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价栻/p>面议
型号
品牌
产地
浙江样本
暂无看了杭州聚同薄膜过滤器ZW-808A智能集菌仪的用户又看亅/p>
虚拟号将 180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
产品说明Product Description
JTONE系列集菌仪是一次性使用全封闭集菌培养器或可反复使用集菌培养器的配套使用设施,供试品通过集菌仪的定向蠕动加压作用,实施正压过滤并在滤器内进行培养,以检验供试品是否含菌。供试品通过进样管道连续被注入集菌培养器中,利用集菌培养器内形成的下压,通过0.22m?.45m?.8m孔径的滤膜过滤,供试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被截留收集在滤膜上,通过冲洗滤膜除去供试品的抑菌成分。然后把所需培养基通过进样管道直接注入集菌培养器中,放置规定的温度培养,观察是否有长菌现象,符合药碘规定,操作使用方便简单、/span>
主要特征Principal Character
1.集菌仪主机采用新?04全不锈钢机箱,体积小节省空间,经久耐用满足实验室的要求
2.新型相位压控调速,克服其它同类产品低档无力的缺点,使操作控制方便
3.新型的涡轮减速系统,保证机器工作低噪音及大扭距力,无运转惯性大大提高了运转的安全性
4.集菌仪由于采取了新型原装涡轮减速系统动力系统,动力功率高,保证了高粘度样品实验的进行并可以提高速度
5.光电电磁安全控制,低压智能断电保护
6.可满足药碘和微生物限度的试验使用
7.本仪器对所需耗材通用性强,适用于国内外集菌仪耗材
技术参?/span>Technical Parameter
型号 | ZW-808A | ZW-2008 | JPX-2010 |
电源 | 220V/50HZ | 220V/50HZ | 220V/50HZ |
功率 | 60W | 120W | 100W |
转逞/span> | 0?00prm | 0-240prm | 20-200rpm |
悬架总高?/span> | 37cm | 35cm | 37cm |
机壳材料 | L304不锈钢材斘/span> | L304不锈钢材斘/span> | L304不锈钢材斘/span> |
重量 | 10KG | 15KG | 15KG |
基于滤膜上bai细菌直接计数法的细菌总数快速检测du
【摘要】zhi 细菌总数快速检测在质量dao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除了经典的平板培养法以外,还有微菌落法、阻抗法等快速检测方法,这些方法或者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或者需要较高的检测成本。本研究提出一种不需要培养而在滤膜上直接计数的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方法,它主要分为过滤、染色、显微镜计数和计算四个步骤。计算细菌总数时,根据细菌在滤膜上的分布特点,对传统公式进行改进,提出按区域计算细菌总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平板培养法无显著性差异(t=0.847,P=0.436?.05),是一种低成本、快速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span>
1 言
细菌总数计数的研究已有很多,目前国标规定的方法为平板计数法,该方法是将样品加入琼脂营养基,在37 ℃下培养24?8 h后计数。这种方法精度高,但耗时长,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为了简化检测程序、缩短检测时间,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阻抗检测法?〕、Simplate TM全平器计数法?〕、微菌落技术?-5〕、纸片法?-7〕等检测方法,取得了的成果,但检测时间仍? h以上、/span>
本研究在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滤膜上染色后,直接计数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具体步骤为:用集菌仪进行细菌收集→在膜上进行染色→在油镜下计数→按公式计算出菌液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平板培养法无显著性差异,检测时间约1 h,是一种快速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span>
2 材料与方泔/span>
2.1 材料
本研究中用的试验材料有集菌仪(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染色剂,生物显微镜(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聚碳酸脂膜(直?7 mm)、/span>
2.2 实验方法
2.2.1 准备工作 卸下集菌仪的滤网(见?),统计滤网上小孔总数,为计算菌液浓度做准备。另外,还需对集菌仪中的集菌器进行高压灭菌,以防止过滤过程中引入外源细菌、/span>
2.2.2 细菌收集 取浓度的霉菌菌液300?00 ml,装在集菌仪上,集菌仪采用蠕动加压方式对菌液施加的压力,使菌液流过孔径为0.45 um的聚碳酸脂膜。采用过滤方法是因为它可以使细菌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滤膜上,而选用聚碳酸脂膜是因为这种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便于用显微镜观察、/span>
2.2.3 染色 集菌后取下滤膜,切下一部分放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固定。染色的目的是增大细菌与背景的对比度,便于观察、/span>
2.2.4 显微镜计数与计算 菌液经集菌仪过滤后,细菌在滤膜上的分布见?、图3,由图可以看出细菌分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细菌集中在一个个的圆形区域内,这些圆形区域和挡板的小孔相对应;二是各个圆形区域之间细菌很少。根据膜上细菌分布的这种特点,提出以圆形区域为单位进行计数,统计出圆形区域内细菌的平均个数,从而计算出菌液中细菌总数。具体步骤如下:随机选择10个圆形区域,在油镜下,调节焦距以获得较清晰的图像(见?),统计每个圆形区域内的细菌个数,然后按公式(1)计算出菌液的浓度、/span>
X=A10N/V(1)? 膜上细菌的区域分市/span>
Fig 2 The distributing region of bacteria on the filter(100?
? 膜上细菌的区域间隓/span>
Fig 3 The space among the distributing regions(100?
? 膜上细菌染色后图僎/span>
Fig 4 Figure of bacteria after coloration(1 000?
式中:X表示待检菌液浓度(CFU/ml(/span>
A表示10个圆形区域内细菌总数
N表示滤网上小孔总数
V表示集菌时所用待检菌液体积(ml(/span>
3 结果与讨讹/span>
3.1 实验结果
按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平板培养法得到的结果见?。表1 两种方法得到的细菌总数
Table 1 Total bacteria number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样本1样本2样本3样本4样本5样本6染色镜检
(cfu/ml?171166平板培养
(cfu/ml)8183152
对表1中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945;=0.05时,双尾检验结果如下:t=0.847,P=0.436?.05,说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span>
3.2 讨论
3.2.1 计算公式的改 用集菌仪对样本菌液进行过滤时,由于滤网挡板的作用,使得细菌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滤膜上,而是集中分布在滤网的小孔处,所以,计算细菌总数时,不能采用公式X=A40122/V(其?#934;1?#934;2分别为滤膜直径和视野直径),该公式是微菌落方法检测细菌总数中的常用计算公式。在本实验中,根据细菌分布的特点,提出以圆形区域为单位计算细菌总数的思路,使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从而提高了检测精度、/span>
3.2.2 细菌大小的影 细菌大小对本实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镜检时,如果细菌太小,显微镜计数时不能将细菌从背景中分辨出来,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不能分辨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而较大的霉菌可以清晰地分辨、/span>
3.2.3 检测时间进一步缩 细菌总数的经典检测方法是平板培养法,得到的结果精度高,但是它所用时间长,为了缩短检测时间,出现了微菌落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为4 h左右?-5〕。本研究不对细菌进行培养,而是在膜上染色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大限度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使整个检测时间在1 h左右、/span>
4 结论
本研究用集菌仪将菌液过滤后,取滤膜一部分进行染色、制片,然后在油镜下统计细菌个数。根据细菌在滤膜上的分布特点,提出将圆形区域作为统计单位,得到圆形区域内细菌的平均个数,从而计算出菌液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按照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平板培养法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平板培养法和微菌落法相比+/span>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