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太蓝新能源:隔膜功能替代,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发市/h1>
导读11?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联合发布“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div>

中国粉体网讯11?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联合发布“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在行业内首推锂电池“减材制造”理念,实现了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隔膜功能替代,离子电导率大?.5mS/cm,并可卷绕。并且,明确了无隔膜固态电池产品量产时间表、br/>



“减材制造”理忴/strong>


在技术发布上,太蓝新能源董事?amp;CTO高翔博士发布了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太蓝首推锂电池“减材制造”理念,带来行业范式革命、/p>


?-3-2-1技术路线:在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基础上,第一步,减掉隔膜、部分电解液,用于最先量产、装车的半固态电池;第二步,减掉全部电解液,用于低空经济等领域全固态产品;第三步,减掉负极,用于未来无负极全固态产品,确定了从液态到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的产业路径、/p>


同时,太蓝新能源发布了无隔膜半固?5Ah锂离子电池,具备3C快充?C放电能力,循环寿命表现良好,25℃时循环大于1032圈,容量保持?7%?5℃时,循环大?066圈,容量保持?3%、/p>


太蓝新能源的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在同等条件下,无隔膜半固态电池安全性能比液态锂电池大幅提升,电池安全测试远超国标要求、/p>


基于锂电池“减材制造”的理念,太蓝新能源引入最薄<1μm、离子电导率?.5mS/cm的柔性“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以替代隔膜功能;同时通过高精度的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ISFD)技术来支持其量产,目前已可达到多层良率超过99%的水平、/p>


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通过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ISFD 技术等抑制锂枝晶形成和刺穿,实现本征安全,且兼容NCM、LFP、LMFP等多种材料体系,可按需灵活定制电池。在成本控制方面,无隔膜技术减少对传统隔膜材料依赖和部分电解液,原材料成本?0%以上,提升生产效率、/p>


据介绍,无隔膜半固态动力电池今年将实现方形铝壳电池样件生产?025年批量生产样包开发,2026年装车验证。据长安汽车目标?030年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p>


无隔膜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据了解,今年8月,长安汽车入股太蓝新能源,双方就“联合研?业务合作”等内容达成一致。此次发布会上,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进一步明确了无隔膜产品量产时间表9/p>


无隔膜半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进行装车验?测试,以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需求;


无隔膜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在特殊领域开展示范性应用、/p>


另外,长安汽车先进电池研究院负责人杜长虹表示:“全球将固态电池视为下一轮竞争高地,长安与太蓝携手攻关多项核心技术,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是重要成果,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成本可控、可规模化量产四大优势,是金钟罩电池关键技术之一,将成为长安汽车发展新支点。长安汽车将按战略规划推进电池技术应用。“/p>


技术成果已通过鉴定


在发布会上,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朱业耘女士宣布了太蓝新能源“无隔膜半固态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科技成果的鉴定意见。此次鉴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鉴定并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p>


另外,太蓝新能源表示,无隔膜半固态电池在挤压、高温、过充等电池安全测试上的表现远超国标要求,产品已经通过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和GB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认证,获得检验检测报告、/p>


参考来源:

太蓝新能源官网、技术发布会、网络公开信息筈/p>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苏简(/p>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