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铜矿石进口谈判 恐步铁矿石后尘


来源:证券日报

标签 铜矿石
编者按:铜矿石谈判与铁矿石有类似之处,CSPT一名谈判代表向记者表示:“大家谈一个底线,都能遵守,那么大家的利益也能守住,如果有人违背规则,那么要受到我们内部谴责的。”

  当中国的大小钢铁企业还在为铁矿石进口价谈判头痛不已的时候,铜矿石的谈判联盟已经波澜不惊地运行了6年。

  相关资料表明,2008年中国铜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达26.4%,为全球大的铜消费国和铜精矿进口国。目前,我国铜矿石的依存度已经仅次于铁矿石,2/3铜精矿要依赖进口。

  与铁矿石进口谈判由中国钢铁协会主导的形式略微不同,中国的铜矿石谈判是由一个名为CSPT的铜企自发组织在牵头。、

  进口价格:

  与其它国家差不多

  2002年,中国以250万吨的铜消费量,占世界铜消费量的17%,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进口铜矿石的巨增,让中国铜企认识到一致行动的必要性。

  2003年,铜陵有色、云铜集团、江西铜业等国内铜业巨头发起成立了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China Smelters Purchase Team,简称CSPT小组),集中向国际市场采购铜精矿,目前这个联盟已涵盖业内八大铜企。

  相关人士介绍,铜矿石谈判的博弈与铁矿石谈判类似。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俄罗斯和秘鲁等国。其中智利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3。而矿权则集中在必和必拓、力拓、自由港等国际矿业巨头手中。

  同样,每年年底CSPT小组将与各矿业巨头进行下年年度铜精矿加工费(TC/RC)。据悉,每个季度,CSPT的会员会召开一次经理会议,以此来确定现货买卖的价格底线。而在铜精矿加工费谈判中,CSPT小组主要进行协调。具体的谈判是国内铜企与外国矿企一对一进行的。但事先CSPT小组内部会确定个大致底价和谈判的原则。

  据一名参与谈判的CSPT小组代表向记者介绍,国内铜企对每年的底价基本上都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并且基本和其他国家相差不多。

  “所谓底线也是根据国际市场来的,因为像比较大的矿山,比如BHP那边Escondida矿山,每年和中国、日本还有印度分别来谈加工费,实际上三边除了有一点运费差距以外,大多数时候价位都差不多的。”该小组代表表示。

  “其实,根据供求关系变化,每年矿山包括一些分析机构也会出一些未来铜市场供求关系的报告、明年缺口多大、对需求量供应量做一些预测,然后建立一个基数,再跟各家去谈。

  统一性:

  CSPT对外谈判立场一致

  而谈判的博弈关系也很单纯。“冶炼厂方面也会尽量把这个数往上抬,矿山就往下压。最后达成一致。但是国内各企业的话基本上只牵扯量的多少,价格方面并没有太大区别。比如今年的价格是75美元/吨和7.5美分/磅,那么今年各家进价都是这个数,只不过可能有些企业觉得这个价位不合适,少买一点,或者觉得还比较好,就多买一点。”上述人士表示。

  据透露,由于联盟内部基本对底价无异议,也就不会有什么内部的纷争。“大家谈一个底线,都能遵守,那么大家的利益也能守住,如果有人违背规则,那么要受到我们内部谴责的。

  尽管谈判成员各家情况不一样,但有分析师估计2009年各家的长单平均应当能占到总进口量的50%以上。上述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他所在的公司2009年长单量占进口总量的75%,长单谈完后,很少从现货市场买。据铜陵有色人士之前向媒体的透露,其长单量也已占需求总量的70%-80%。

  但情况也不尽然,上述小组代表还向《证券日报》记者吐露:“据我所知有些企业买的就比较少,因为年初的时候现货市场大概在90美元/吨,当时报出长单是75美元/吨,他们肯定是愿意少签一点。但现在他现在面临的压力就比较大,加工费已经掉得很厉害。

  眼前困难:

  无从分享铜价高涨收益

  目前,铜价还在节节攀高,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已达每吨5,450美元的年内新高,沪铜主力合约0910则又触年内新高达44090元人民币。

  而且,国金证券有色行业分析师王冠苏的最新预测,2009年铜价能够达到6000美元/吨,另一位安信证券分析师对此也表示认同。

  2007年度铜精矿加工费(TC/RC)议定价格为60美元/吨和6.0美分/磅,这比2006年度的95美元/吨和9.5美分/磅下降了37%,而且首度取消了沿用30多年的“价格参与条款”(“价格参与条款”准许铜冶炼厂商分享铜价超过特定价格之后的部分收益,该条款又称“价格分享条款”)。

  铜精矿加工费是矿产商和贸易商向冶炼厂支付的将铜精矿加工成精铜的费用。除自产铜部分利润较高之外,铜冶炼企业的利润来源于外来铜精矿的加工费收入以及“价格参与条款”所带来的收益。

  “没有价格分享条款损失是比较大的,按照原来条款内容,虽然可能到后来越来越苛刻,但有这个价格分享条款在里面,铜价越高,冶炼厂就能分享到更高的利润。按照这两年,提别是2006之后,2007、2008,包括今年的价位来看,肯定是能得到额外的一点补贴。”CSPT小组谈判代表向本报记者表示道。

  如今,价格分享条款取消了,若要重新在以后合同中增加,业内普遍认为很难。“按照铜价矿山损失了,价格分享条款也是基于它自己对未来一年铜价走势判断来制定的,如果他认为有一定风险那他会签。但他们肯定也是感觉到这几年铜价不会低,所以他不会把这个条款加到合同里面去。

  现在来看,无论怎么暴跌也不会回到2006年以前那样的状况,1000、2000美金一吨这样的价位,他们肯定不会签。”上述人士表示。

  议价能力:

  产能过剩削弱议价能力

  相对于国内钢铁业,铜业行业相对集中,这也是谈判较容易的原因。

  “除了运费差距有一点点,其他差距不大。中国一年一谈,日本和印度有半年一谈的。铜的企业圈子比较小。因为你知道铁矿的价格比较低,投资需要的资金也比较低,所以国内就出现许多小的钢铁企业。相比之下,铜价比较高,对资金和技术要求相对也比较高,因此厂商也少,大的话就十来家,这样形成谈判小组,主要就是8家联合起来,跟外商抗衡。”上述人士表示。

  但是,他也承认:“相对国外,中国铜冶炼厂还是比较多的,日本就那么几家,韩国也就一两家,印度就那么两三家。中国大的就上十家了。小的就不好统计了,特别是这一波铜价上涨以后,养鸡场都改成冶炼厂了,所以可想而知,只要有利润,大家都会扑上去。

  不过,中方在铜矿石谈判中议价能力仍然不强,最主要的原因却和钢铁业一样:产能过剩。

  国金证券有色行业分析师王冠苏向记者解释:“加工费不可能高的,加工费是矿山与冶炼厂之间的博弈,谁产能扩张大的话谁就受损,导致对方变得更强势,中国的冶炼厂扩张意念是很强的,因为地方政府喜欢刺激GDP,但铜矿需要资源禀赋,而建冶炼厂是没有什么限制。受到地方政府GDP的偏好,各个地方都可以建,大家都去搞冶炼,中国冶炼这块可以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加工费是不可能涨起来的。

  据悉,近期TC/RC费用骤降,目前已在在20-20美元/吨以下“今年变化太大了,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根据供求关系,年底之前谁也不敢说。今年年底会有下降,但降多少现在没法说。应该不会太差。”业内人士无奈的预测。

  行业协会:

  各铜企地位平等

  作为一个企业自发的组织,CSPT小组相对更加自由。而相关的协会,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并不能对谈判起到任何影响。

  一名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主任向记者表示:“我们不参与谈判,人家大企业轮流做庄,不要求我们参加。人家谈完了我们问一下加工费就完了。”

  而谈到与中钢协的区别,这位有色协会负责人则表示:“我们协会不是一个行政机构,没有这方面权利。中钢协的会长是大企业轮值,我们则都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老领导当会长,而国内几家主要铜企原来大都是总公司下属企业,所以达成一致性比较容易。”

  “机制和模式不一样,两个概念,两种不同结果。”这位有色协会负责人概述道。

  中钢协是中国钢铁行业全国性行业组织。现有团体会员单位206个,个人会员10人。理事107个,常务理事67个。会长由宝钢、鞍山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大型钢企轮流担任。

  在2009年谈判之前,铁矿石谈判由宝钢担当领头羊的角色与三大矿谈,一旦谈定一个价格,其他钢企或矿企就会相继追随该价格。而今年,则首次由中钢协来担任中方谈判角色。

  由于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至今铁矿石谈判仍处于胶着状态,但各种声音已经四起,不乏有矛头指向中钢协。

  虽然是行业协会,但在以中钢协为核心的谈判联盟里,并不包括中小钢企,日后达成的优惠长协价之后,中小钢企也享受不到胜利的果实,甚至大钢企还会利用自己的长协价从中小钢企身上博取利益。而同时由于钢铁行业分散度较高,大钢企也并不那么齐心一致,这个谈判联盟则更是难以稳定。

  尽管目前铜矿石谈判联盟较为稳定。但是,随着产能的扩大和铜价高涨使得更多中小铜冶炼厂的涌现,铜冶炼企业也呈现出产业分散化的趋势。这使得业内人士担心,铜矿石谈判以后会步入铁矿石谈判的后尘。
推荐 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