯装备等九个方向进行研究。
2、产品升级优势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传统煤化工产业向现代有机化工产业的升级,公司焦炭制30万吨稳定轻烃(转型升级)项目是利用现有过剩的焦化产能,改冶金焦为化工焦,用化工焦造气,合成甲醇,制取稳定轻烃。该项目所生产的稳定轻烃产品不仅可以作为高清洁汽油的添加剂,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以稳定轻烃产品作为高清洁汽油的添加剂,可以对传统汽油进行调和,提升普通汽油的排放指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公司由传统煤化工产业升级到现代煤基清洁能源产业,还将示范引领焦化行业走出困境,摆脱对钢铁行业的依赖,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技术优势
公司先后获得了高温煤焦油加氢、后延迟焦化和焦炉煤气制甲醇组合工艺专利、干熄焦工装装置专利、复合柴油的制造方法专利、低硫、低磷铸造焦的生产方法专利、焦炉煤气制甲醇合成尾气联产煤焦油加氢制取精制洗油及沥青调和组分工艺专利,公司以东北地区独占方式拥有《一种氧化石墨烯真空涡流剥离装置》的专利权。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22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00项。
2017年4月,"黑龙江省宝泰隆煤炭循环经济研究院"正式更名为"黑龙江宝泰隆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业务范围涵盖了石墨及其制品、石墨烯及其制品、电池及其正负极材料等。上述科研组织机构壮大了公司的研发实力,公司的技术实力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