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该如何科学命名


来源:中国气象报

标签 PM2.5
PM2.5 到底是什么?相信人们已经“身”有感触。但PM2.5 应该如何科学命名?

1971 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AP)基于保护人体健康、增进社会福祉的目的,制定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对大气中的6 种有害物质进行测量。这6 种有害物质包括悬浮在大气中的粒子直径为25 微米~45 微米的颗粒物,英文是particulate matter,缩写为PM。1994 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又将粒子直径小于和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fineparticles),记为PM2.5。

不过对于PM 家族的中文名,目前就连学术研究领域也是莫衷一是,如细颗粒物、入肺颗粒物、有害颗粒物、细颗粒、细粒子,叫啥的都有。

王存忠说,目前,对PM2.5 中文名称的使用混乱状况,不同于术语学中的“约定俗成”现象。“约定俗成”指某术语虽然在科学性方面有欠缺,但沿用已久并且使用一致的情况,应当不予以重新命名。比如“晒太阳”“救火”等词语,虽然看着是违反科学性的,但已经约定俗成,毫无歧义,不同于概念和语义等的混乱,PM2.5 的中文翻译目前就存在各种各样的混乱。

王存忠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无论从遵守我国的语言文字法,还是从便于学术交流、文献检索等方面出发,都应该有个统一、规范的中文名称。一门学科是否发达,主要看它是否有精确的术语系统。

所以,需要一个权威机构审定一个中文名,结束这种混乱局面。

人们目前比较熟悉PM10、PM2.5 和PM1.0,包括被用来调侃的PM250,但其实PM 家族是个大家族,其成员包括粒子直径从1/1000 微米到100 微米的颗粒,可以说,大小相差十万倍,高矮胖瘦各不同。显然,用任何带有固定尺度的名称代表其他大小的颗粒都不合理,但如果将每个尺度都命名,又将是一场“灾难”。所以PM2.5 确实代表不了它那些数以十万计的“兄弟们”。

中国科学院院士伍荣生认为,中文名称要有科学性、普及性、应用性。要把PM2.5 的特性和科学性描述出来。

事实上,科学家很早就对空气中的0.1 微米到1 微米的颗粒物开展研究,因为这样尺度的颗粒物,在大气辐射、大气化学、地-气系统水的循环、全球物质循环等自然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科学家的研究,并不针对单一尺度的颗粒物,原因是区别1.0 微米与0.99 微米颗粒物的特性意义不大,况且技术上也很难区分。而研究某一区间尺度颗粒物共同表现出的物理化学特性,会更有科学意义。如果将PM2.5 的中文名定为细颗粒物,今后根据需要,更小尺度范围的颗粒物可以在其前加一不同的程度副词或形容词即可得到一个新的名称,如甚、超等。这在许多学科的名词定名中都是成功的经验,如高频、甚高频、超高频等。现在已经有研究者将粒径在0.1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叫作“超细颗粒物”了。

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指出,“学术名词定名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给PM2.5 确立中文名称,需要考虑科学性,能够见词明义,把基本概念准确表达出来;也要考虑到单义性,与其他术语相区别;另外还要考虑系统性,以后检测技术和科学研究进一步发展,还要给更细的颗粒物留有余地。”

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敏也赞同用颗粒物体系定名。“PM2.5 是环境监测参数,既有一次科学含义,也有二次科学含义,且二次科学含义占主导。‘尘’无法涵盖其二次科学含义,而且在多个领域已被用。”

在实验室之外,人们对于PM2.5 等颗粒物最深的印象,恐怕莫过于它是“有害”的。对于中文名中该不该包含“可吸入”“有害”等具有影响评估的内容,王存忠表示,科学名词命名主张使用中性词。

科学研究发现,悬浮颗粒物确实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通过人类活动的排放在空气中形成的细颗粒物,造成空气污染。细颗粒物通过呼吸进入呼吸系统,粒子越小,进入深度越深,超细颗粒物进入肺泡参加血液循环和物质交换的概率加大,会诱发哮喘、心脏病、脑血管等多种病症。

但是,王存忠指出,这些颗粒物的“有害”只是人类活动与气溶胶相互作用的一种效应,既不是PM2.5 的全部效应,也不是它的基本特征。

“相比之下,我认为叫‘细颗粒物’更合理、更科学一些。”王存忠说,不过,最后还是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发布的名称为准。关于PM2.5 的中文定名问题,作为国务院授权的名词审定权威机构,该委员会在6 个月前就开始征集意见,发布前还要经过一套复杂、严谨的工作程序,近期可能正式发布。(记者 谢忠军)

采访嘉宾:

■全国科技名词委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王存忠

■中国科学院院士伍荣生

■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敏
推荐 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