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构筑微米—纳米复合粗糙结构研发出新型油水分离模式


来源:中国科学报

www.188betkr.com 8月9日讯8月6日,刊登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智能的新型油水分离模式,而设计灵感源于仙人掌的针刺。此项技术有望帮助处理溢油事故所造成的油污。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江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之前研究发现,仙人掌刺在雾气流中可以连续地集水,刺表面收集的水滴能被其表面结构自驱动向刺的根部聚拢。我们由此想到,雾气中的水滴和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滴具有相似性,或许可以将仙人掌刺的循环模式应用到油的收集中。”

  于是,该研究小组制备了锥形的针尖,并模拟仙人掌刺的表面来构筑微米—纳米复合粗糙结构。实验显示,由于材料本身的疏水亲油性质,油水混合物在流经锥形针尖时,油滴会被吸附到针尖上,慢慢汇集成较大的油滴。针尖收集的油滴超过临界大小时,就会自发地将油滴驱动至锥形根部储存。一个油滴被驱动走后,露出的针尖表面又会开始下一个集油的循环,从而实现连续的油水分离。

  据了解,人造针尖的主要原料是铜(表面修饰长链硫醇)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也尝试了金、聚苯胺、聚乙烯材料,同样能达到效果。因此,他们推测绝大多数水下亲油的材料均可作为针尖的原料,从而有助于该技术具备更低廉的成本、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江雷表示,这种“边收集边驱动”的分离技术能实现连续、高效的油水分离,分离效率可达99%以上,而且具有高通量、环境友好、耐腐蚀等特性,对新型油水分离技术的开发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也会为环境保护和石油工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包括原油泄漏事故处理、工业含油废水处理、油田开采的三次采油等。”
推荐 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