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业回归理性发展轨道


来源:

稀土产业作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一项优势明显的资源型产业,怎样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怎么调控价格由低价徘徊转为合理价位,进而更加有利于产业链的发展?最近,记者调查采访了相关人士,从原料、市场、价格等方面的情况看,通过近年来国家对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正在步入理性发展轨道。
原料:供应趋紧
据了解,未来几年,稀土原料供应仍将趋紧。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调控稀土政策。近年来,国家为了保护稀土资源,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而且调控力度在不断加强。国家发改委自去年起对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生产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这是国家对稀土生产实行总量控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同年3月29日,国土资源部又下发了2007年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进一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同年6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其中对稀土金属、氧化镝、氧化铽等出口开征10%的关税,对稀土金属等金属原矿的出口关税由目前的10%提高至15%;还有,自 2005年至今的3年时间里,我国政府先后3次运用关税杠杆提高稀有金属出口门槛。从全部取消稀土等稀有金属的出口退税到不断加征调高出口关税,出口成本的上升使得出口量不断下降,稀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因此,随着廉价原材料时代的终结,未来稀土资源企业的集中度将再次提高,稀土资源型企业在稀土定价权方面将掌握更多的主动性。所以,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受国家对战略资源保护政策的影响,未来稀土原料供应仍趋于紧张。
消费:持续增长
对于未来几年稀土消费需求走势的判断,内蒙古稀土集团总工程师王晓铁认为,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新材料行业将强劲拉动稀土消费持续增长。目前,世界稀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区,其中中国的消费量最大,已达到全球消费量的50%。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稀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应用范围的扩展有关,另一方面也存在全球产业转移造成国内稀土消费量增加的因素,稀土市场呈现出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特征。王晓铁告诉记者,从国内外稀土的消费结构看,新材料是最大的应用领域,约占稀土总消费量的50%,而石油化工、冶金、玻璃等领域的消费比重也都超过了10%。预计未来 3~5年,钕铁硼的产量仍将保持在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到2010年,国内钕铁硼产量将达到8万~10万吨,因此未来钕、镨、镝、铽等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的市场需求持续强劲。
价格:理性回归
关于稀土价格,中国稀土信息中心资深专家宋洪芳告诉记者,“未来几年,稀土价格将在一个合理价位区间波动,不会长期处于高位,也不会回到过去的低位徘徊”。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对稀土产业政策的调整。除限制产量、限制出口政策外,稀土行业环保整治力度也不断加大,致使稀土原料供应紧张。二是市场的拉动。近年来,世界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钕、铁、硼产业的发展,市场对镨、钕、铽、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其相关产品价格上扬。三是稀土产品成本的增加。由于生产稀土产品的原辅材料、能源、交通运输等费用的高涨,使得成本不断增加。同时,近年来稀土行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治理成本也在增加。四是联动效应。近年来,国际上有色金属的价格纷纷上涨,在客观上也营造了稀土价格上涨的大环境。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发生变化,同时产业发展步入理性回归,这将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赵增祺教授认为, 这对我国应该是一件好事,可以缓解中国稀土产品的供应压力,相应降低对中国稀土矿的开采,减少因为过度开采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延长我国稀土矿的使用寿命。而且,今后随着其他国家陆续开采其稀土资源,稀土价格会继续理性回归,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将减少给下游产品生产商带来压力,有利于稀土产业链的延伸。赵增祺表示,面对新形势,未来我国稀土行业面临的问题就是既要让自己产品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又要避免价格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推荐 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