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讯:如果有一种极其敏感的医疗探测仪,能够测出最早期的癌症症状,将可以拯救多少人的生命?如果有一种极其敏感的气体探测仪,一经与有毒触媒接触,便能迅速反应,将可避免多少可能的生化恐怖攻击?这些曾经是医学界和国防领域梦寐以求的仪器,因为美国柏克莱加大机械工程系华裔副教授林立伟领导的“微机电系统科研小组”的一项发明而出现曙光,这项名为“常温生产纳米硅线技术”的成果,将使纳米技术产业化成为可能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目前科学家研究应用纳米技术,是在实验室中生长纳米,然后将上述“一根头发的十万根之一”的一小段纳米线固定在硅片上,要做这样的工作,一般的显微镜不能胜任,非得用具有极大放大倍数的显微镜才行
用传统方法生产纳米线,需?00?000度高温条件,但微电子芯片却不能承受如此高温,科研人员只能将长出的纳米线倒在水中,用特殊工具切割后,将充满纳米线微粒的水倒在微电子芯片上,再将其中与芯片结合的那一部分作为可制造纳米制品的材料
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既费时、成功率也不稳定,更不用说用在实际生产中。林立伟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发明了一种能在常温下生长纳米线的新方法,他们独具创意地在硅片上搭起两座“桥”,在桥上各自长出的纳米线会自行相聚,达成上述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效果
这一成果?月的《应用物理通讯》上发表后,引起同行的高度重视,其实际意义是:由于生产条件和过程的简化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及缩短生产周期,使纳米技术投入产业化使用成为可能,并将成为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又一典型例证
纳米技术如何应用于医疗诊断?林立伟解释说,由于纳米直径极其细微,与癌症初期病毒的大小相当,又由于纳米极其敏感的特性,“当纳米遇上病毒”,探测仪两端的电阻就会发生变化,一些早期的癌症,便可在萌芽状态便被诊断出来
林立伟毕业于台湾的清华大学,1991年和1993年先后获得柏克莱加大机械工程硕士及博士学位,1999年加盟柏克莱加大机械工程系任教前,曾先后在台湾大学、密西根大学任教
林立伟同时是国际著名的柏克莱“传感器和促进器中心”共同主任,他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热传学杂志颁发的“最佳论文奖”等殊荣。林立伟目前?0名博士研究生,这个团队汇集两岸三地及东南亚才子,是一个多元化的杰出研究团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