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已认?/p>
硅微粉,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无机填料,以其卓越的绝缘性、导热性、热稳定性、低热膨胀系数、低介电常数等特性,在电子封装领域,特别是覆铜板和环氧塑封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两者同属电子封装材料的范畴,覆铜板服务于板级应用,而环氧塑封料则专攻芯片级封装,这一层级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对硅微粉的性能要求各有侧重、br/>
覆铜板,即印刷电路板(PCB),其早期设计更多关注基本的电路连接和物理性能,如膨胀问题、板材硬度和力学性能。此时,硅微粉的纯度和形状并非关键因素,甚至在一些早期产品中,硅微粉的使用并非必须,玻纤布的添加就足以满足需求。然而,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从插装到贴片技术的转变,电路的布线密度显著提升,对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高频微波器件中,传统的无定形硅微粉已无法满足低应力、低膨胀、低辐射的需求,尽管如此,对于硅微粉的纯度要求并不苛刻。高频高速覆铜板的发展推动了高端硅微粉的需求,预计?025年,国内覆铜板用硅微粉的市场规模将达?5亿元,其中高频基材CCL用硅微粉市场规模预计?1.1亿元、/p>
相比之下,环氧塑封料对硅微粉的性能要求更为严格。环氧塑封料直接包裹在裸露的芯片表面,形成电子元器件。由于塑封料与芯片电极的直接接触,硅微粉的纯度不足将直接影响芯片的电性能。此外,功率器件对散热性能的要求更高,需要硅微粉具有热膨胀适配能力。同时,高频性能线路间的分布式电容问题也要求硅微粉在纯度、颗粒形态、尺寸及其分布方面达到高标准的质量要求。预计到2025年,环氧塑封料用硅微粉的市场规模将达?5.2亿元、/p>
由于市场上硅微粉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何确保不同批次硅微粉的稳定性成为了一个挑战。例如,不同批次的硅微粉制备的灌封胶可能存在色相和粘度的显著差异,这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配方调整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超新材在产品的生产和品质管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过程的控制,再到成品的出库,每一步都设置了严格的检验工序。例如,加强原材料性能检测,确保性能达标;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粒径、白度、吸油值等常规性能参数;增加产品应用性能的检测,如粉体在硅油或树脂中的粘度和色相等。通过这些措施,东超新材确保了每一批次的硅微粉都能满足高品质的标准、/p>
综上所述,硅微粉在覆铜板和环氧塑封料中的应用虽然存在差异,但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满足不同电子封装的需求。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确保硅微粉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推动电子封装行业的发展、/p>
- 6.0W/m·K 高性能凝胶用导热粉
- 1.2W/m·K 低比重粘接胶导热粉体
- 13.0W/m·K 高性能硅胶垫片导热粈/a>
- 4.0W/m·K 低粘度灌封胶导热粈/a>
- 10W/m·K耐高温凝胶导热粉
- 8.0W/m·K 超软硅胶垫片用导热粉
- 13.0W/m·K 高挤出凝胶用导热粈/a>
- 3.0W/m·K低粘度环氧灌封胶导热粉体
- 2.0W/m·K 低粘度灌封胶导热粈/a>
- DCF-QH系列 新能源导热硅胶垫复合粈/a>
- 球形导热氧化铝DCA-S系列
- 类球形氧化铝DCA-L系列
- DCN系列 有机硅凝胶用导热粉填斘/a>
- DCA-W系列 高纯氧化铝粉?/a>
- 6.0W/m·K 耐力老化硅胶垫片导热粉体
- 1.5W/m·K 缩合型粘接胶导热粉体
- 2.0W/m·K 低成本灌封胶导热粈/a>
- 0.8W/m·K 环氧凝胶复配粉填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