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4 点击 4175 欠/span>
在一通狂轰滥炸之后,“纳米”一词曾把人们的耳朵磨出了几层老茧,随之而来的结果与人们的愿望却大相径庭。市场对“纳米”竟然熟视无睹、br />
在刚刚结束的“纳米科技产品暨实际应用项目洽谈会”上,记者了解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参会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居多,而企业参会者甚少,尤其是号称投资涉足纳米领域的50多家上市公司,居然没有一家派人参加,这使满怀热情前来推广科研成果和应用项目的专家教授们大失所望,与会者也大多对我国纳米科技的研发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前景深表忧虑、br />
市场风险让人却步
当记者采访较早涉足纳米题材的上海爱建股份时,公司王先生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的纳米项目所占业务比例很少。虽然大家都不会否认纳米科技是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技术和市场还不成熟,就公司现有的纳米项目来讲,其收益也不能让人满意、br />
的确,目前涉足纳米技术领域的上市公司没有一家是专业企业,并且没有一家已使纳米技术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除爱建股份外,小鸭、美菱等与“纳米”沾边的上市公司,还很难让投资者辨清其市场价值。小鸭电器推出了纳米洗衣机,可公司业绩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理想起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纳米洗衣机未必能从根本上改变小鸭电器的困境。至于曾宣称进行纳米电池产业化的亿安科技就更不用多言、br />
如果说美菱和小鸭这些纳米应用型企业是苦于没有纳米核心技术而得不到快速的发展;南风化工则属于纳米生产型企业,它是研制出成果之后苦于没有市场得到应用。南风化工和清华大学合作进行碳纳米管的开发,从而进入纳米行业,以期为企业开辟一个全新的利润增长点。虽然15千克/小时的碳纳米管批量生产技术实现了,但生产出来的碳纳米管却没有市场,也许我们还记得,2001年12月22日清华-南风纳米粉体产业中心宣布,向国内科研单位和企业无偿提供500公斤碳纳米管,以期逐渐扭转国内碳纳米管这种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br />
也正是因为目前涉足纳米技术的上市公司,都不可能在短期内靠纳米改变公司的利润结构,从而使上市公司对纳米项目前景难以把握,武汉道博股份碳纳米项目的“悬崖勒马”就是一个明证。当记者日前向该公司了解对未来发展纳米产业的想法时,公司周先生向记者透露,公司当初虽然与华中师范大学有合作开发纳米产业的意向,但后来考虑到公司方没有纳米方面的科研人员和研发实力,合作搞纳米的投资风险较大,而公司目前并没有实力承担这个风险、br />
此言不假,正是由于大家对这个行业涉足了以后,才发现事实远远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才能深切地体会到纳米最大的发展瓶径在于它的产业化。另外,由于投资非常巨大,而投完以后产业化不一定能成功,使得很多上市公司见到这种情况知难而退,或者说把他的投资限制在一个投石问路的基础上、br />
产业之路尚需求索
有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纳米技术研究面临着整体投入不足,特别是专业人员比较缺乏的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是分散研究,大家重复研究,重复建设,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战略性或者说一个很好的战略布局,这样就可能使得合作开发这方面的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会造成一些资源或者说整体上的一些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进而得不到很好的应用、br />
也有专家指出,现在的研究和市场距离非常远,这样导致了很多科研成果或者说纳米材料研究的一些理论上的成果很难顺利的实现产业化。这主要是因为纳米产业化是一个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产业,而很多的人员只在一些小事上完成了一个阶段性成果,就把它交上去,自己不再进行后续的研发,这样就导致了成果转化的整体不够;另外一方面主要由于目前进入我们大量的生产企业,自己的独立研发能力不够,这就使得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进一步延长、br />
在此次“纳米科技产品暨实际应用项目洽谈会”上,上海华经纳米超细技术应用研究所理事会秘书长黄彪客观地指出,目前我国在纳米科技的研发选项和应用推广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纳米科技的成果转化面临困境,产、学、研严重脱节、重复立项、不能形成合力仍是主要原因。纳米科技作为世界性高科技领先技术,理应属于高风险投资范畴,国家科技部门应有风险投资意识和配套的风险投资资金的扶持,而目前的实际状况是一方面国有资产不投资、民营企业怕投资;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能够实际应用并能够打开市场的少,已经投资的纳米项目多数经济效益差,这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投资商的投资热情和信心。黄彪秘书长还分析了涉足纳米领域的上市公司除了产品和效益不理想,目前股市大跳水,上市公司的市值普遍缩水一倍以上,这也是影响上市公司不再敢投资高科技的重要因素。股市和高科技是测量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如此低迷的现状也是影响纳米科技发展的一个原因、br />
据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纳米技术还停留在小试和中试阶段,可以进行产业化的只有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少数几个品种。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没有打开也严重制约着纳米科技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在纳米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虽然保持着国际水准,但尽快克服这些制约因素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一方面需要科学家的继续努力,同时更需要政府和企业家们给予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合作。毫无疑问,纳米产业化若想再次受到人们的“瞩目”和市场的“青睐”,一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