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纳米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还会是一次产业革命。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部分纳米前沿技术的研究与进展、br/>
1. 超疏?油水分离
把玻璃纤维在氨水中进行粗糙化,并进一步用溶胶凝胶法沉积SiO2,形成微/纳米结构,表现出超亲?超疏油的性质。这种材料可以在强酸和浓盐环境中对油水乳液进行分离,而且只需要借助重力使纤维膜自行沉降、/p>
2. 基于MOF的单位点Co高效加氢催化剁/p>
利用MOF的Zr-O节点稳定单位点的Co-H,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表征其局域结构。对C=C双键、不对称双键、N杂环类化合物等多种底物的加氢实验表明该催化剂是一种廉价高效的加氢催化剂、/p>
3. 石墨烶/p>
通过伯奇试剂将CNT还原生成石墨烷纳米带,其含氢量达26%。结合原料中含有的少量金属被还原成的金属纳米颗粒,其ORR性能与CNT相当,而表面敏感的HER中,石墨烷活性远远高 CNT、/p>
4. Au/TiO2可见光还原O2制H2O2
结合大小粒径的Au纳米颗粒负载的金红石TiO2,在可见光照射下小粒径的Au产生表面等离子共振并将电子通过TiO2导带注入大粒径的Au,利用Au的电势选择性还原O2至H2O2。同时在TiO2表面吸附一层CO32-可以有效抑制H2O2在TiO2表面的分解、/p>
5. Co9S8ORR/OER双效催化剁/p>
以Na2SO4为模板,制备出原位负载的Co9S8/NSPC(N,S掺杂的多孔C),经高温碳化后在ORR和OER反应中均呈现较好性能,分别于Pt/C和RuO2相当。在锌空气电池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p>
6. Pd-Au金属协同效应
双金属之间的协同效应在不同的催化反应中均被大量报道过,但是在催化活性中心尚未明确的前提下讨论金属协同效应必定有失妥当。本文中通过研究不同Pd-Au比例的催化剂在低温CO氧化、低温水煤气转化WGS和低温甲酸分解以及液相苯甲醇氧化反应发现,前三类反应的活性中心为金属-载体界面位点,这三种反应中Au的活性最高,Pd的引入会占据界面位点而导致活性降低。而苯甲醇氧化反应主要有电子效应决定则呈现出典型的火山曲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