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绝大多数人并不是真正懂3D打印,对其还缺乏足够认知。如今的很多3D打印企业十年后或将不复存在,因为现在的3D打印还不是其最真实的模样,该技术还处在深刻变革中。”日前,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3D打印作为一项前沿性的先进智造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我国政府也连续出台多份文件,鼓励和扶持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但3D打印行业表面上的繁荣似乎掩盖了产业发展窘境。今年,3D打印产业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传统的3D打印企业业绩大幅下滑,而一批新兴企业势头迅猛。
对此,罗军表示,今年3D打印行业的确出现了洗牌的迹象,传统老牌企业业绩大幅下滑,主要因为技术创新不够、工艺水平落后、价格居高不下,这是同质化竞争导致的。而一批金属打印企业却异常火爆,说明金属行业开始升温,需求激增。但是,是否表明金属打印时代已经来临,仍需要观察,可能只是阶段性的。
虽然国内3D打印企业技术上并不占有优势,但数量却是全球最多的,国内3D打印行业是否正进入到一个无序化阶段?
“国内3D打印因为起步较晚,至今没有原创性技术。”罗军说,国内目前从事3D打印的企业接近200家,70%集中在桌面打印领域,而从事工业打印机生产和研发的企业有四五十家,从事金属打印的企业有三十家,从事生物打印的企业大概接近十家,从事材料打印的企业大概有二三十家。可以说,中国3D打印企业的总数接近或超过中国之外的全球3D打印企业。
“目前还不能简单判断国内3D打印行业处于无序化发展状态,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过去较长时期,国内3D打印发展都主要集中在几所高校,由于学校的机制体制约束,这些校办企业发展缓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具有任何优势,反而被一批新兴的企业超越。”罗军强调。
3D打印产业究竟该如何良性发展,这是罗军和其领衔的联盟长期思考的问题。
“关键在于打开应用市场,任何一项新兴技术的发展都必须从应用入手,如果应用市场不能有效打开,再好的技术也没有意义。”罗军说。
罗军表示,发展3D打印不要着急产业化,要从应用入手,搭建开放式服务平台,让广大用户不需要购买设备、不需要投入的情况下就能够率先享用这项技术,只有应用市场打开了,上下游资源才会在当地集聚。
在青岛市政府和青岛高新区支持下,2015年6月29日,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打造的全球首个3D打印开放式服务平台正式对外开放。随后,首个3D打印教育培训平台、首个3D打印在线电商平台、首个3D打印创客孵化平台相继投入使用,运行一年来效果非常明显。近期,联盟在苏州打造的第二个3D打印创新中心平台也即将启动。
“总体来看,单靠联盟和企业自身来推动3D打印科学普及、示范推广、加工服务,力量还是非常薄弱,还需要政府借鉴‘家电下乡’模式,对使用3D打印的企业和加工服务平台给予双向补贴,鼓励和扶持更多企业主动接受3D打印技术。只有这样,3D打印在工业、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才能快速打开一道门,而不仅仅只是一扇窗。”罗军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