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11月18日讯近几年,矿产资源的大门向民企时开时关。去年,国土资源部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油气资源的勘查开采。
然而,面对政府此次抛出的橄榄枝,民企仍有诸多疑虑:大部分地方政府依然青睐国有资本,民企能否平等获得探矿权?一旦探到好矿大矿,民企能否平等获得采矿权?
“探矿风险非常高,成功率仅为百分之几。即便民营企业成功找到好矿大矿,申请采矿证也非常难,能够顺利办下采矿证的极少。”山东黄金(600547,股吧)集团一位专门负责采矿证办理的管理人员乔先生表示。
记者查阅《矿产资源法》发现,法规中对民企参与矿产开发的法律地位只字未提,对探矿权、采矿权的退出、转让规定也过于宽泛。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鼓励民企参与探矿开采,是国务院和国土部门一以贯之的政策,但以往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官员为了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对政策存在拖延和曲解。”
在近期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参与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的民营企业家及专家学者呼吁:“鼓励民企探矿,政府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承诺,更需要对契约精神的尊重。”
□赢周刊记者 朱卫卫
民企进入资源领域重获鼓励
作为垄断产业之一,矿产资源领域对于民企的开放仍很有限。虽然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参与矿产领域的政策,如2005年颁布的“非公经济36条”及2010年颁布的“民间投资36条”,都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坚持矿业权市场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进入矿产领域的比例还不高,其中除了投资风险大、资金门槛高、回报周期长、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原因,还存在体制机制的问题,例如阻碍民企进入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油气资源的勘查开采。在此前后,国土部多位领导在不同场合,强调鼓励引导民资进入探矿领域,打造多元化投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听取了诸多民企的意见。
近日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3)》显示,2012年,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超过1200亿元,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1.31万亿元,原矿开采量87.23亿吨,矿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为9919亿美元。
上述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积极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促进矿产资源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体系。
近日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披露,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权市场开放,目前,矿产勘查投入中社会资金占到70%以上,矿产勘查市场已形成了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局面。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未来我国将着力精简优化矿产资源管理和审批程序。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地质找矿高潮。全国工商联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500强中已有部分涉足境内外探矿采矿,一些与资源能源关联密切的大型民营制造企业也正向产业链上游矿业领域延伸,也有相当一批企业具备了进军矿产资源领域的能力和愿望。
国家白纸黑字的鼓励固然让人欣慰,但不少民企仍存有顾虑。记者了解到,目前民企最担心的是“探矿、采矿权作为财产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政府政策依然主宰着矿产权的分配与重置”:首先是大部分地方政府依然青睐国有资本,民企能否平等获得探矿权;其次是一旦探到好矿大矿,民企能否平等获得采矿权,而目前的市场缺乏探矿权退出机制。
找矿风险高
和中国业界过于强调探矿“高回报”不同,国际地质界一般将探矿称为“风险探矿”,全面强调其“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长周期”,而风险,则在首位。国际公认,探矿成功率通常只有1%-2%。而对中国民企来讲,风险更大的,则是政策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对民营资本参与矿业开发的态度比较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矿产价格低廉,诸多省区的国有和集体矿企均陷入经营困境。彼时,各地政府为减轻包袱,大量将矿山承包给个人经营,千方百计引入民间投资。
相关数据显示,历史上,中国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随意性较大,数量多如牛毛。最高峰时,全国共有探、采矿权28万个。此举虽极大调动了市场活力,但却违反自然地质的规律。
在山西,一座储量千万吨级的煤田,最多时仅探矿权设置就高达40多个,坑探多达百余处。未作储量探明,也无井下规划,近百家投资人仅凭县里一纸探矿批文,或与村委会签订的协议,就可开口采矿、以探代采,井下巷道纵横交错、事故频发。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山东的黄金产区,无序开采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因此,从2000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均陆续出台政策,企图规范矿产开发乱象,但收效甚微。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环境和安全生产标准不断提高,亦倒逼矿产资源政策不断做出调整。2005年-2009 年,矿权进行整顿、清理、整合、规范之后,全国的探矿权被缩减为3.8万个,减少了近70%,“一个勘查规划区块内,原则只设置一个探矿权。”中国矿业联合会秘书长、民营矿业分会会长陈先达表示。
政策的不断变化并未挡住民资逐利矿业的脚步。尤其是2003年以来,各种矿产品价格高企,更多民资加速“触矿”,尤其是探矿领域。数据显示,2010年仅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就达331.81亿元,其中社会资金235.14亿元,占比超过70%——民企俨然成为中国的探矿投资主体。
但与庞大资金规模不相衬的是,修订于1996年的现行《矿产资源法》,对民企参与矿产开发的法律地位只字未提;对探矿权、采矿权的退出、转让规定也过于宽泛。
“要民资投资探矿业前,必须有一个公开的、可靠的协议机制和利益、风险分配机制”,陈先达认为,“不能等到巨大的风险或利益摆在面前,却谁也谈不清应该如何分配,到时无论如何分配,彼此都会产生严重的被剥夺感”。
据了解,目前民企探采矿权最集中的问题,是“反映在探矿权的审批、取得,和探矿权转为采矿权两个方面”。比如,对于高风险矿种的探矿权“先申先得”,申请人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已经“申请在先”,其间存在巨大黑箱操作。再如,在“探转采”方面,政府的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冗长。“一个审批办下来一般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一些小民企拖不起,只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攻关,甚至干脆不审批,未批先建,以探代采。”陈先达认为。
对民企来说,探矿的过程就是烧钱的过程。仅探矿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加上投入的专家和勘探设备资金,一投资动辙就是几千万、几个亿。
2009年,辽宁本溪大台沟发现30亿吨大铁矿。大台沟铁矿属特大型铁矿体,成为全国资源储量最大的铁矿。大台沟铁矿投资方本溪亿众鑫矿业公司的母公司正是深圳的一家民营企业,其总经理赵文兴介绍,“公司成立于2008年初,注册资金1000万元。其中深圳亿众鑫以资金入股,占80%股权,辽宁省地矿调查院以勘探权和技术入股,占股20%。到发现铁矿时为止,在大台沟铁矿的钻探上,公司已经投入资金达到7000万元。”
如果用7000万元来换一个30亿吨大铁矿的话,这样的投资回报可以达到百倍甚至千倍。但矿山投资的风险是有目共睹的。赵文兴坦言,花巨资投入大台沟铁矿勘探前,他们先后专程拜访了国内选矿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国内采矿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以及矿山设计专家焦玉书等大批专家。
“民营企业进入矿业勘探领域,这是近几年国土资源部公开鼓励的。”时任本溪市副市长王长峰说,“当时,我们到处寻找合作伙伴,有一些大国企也想参与,但矿业勘探投资的风险非常大,国企的决策过程漫长,我们等不得。这方面,作为民企的深圳亿众鑫有优势,他们有承担风险的勇气。资金很快到位,这是勘探工作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突破的原因。”
民企渴求“平等”
并非所有民企都像深圳亿众鑫一样好运,宁夏一家民企就因申请探矿权遭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处罚,陷入长达7年的法律纠纷,“7年来打了十几场官司,目前还前途未卜。”在宁夏中卫市金利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国清看来,民企进入一个相对垄断行业是艰难的,而对一个小型民企来说,更加曲折甚至充满了惊险,他前期探矿投入的1000万元有去无回。
“鼓励民企探矿不是一句话:一个政策文件就可以做到,必须有完整的机制、体制作保障。”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矿产权管理技术处主任余振国认为,“法律、行政完善与监管、市场机制的建设,对于民营探矿的健康发展,缺一不可”。
今年,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出让结果公布,两家民企首次竞得页岩气探矿权。共16家民企将在3年内对19个区块投入128亿元勘查资金。这笔巨额资金的投入将有可能为它们带来丰厚回报,按照规定,他们将优先取得勘查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然而,高回报与高风险同时存在。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表示,页岩气勘查的成本和风险较高,最好是用市场来配置资源,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在整个招标过程中,对民营企业的要求和对其他企业的要求是一样的,不管什么所有制都一视同仁。”
多位民营企业家表示,他们并不期望国家对民企有多少优惠与优待,只求一个“平等”。
采矿权难得
记者从广东省地质局了解到,多年来,地质部门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都会与民企进行合作,按比例进行利益分配,但能够拿到采矿权的民企极少。
山东黄金集团的乔先生对这种说法表示认同。他说,在山东,能拿到黄金矿山开采权的民企“几乎没有”。“采矿投入大、周期长,很少有民营企业有这个资金实力,即便不缺资金,在规模和资质上也无法与大型国企竞争,除非有特别的政府关系,否则采矿权花落国企是一定的。”乔先生说,能否成功办下采矿证,人脉关系最为关键,国企间的竞争也与此有关,而民企若想有所突破,把“关系”打通才是重中之重。
另外,采矿证是有期限的,就算已经成功办下采矿证,到期后能不能及时续办对企业也是考验。广东茂名石化矿业有限公司(下称“茂名矿业”)是一家有2000多名员工的民企,由大型国企茂名石化的一个子公司改制而来。2002年改制之时,茂名矿业继承了原公司对茂名“金塘矿区”的采矿权,采矿权证的到期时间是2009年6月30日。到期之前,茂名矿业多次与茂名石化交涉,要求按照当初的改制方案“续证”。但茂名石化、茂名市政府却要收回采矿权,不同意续办采矿权手续。
对于这个处罚,茂名矿业不服,向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申请行政复议。广东省国土厅认为,茂名市国土局在该案中作出10万元的罚款,却未组织听证,属于程序违法。2010年9月9日,广东省国土厅决定撤销茂名市国土局的行政处罚。2011年10月9日,茂名市国土局向矿业公司发出了“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告知企业此次处罚有三项,一是责令停止在“金塘矿区”采矿;二是没收公司采出的矿产品,包括 高岭土成品6311吨、高岭土半成品17万吨;三是罚款7.25亿元。
这张天价罚单已在当地和网络上引发热议,罚单背后的利益博弈更是成了人们的谈资。对此判决,多位卓有影响的法学家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认为,这是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所禁止的“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而在乔先生看来,做矿产生意必须与政府搞好关系,茂名矿业明显是在违反矿山经营潜规则。
广铝集团则顺利地过了找矿、采矿关。2012年,广铝集团贵州氧化铝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一期年产80 万吨氧化铝及配套136万吨铝土矿开采工程项目,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
2004年,广铝开始在国内寻找铝土矿。“刚开始的时候,光是做风险勘探,我们就做了差不多两年。打一个钻就几百万,一打就几百根甚至几千根。”广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叶鹏智时常将找矿调侃为“烧钱的玩意儿”,可是这钱却必须要烧。历经6年,投资42亿元,广铝成功掌控了铝产业链上游主动权,奠定了公司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的基石。
按照总体规划,广铝还将配套建设联电联产、铝冶炼以及铝板、箔、带、型材深加工等下游产业工程,构建铝全产业集聚。目前,该公司已掌握的九个矿段资源量,预计可为贵州氧化铝企业提供50年发展的资源保障。
矿山整顿民企首当其冲
在四川省宜宾市一家民营煤矿工作的蒋先生已经半年没上班了,“单位放假,5月份有个矿瓦斯爆炸,死了20多个人,然后全省煤矿大整顿,我们一直放假到现在,还没通知上班。”
记者从四川省安全监管局了解到,自从今年泸州市泸县桃子沟煤业有限公司“5.11”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8人死亡、18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以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了2013年至2015年三年直接关闭500个小煤矿的目标任务,其中2013年分两批直接关闭200个,目前第一批122处拟关闭矿井名单已落实。
四川省安监局巡视员何成炳表示,四川拥有煤矿1297家,96%以上属于年产量在35万吨以下中小煤矿。四川省有关部门将下定决心分期分批整治关闭资源贫瘠、开采设备落后的矿场。同时,四川省政府还要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针对400家煤矿进行重组整合,将之并购到大型煤矿企业。而被纳入今年关闭范围的小煤矿一律不得再增划资源,不得技改扩能,不得再组织生产。同时,煤矿复产验收也将受到严控,与小煤矿整顿关闭紧密挂钩,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验收责任制。
蒋先生透露,这次整顿让许多中小型煤矿损失惨重,不少矿主都欲将手中煤矿转让出售,不仅宜宾,自贡、雅安、泸州等地均有多个小型煤矿在寻找买家。记者从华夏矿权网了解到,待转煤矿年产量多在20吨以下,价格从几千万元到2亿元之间不等。
“个别煤矿出事,就全行业整顿,少数人的急功近利导致无数无辜员工被波及,这样长达半年的停产对安全设施完善一直能进行安全生产的企业是很大的伤害。”蒋先生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在平时严加监管,对安全措施不到位的企业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及时清理安全隐患,做好预防措施,而不是在事故发生后良莠不分地一刀切累及全行业。
山东黄金集团的中层管理人员乔先生在矿山工作了30多年了,他经历了几次矿山行业的大整顿。据他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矿的勘探和开采随意性很大,国家、集体、个人都可以找矿采矿,这种无序的开采行为导致几大矿产集中地处处皆矿井。私人采矿不顾及安全及环境保护,矿井塌方事故多发,每年都有矿工因此丧生或重伤,废弃的矿井未及时掩埋还经常导致当地农民不慎落井伤亡。私营和小型集体企业无视环境污染问题,矿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废料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造成环境恶化。而为了争夺“金线好”的矿井,矿主常常雇佣黑帮势力持刀械武力抢夺,对当地的治安和法制造成了恶劣影响。2000年前后,为了规范矿山生产经营秩序,山东省经历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矿山整顿,在全省范围内取消村办、个体办矿。
今年,山东省开始了新一轮的对金属非金属矿山的整顿。整顿方案提出,到2015年底,无证开采等非法违法行为得到有效制止,其中,地下开采铁矿达不到15万吨/年的将限期关闭;相邻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范围之间最小距离小于300米的;地下矿山在2013年6月底前未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三等以上尾矿库在2013年年底前未安装在线安全监控系统的,都将依法予以关闭。整顿方案还规定,到2015年底前,金矿达不到4万吨/年、 石膏矿达不到30万吨/年、粘土矿达不到5万吨/年;露天开采和其他地下开采矿山不符合各级政府规定的有关矿种最小开采规模、最低服务年限的,将限期予以关闭。
乔先生表示,每次矿山整顿,民企都是“被整”的主力,这对民企来说非常不公平。
然而,面对政府此次抛出的橄榄枝,民企仍有诸多疑虑:大部分地方政府依然青睐国有资本,民企能否平等获得探矿权?一旦探到好矿大矿,民企能否平等获得采矿权?
“探矿风险非常高,成功率仅为百分之几。即便民营企业成功找到好矿大矿,申请采矿证也非常难,能够顺利办下采矿证的极少。”山东黄金(600547,股吧)集团一位专门负责采矿证办理的管理人员乔先生表示。
记者查阅《矿产资源法》发现,法规中对民企参与矿产开发的法律地位只字未提,对探矿权、采矿权的退出、转让规定也过于宽泛。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鼓励民企参与探矿开采,是国务院和国土部门一以贯之的政策,但以往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官员为了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对政策存在拖延和曲解。”
在近期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参与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的民营企业家及专家学者呼吁:“鼓励民企探矿,政府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承诺,更需要对契约精神的尊重。”
□赢周刊记者 朱卫卫
民企进入资源领域重获鼓励
作为垄断产业之一,矿产资源领域对于民企的开放仍很有限。虽然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参与矿产领域的政策,如2005年颁布的“非公经济36条”及2010年颁布的“民间投资36条”,都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坚持矿业权市场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进入矿产领域的比例还不高,其中除了投资风险大、资金门槛高、回报周期长、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原因,还存在体制机制的问题,例如阻碍民企进入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油气资源的勘查开采。在此前后,国土部多位领导在不同场合,强调鼓励引导民资进入探矿领域,打造多元化投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听取了诸多民企的意见。
近日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3)》显示,2012年,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超过1200亿元,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1.31万亿元,原矿开采量87.23亿吨,矿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为9919亿美元。
上述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积极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促进矿产资源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体系。
近日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披露,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权市场开放,目前,矿产勘查投入中社会资金占到70%以上,矿产勘查市场已形成了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局面。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未来我国将着力精简优化矿产资源管理和审批程序。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地质找矿高潮。全国工商联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500强中已有部分涉足境内外探矿采矿,一些与资源能源关联密切的大型民营制造企业也正向产业链上游矿业领域延伸,也有相当一批企业具备了进军矿产资源领域的能力和愿望。
国家白纸黑字的鼓励固然让人欣慰,但不少民企仍存有顾虑。记者了解到,目前民企最担心的是“探矿、采矿权作为财产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政府政策依然主宰着矿产权的分配与重置”:首先是大部分地方政府依然青睐国有资本,民企能否平等获得探矿权;其次是一旦探到好矿大矿,民企能否平等获得采矿权,而目前的市场缺乏探矿权退出机制。
找矿风险高
和中国业界过于强调探矿“高回报”不同,国际地质界一般将探矿称为“风险探矿”,全面强调其“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长周期”,而风险,则在首位。国际公认,探矿成功率通常只有1%-2%。而对中国民企来讲,风险更大的,则是政策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对民营资本参与矿业开发的态度比较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矿产价格低廉,诸多省区的国有和集体矿企均陷入经营困境。彼时,各地政府为减轻包袱,大量将矿山承包给个人经营,千方百计引入民间投资。
相关数据显示,历史上,中国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随意性较大,数量多如牛毛。最高峰时,全国共有探、采矿权28万个。此举虽极大调动了市场活力,但却违反自然地质的规律。
在山西,一座储量千万吨级的煤田,最多时仅探矿权设置就高达40多个,坑探多达百余处。未作储量探明,也无井下规划,近百家投资人仅凭县里一纸探矿批文,或与村委会签订的协议,就可开口采矿、以探代采,井下巷道纵横交错、事故频发。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山东的黄金产区,无序开采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因此,从2000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均陆续出台政策,企图规范矿产开发乱象,但收效甚微。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环境和安全生产标准不断提高,亦倒逼矿产资源政策不断做出调整。2005年-2009 年,矿权进行整顿、清理、整合、规范之后,全国的探矿权被缩减为3.8万个,减少了近70%,“一个勘查规划区块内,原则只设置一个探矿权。”中国矿业联合会秘书长、民营矿业分会会长陈先达表示。
政策的不断变化并未挡住民资逐利矿业的脚步。尤其是2003年以来,各种矿产品价格高企,更多民资加速“触矿”,尤其是探矿领域。数据显示,2010年仅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就达331.81亿元,其中社会资金235.14亿元,占比超过70%——民企俨然成为中国的探矿投资主体。
但与庞大资金规模不相衬的是,修订于1996年的现行《矿产资源法》,对民企参与矿产开发的法律地位只字未提;对探矿权、采矿权的退出、转让规定也过于宽泛。
“要民资投资探矿业前,必须有一个公开的、可靠的协议机制和利益、风险分配机制”,陈先达认为,“不能等到巨大的风险或利益摆在面前,却谁也谈不清应该如何分配,到时无论如何分配,彼此都会产生严重的被剥夺感”。
据了解,目前民企探采矿权最集中的问题,是“反映在探矿权的审批、取得,和探矿权转为采矿权两个方面”。比如,对于高风险矿种的探矿权“先申先得”,申请人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已经“申请在先”,其间存在巨大黑箱操作。再如,在“探转采”方面,政府的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冗长。“一个审批办下来一般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一些小民企拖不起,只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攻关,甚至干脆不审批,未批先建,以探代采。”陈先达认为。
对民企来说,探矿的过程就是烧钱的过程。仅探矿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加上投入的专家和勘探设备资金,一投资动辙就是几千万、几个亿。
2009年,辽宁本溪大台沟发现30亿吨大铁矿。大台沟铁矿属特大型铁矿体,成为全国资源储量最大的铁矿。大台沟铁矿投资方本溪亿众鑫矿业公司的母公司正是深圳的一家民营企业,其总经理赵文兴介绍,“公司成立于2008年初,注册资金1000万元。其中深圳亿众鑫以资金入股,占80%股权,辽宁省地矿调查院以勘探权和技术入股,占股20%。到发现铁矿时为止,在大台沟铁矿的钻探上,公司已经投入资金达到7000万元。”
如果用7000万元来换一个30亿吨大铁矿的话,这样的投资回报可以达到百倍甚至千倍。但矿山投资的风险是有目共睹的。赵文兴坦言,花巨资投入大台沟铁矿勘探前,他们先后专程拜访了国内选矿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国内采矿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以及矿山设计专家焦玉书等大批专家。
“民营企业进入矿业勘探领域,这是近几年国土资源部公开鼓励的。”时任本溪市副市长王长峰说,“当时,我们到处寻找合作伙伴,有一些大国企也想参与,但矿业勘探投资的风险非常大,国企的决策过程漫长,我们等不得。这方面,作为民企的深圳亿众鑫有优势,他们有承担风险的勇气。资金很快到位,这是勘探工作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突破的原因。”
民企渴求“平等”
并非所有民企都像深圳亿众鑫一样好运,宁夏一家民企就因申请探矿权遭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处罚,陷入长达7年的法律纠纷,“7年来打了十几场官司,目前还前途未卜。”在宁夏中卫市金利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国清看来,民企进入一个相对垄断行业是艰难的,而对一个小型民企来说,更加曲折甚至充满了惊险,他前期探矿投入的1000万元有去无回。
“鼓励民企探矿不是一句话:一个政策文件就可以做到,必须有完整的机制、体制作保障。”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矿产权管理技术处主任余振国认为,“法律、行政完善与监管、市场机制的建设,对于民营探矿的健康发展,缺一不可”。
今年,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出让结果公布,两家民企首次竞得页岩气探矿权。共16家民企将在3年内对19个区块投入128亿元勘查资金。这笔巨额资金的投入将有可能为它们带来丰厚回报,按照规定,他们将优先取得勘查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然而,高回报与高风险同时存在。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表示,页岩气勘查的成本和风险较高,最好是用市场来配置资源,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在整个招标过程中,对民营企业的要求和对其他企业的要求是一样的,不管什么所有制都一视同仁。”
多位民营企业家表示,他们并不期望国家对民企有多少优惠与优待,只求一个“平等”。
采矿权难得
记者从广东省地质局了解到,多年来,地质部门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都会与民企进行合作,按比例进行利益分配,但能够拿到采矿权的民企极少。
山东黄金集团的乔先生对这种说法表示认同。他说,在山东,能拿到黄金矿山开采权的民企“几乎没有”。“采矿投入大、周期长,很少有民营企业有这个资金实力,即便不缺资金,在规模和资质上也无法与大型国企竞争,除非有特别的政府关系,否则采矿权花落国企是一定的。”乔先生说,能否成功办下采矿证,人脉关系最为关键,国企间的竞争也与此有关,而民企若想有所突破,把“关系”打通才是重中之重。
另外,采矿证是有期限的,就算已经成功办下采矿证,到期后能不能及时续办对企业也是考验。广东茂名石化矿业有限公司(下称“茂名矿业”)是一家有2000多名员工的民企,由大型国企茂名石化的一个子公司改制而来。2002年改制之时,茂名矿业继承了原公司对茂名“金塘矿区”的采矿权,采矿权证的到期时间是2009年6月30日。到期之前,茂名矿业多次与茂名石化交涉,要求按照当初的改制方案“续证”。但茂名石化、茂名市政府却要收回采矿权,不同意续办采矿权手续。
对于这个处罚,茂名矿业不服,向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申请行政复议。广东省国土厅认为,茂名市国土局在该案中作出10万元的罚款,却未组织听证,属于程序违法。2010年9月9日,广东省国土厅决定撤销茂名市国土局的行政处罚。2011年10月9日,茂名市国土局向矿业公司发出了“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告知企业此次处罚有三项,一是责令停止在“金塘矿区”采矿;二是没收公司采出的矿产品,包括 高岭土成品6311吨、高岭土半成品17万吨;三是罚款7.25亿元。
这张天价罚单已在当地和网络上引发热议,罚单背后的利益博弈更是成了人们的谈资。对此判决,多位卓有影响的法学家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认为,这是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所禁止的“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而在乔先生看来,做矿产生意必须与政府搞好关系,茂名矿业明显是在违反矿山经营潜规则。
广铝集团则顺利地过了找矿、采矿关。2012年,广铝集团贵州氧化铝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一期年产80 万吨氧化铝及配套136万吨铝土矿开采工程项目,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
2004年,广铝开始在国内寻找铝土矿。“刚开始的时候,光是做风险勘探,我们就做了差不多两年。打一个钻就几百万,一打就几百根甚至几千根。”广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叶鹏智时常将找矿调侃为“烧钱的玩意儿”,可是这钱却必须要烧。历经6年,投资42亿元,广铝成功掌控了铝产业链上游主动权,奠定了公司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的基石。
按照总体规划,广铝还将配套建设联电联产、铝冶炼以及铝板、箔、带、型材深加工等下游产业工程,构建铝全产业集聚。目前,该公司已掌握的九个矿段资源量,预计可为贵州氧化铝企业提供50年发展的资源保障。
矿山整顿民企首当其冲
在四川省宜宾市一家民营煤矿工作的蒋先生已经半年没上班了,“单位放假,5月份有个矿瓦斯爆炸,死了20多个人,然后全省煤矿大整顿,我们一直放假到现在,还没通知上班。”
记者从四川省安全监管局了解到,自从今年泸州市泸县桃子沟煤业有限公司“5.11”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8人死亡、18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以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了2013年至2015年三年直接关闭500个小煤矿的目标任务,其中2013年分两批直接关闭200个,目前第一批122处拟关闭矿井名单已落实。
四川省安监局巡视员何成炳表示,四川拥有煤矿1297家,96%以上属于年产量在35万吨以下中小煤矿。四川省有关部门将下定决心分期分批整治关闭资源贫瘠、开采设备落后的矿场。同时,四川省政府还要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针对400家煤矿进行重组整合,将之并购到大型煤矿企业。而被纳入今年关闭范围的小煤矿一律不得再增划资源,不得技改扩能,不得再组织生产。同时,煤矿复产验收也将受到严控,与小煤矿整顿关闭紧密挂钩,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验收责任制。
蒋先生透露,这次整顿让许多中小型煤矿损失惨重,不少矿主都欲将手中煤矿转让出售,不仅宜宾,自贡、雅安、泸州等地均有多个小型煤矿在寻找买家。记者从华夏矿权网了解到,待转煤矿年产量多在20吨以下,价格从几千万元到2亿元之间不等。
“个别煤矿出事,就全行业整顿,少数人的急功近利导致无数无辜员工被波及,这样长达半年的停产对安全设施完善一直能进行安全生产的企业是很大的伤害。”蒋先生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在平时严加监管,对安全措施不到位的企业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及时清理安全隐患,做好预防措施,而不是在事故发生后良莠不分地一刀切累及全行业。
山东黄金集团的中层管理人员乔先生在矿山工作了30多年了,他经历了几次矿山行业的大整顿。据他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矿的勘探和开采随意性很大,国家、集体、个人都可以找矿采矿,这种无序的开采行为导致几大矿产集中地处处皆矿井。私人采矿不顾及安全及环境保护,矿井塌方事故多发,每年都有矿工因此丧生或重伤,废弃的矿井未及时掩埋还经常导致当地农民不慎落井伤亡。私营和小型集体企业无视环境污染问题,矿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废料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造成环境恶化。而为了争夺“金线好”的矿井,矿主常常雇佣黑帮势力持刀械武力抢夺,对当地的治安和法制造成了恶劣影响。2000年前后,为了规范矿山生产经营秩序,山东省经历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矿山整顿,在全省范围内取消村办、个体办矿。
今年,山东省开始了新一轮的对金属非金属矿山的整顿。整顿方案提出,到2015年底,无证开采等非法违法行为得到有效制止,其中,地下开采铁矿达不到15万吨/年的将限期关闭;相邻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范围之间最小距离小于300米的;地下矿山在2013年6月底前未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三等以上尾矿库在2013年年底前未安装在线安全监控系统的,都将依法予以关闭。整顿方案还规定,到2015年底前,金矿达不到4万吨/年、 石膏矿达不到30万吨/年、粘土矿达不到5万吨/年;露天开采和其他地下开采矿山不符合各级政府规定的有关矿种最小开采规模、最低服务年限的,将限期予以关闭。
乔先生表示,每次矿山整顿,民企都是“被整”的主力,这对民企来说非常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