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www.188betkr.com 讯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的发展时期。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面对能源资源需求增速有所放缓、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新形势,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又该如何来找准抓手、寻求突破,更好地为国土资源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服务,自然成为全系统尤其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关注的焦点。

广开“矿源” 支撑找矿突破

  “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中央赋予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今年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如是说。

  事实上,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跟地质勘查一样,也是在找大矿。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专门把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列为其三大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

  过去,许多业内人士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存在一定认识误区,认为地质勘查是“开源”,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节流”。其实,如果辩证地分析,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不单单体现在“节流”上,也表现在“开源”上——通过先进的技术工艺,让大批不能利用的矿产资源得到经济合理利用,实质上也是在“开源”。

  在实际工作中,因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而盘活大量过去无法利用的呆矿、让“一矿变多矿”的例子不胜枚举。位于西南重镇成都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通过多年的持续攻关,使宜昌胶磷矿、广西下雷碳酸锰矿、内蒙古黄岗铁锡矿等复杂难选冶低品位新类型矿产从“难利用矿”变成了“可利用矿”,相当于新增加了一大批矿产资源储量。特别是该所近年来开展的鲕状赤铁矿、中低品位铝土矿综合利用研究,解放和盘活了数以亿吨的鲕状赤铁矿和中低品位铝土矿资源,相当于新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铁矿和铝土矿。目前,他们的中低品位铝土矿综合利用技术已经在中铝重庆分公司得到了工业化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的钒钛磁铁矿,过去只选铁,把钒和钛白白丢掉了。通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和技术改进,现在基本实现了铁、钒、钛的综合回收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刘亚川说,“对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就是典型的一矿变三矿,相当于在原来一个铁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钒矿和一个钛矿。”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冯安生对此深有同感。他兴奋地对记者说,最近,该所对河南省境内某大型金矿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金矿石里含有8%左右的钨。通过组织人员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出合理的工艺,使矿山企业在选金的同时充分回收利用钨资源。“按该矿山现有的资源量估算,通过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实现对钨的回收利用后,相当于又发现了一个中型钨矿。”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步入了“理性回归、投资减少”的新常态。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对地质勘查积极性有所下降、投资大幅降低的形势下,依靠中央财政资金开展地质勘查和通过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广开“矿源”,无疑成为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两大“利器”。

  “相对于通过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所找到的矿产而言,通过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把不能利用的矿产利用起来,具有投资省、见效快、回报高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找矿战略行动目标的实现,也与当前新常态下的地质勘查工作相吻合。”刘亚川表示。

绿色用矿 服务生态文明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地质找矿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矿,让矿产资源更好、更高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而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无疑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全面落实“集约节约用好国土资源”的具体行动,也是高效利用矿产资源的主要途径。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当前不仅要做到矿产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还要保证其清洁环保利用,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点。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基本国情,多年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储量过多消耗,而且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国土资源开发空间布局失衡加剧,重生产空间、轻生态空间问题比较突出。”谈到经济新常态下地质调查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时,姜大明直言不讳地说。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也对地质调查工作如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地质工作必须适应新要求,在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上进行深度调整,加强“山水林田湖”(空间、资源、生态、环境、灾害)、海岸带(统筹陆海)、重要经济区与城市群等重点区域的综合地质调查,紧紧围绕重大需求,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创新成果表达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不难判断,在今后一段时期,如何紧紧围绕重大需求,依靠先进选矿工艺来实现矿产资源的清洁环保高效利用,不仅是矿山企业所面对的严峻现实问题,也是地质调查工作尤其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研部门所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加强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调查是2015年地质调查工作任务之一。全国地质调查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重要矿产资源‘三率’动态分析评价、矿山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示范等工作,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刘亚川激动地说,“我们所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当责无旁贷地担起这个重任,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尖刀连’、‘排头兵’作用。”

  实际上,这几年来,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为代表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研机构,始终围绕着高效清洁利用矿产资源下工夫、做文章,相继研发出一批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这些成果能让矿石中的资源尽可能利用起来,不仅直接降低了尾矿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相对节约了矿石开采量,有效减少了矿山开采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冯安生举例说,把金矿中伴生的钨回收利用起来后,同一吨矿石既选出了金又多选出来了钨,相当于不再通过开采钨矿就生产出钨,减少了钨矿的开采量,自然也就从源头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选矿先进技术工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体现在药剂的研发选择上。浮选作为一种对共伴生矿十分奏效的选矿工艺,在矿山企业应用比较普遍,但因 浮选药剂选择不当造成的污染现象也比较突出。因此,研发无毒、易分解的有机药剂自然成为科研机构主攻的目标。“药剂是浮选工艺的核心。这几年来,我们在浮选药剂的选择上,尽量选用有机药剂,通过多次试验,先后研发出多种基本无副作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的药剂,既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降低了药剂成本和选矿成本,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刘亚川说。

人才成果 比翼双飞促发展

  人才与成果相辅相成。只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坚持人才和成果双轮驱动,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科研机构的永续发展。对专门从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研究的科研单位来说,也莫不过此。

  在今年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姜大明再次强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在成矿理论、找矿规律,以及物探、化探、遥感、钻探、分析测试、信息和资源利用技术上有新突破,以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驱动地质调查新发展,促进地质找矿新突破。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公益性科研机构,抓住国家及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契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攻克了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难选冶的矿种,有力促进和服务了地质找矿工作。目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与其他科研单位联手实施的焙烧回收铁工艺取得重大突破,正在进行工业试验。该工艺获得成功并工业化应用后,鞍钢公司数亿吨的尾矿资源将重新得到回收利用,选矿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科技成果重在转化应用。再好的成果如果得不到应用,转化不成矿山企业现实的生产力,也是废纸一张。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成果也是如此。”刘亚川说,姜大明于2014年1月13日在第13届李四光科学奖颁奖大会上明确提出,科技成果评价要以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服务效果为标准。今后,他们将进一步深化地质科技改革,构建适应新常态的科技成果评价办法和标准,加快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和创建一流的地调队伍关键在人才。钟自然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扭转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难以破解重大能源、资源、环境和灾害难题的局面,关键靠人才。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科技,更没有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服务。

  其实,对人才建设,这几年有关科研单位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完善人才机制来激励人才脱颖而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改“相马”为“赛马”,给年轻人出题目、给项目、压担子,促使一大批年轻人迅速成长,有些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我们所的闫武,虽然年轻,但已多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最近,他在选铁工艺方面又有了新突破。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使磁选铁的回收率提高2-5%。这一成果如果获得成功,每年创造的效益将是巨大的,对缓解我国铁矿资源紧缺局面将产生深远影响。”刘亚川说。
推荐 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