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能见度传感器NWD-10的用户又看了
虚拟号将180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
能见度仪提供与气象能见度相关的测量,传感器是基于气溶胶前散射原理而设计的,是继透射式能见度?/span>发展起来的新一仢/span>气象能见度监测设夆/span>。传感器可广泛用亍/span>气象台站?/span>远程自动气象站以及机场、高速公路、航道、大型舰船等交通运输部门、/span>
能见度仪由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及微处理控制器等主要部件组成。发射器发射红外脉冲光,接收器同时检测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前向散射的脉冲光强度,所有测量信息由微处理控制器搜集并通过专门的数学模型算法转化为气象光学视程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MOR)、/span>
能见度仪需要一?2DC的电源和一个三线RS?32/RS-485通讯线缆。仪器将气象能见度数值和状态信息通过通讯接口发送到监控中心的上位机、/span>
能见度仪提供多组内置命令用于配置系统参数和控制系统多种功能。在组装和维护过程中,需要一个显示终端来检查系统参数,并可能用来更改参数值、/span>
能见度仪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a)发射器
b)接收器
c(/span>微处琅/span>控制?接线监/span>
尺寸(长x宽x高)?10mm x 230mm x 300mm
重量9/span>小于10kg
安装9/span>安装在已架设好的圆形立柱三/span>
材料9/span>阳极化处理硬质铝,外表面加喷漆保抣/span>
电源9/span>交流110VAC/220VAC20%或直?2VDC
功率9/span>小于5W,典型?W
散射角覆盖:39o?1o前散尃/span>
峰值波长:870nm
宽: 100nm
光谱响应度:**响应?/span>870nm?.65 A/W
测量范围9/span>5m–/span>10km'/span>可扩展到50Km(/span>
测量精度 ≣/span>2km,误?#177;2%
2Km–/span>10km+/span>误差5%
10Km?0km+/span>误差15%
仪器一致性:≣/span>4%
更新间隔 15科/span>
线性动态量程:30009/span>1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大于18000小时
清洁光学镜头?个月,或视使用环境而定
工作环境温度9/span>?0?60ℂ/span>
工作相对湿度9/span>0?00%
地域适应性:可在沿海地区连续使用
NWD10系列能见度仪具有前散射仪器的所有性能特点,它通过对采样区悬浮颗粒发出小于90度的前向散射光的测量而实现;能见度仪的采样区由发送器发射光路与接收器的接收光路交叉部分决定。显然,它不同于透视仪测量的总消光系数,前向散射仪只测量一定角度的散射系数,也即在中央前散射角附近的较窄的散射角。普遍认可计算白天和夜间的能见度需要测量总消光系数,而不是一定角度的散射系数,因此有必要表明一定角度的散射系数在特定的条件下与总大气消光系数有确定比例关系,总大气消光系数包?/span>?/span>范围内散射和吸收光线之和。在能见度测量小亍/span>100km以内时,雾,烟、灰霾、扬尘或扬沙等悬浮物及各种类型的降水量决定了可见和近可见光线在大气中的消光作用,超过100km距离,分子物质的散射才发挥作用;而悬浮颗粒和降水的吸收作用与其散射作用相比可以忽略不计。鉴于以上理由,在能见度小于100km时,总散射系数可以等于总消光系数。这一结论,在各种权威试验中得到认证、/span>
下面应确认利用有角度的散射系数的测量与总散射系数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有角度的散射系数可分为2个部分:相位角函数和总散射系数。用有角度的散射系数代替总散射系数,只有当相位角函数为常数时才可实现,并且测量应保证在所有天气条件下都有效。研究表明:在散射角35?/span>55度区域,对任何级别的薄雾和雾,相位角的变化非常小,因此,使用有角度的散射系数代替总的散射系数是可行的,这也是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实现的依据、/span>NWD10系列能见度仪全部采用42–/span>
45度散射角,因为该角度不仅保证了在雾、烟幕、灰霾、扬尘测量的准确性,也保证了在降雪测量中有效性、/span>
即目标物的能见距离,是指正常视力的观测耄/span>观测目标物时,能从背景上分辨凹/span>视角大于0.5度的目标物轮廓的**距离、/span>
几乎所有仪器测量能见度的方法均采用测量大气消光系数?。大气消光系数通过Koschmieder定律(白天)?/span>Allard定律(夜间)叉/span>K氏和A氏的变形公式转换成视程、/span>
计算白天视程的原始公式是Koschmieder?/span>1924年得出的9/span>
VR= 3.912 /??为大气消光系?/span>
随后的研究认丹/span>K氏用0.02做为人眼的阈值太小了,因此,0.05被认为比较实际,K氏公式被改为
VR= 3.00 /?
这个简单的公式考虑了大气消光因素和其它附加的光线,也即黑体在天空中被观测的情况。因此,严格的白天视程定义意味着黑体目标在天空中被辨识的距离、/span>
正常视力的观测耄/span>?/span>夜间能看?/span>一定发光强?/span>目标灯灯光的*远距离、/span>Allard?/span>1876年得出了光强?/span>I与距离的公式
Et= Ie-?v/ V2
Et是观测者照度阈值,?是大气消光系?/span>
除了大气的消光作用,公式也说明点光源的亮度衰减与光源距离平方成反比。此公式测量夜间视程明显不同亍/span>Koschmieder公式+/span>Koschmieder公式是简单的代数关系,耋/span>Allard公式用超越函数表示两者,因此,这种方法只能通过繁琐计算或者查表方式应用、/span>
色温2700K的白炽灯发出的平行光辐射通量,经大气衰减到起始值的5%后在大气中所需经过的距离、/span>用于实用目的+/span>MOR与白天的视程具有同一方法9/span>
MOR</span>3.00 /?
MOR应用满足了气象观测人员的需要,因为它可以对大气透射进行一对一的校正,并且白天和夜间相同气象条件下能见度是一样的,它被广泛的应用+/span>NWD10系列能见度仪在没有特别说明情况下,测量的能见度均丹/span>气象光学视程、/span>
仪器工作时,发射器发出一束中心波长为0.87m的稳定的光脉冲,红外光脉冲射入一定体积大气之后,其前向主角度?2-45度的散射光被接收器中的硅光电二极管所探测,并将其转换为脉冲电信号,此信号经过高精度、稳定的放大电路,并同步的被接收器中的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量信号后送入微处理控制器,由微处理控制器取样和计算后得到当前能见度值。实时的能见度值通过RS-232或RS-485串行信道传送给用户上位计算机、/span>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