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颗粒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来源:制药工艺与装备

[导读]配方颗粒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的中药剂型改革的科研成果。

www.188betkr.com 讯配方颗粒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的中药剂型改革的科研成果。它符合中医理论,尊重汤的千年历史,充分利用现代科学仪器设备,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尽可能地保留了水煎汤剂的有效成分,便于调配与储存。它可由患者直接服用,药物利用率高,保证临床药效,发展前景良好。


配方颗粒的概念


配方颗粒是以传统的中药饮片或原药材为原材料,经过净、洗、切、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规格、剂量、质量标准都统一的新型配方用药。它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疗效高的特征,但不需要煎煮,可以直接冲服;且能够满足医师调制、辨证论治的要求,随证加减,具有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配方颗粒的起步较早,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方颗粒剂发展加快,研制生产了多种中药浓缩剂用以代替汤剂;多数汉方药厂的骨干剂型即为汉方颗粒剂。韩国的配方颗粒剂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开始投入应用,目前已经发展出300多个品种,韩国已将其列入了健康保险用药范围。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发配方颗粒。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研究试制阶段(1992-2000年)、逐步规范化管理阶段(2001-2004年)和试点生产待放开阶段(2015-2021年);而自2021年11月1日起,中药配方颗粒开始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1-2]。


1993年,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配方颗粒列入“星火计划”;2015年,试点生产企业完成了681个品种工艺标准统一;2015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对配方颗粒的试点生产限制性放开;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又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将配方颗粒纳入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内容之中。


配方颗粒的应用情况


从临床应用范围上看,配方颗粒几乎适用于所有专科疾病,且受到了很大部分中医药人士及患者的认可及关注,体现了现代人对更高的医疗质量的追求。


1.生产方面


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以标准汤剂为对照,以出膏率、主要成份含量转移率、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的一致性为考察指标,其提取工艺参考了传统汤剂的煎煮要求,如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次数、先煎、包煎、烊化、溶化、冲服等方面的要求。研究人员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并不断优化不同品种中药的提取技术,确保了提取成分的完整性,以及中药提取物质的安全性。传统煎煮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安全性因素,如溢出药液、烧糊、裂缝等现象;而配方颗粒采用了机械化生产,能更好地提取药物有效成分,大大增加中药材的利用率,并且能够很好地剔除药材中对人体不利的成分。这种机械化的提取工艺大大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优于传统煎煮[3]。


2.质量方面


配方颗粒由单味中药饮片或原药材经水加热提取或经乙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然后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中医临床处方进行调配,供患者冲服使用。配方颗粒的制备,除了成型工艺之外,其余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即以水为溶媒加热提取或通过乙醇提取,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固液分离、浓缩、干燥、颗粒成型等工艺生产。这种制备方式可满足每种药品的个性化需求。现代研究表明,不同煎煮时间、不同的水质等因素,都会对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产生影响。例如,枸杞子以煎2h为宜,此时其微量元素煎出最多;又比如钩藤用蒸馏水煎煮的生物碱煎出量最高,用常水煎煮的煎出量最低。由于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每种药都是单独提取的,可以按各自的最佳提取工艺生产,不存在合煎的矛盾[4-6]。


另外,在包装方面,配方颗粒主要使用单独的铝箔来进行包装,密封性较好,携带方便,便于运输,同时也可以避免中药因保管不当而出现的发霉和虫蛀等问题。配方颗粒在包装方面能够达到统一性,在处方调配时更加地方便:每个独立包装重量相同,不用再进行称重,很好地控制了传统中药饮片在调配中出现的漏药、药品混放、称重有偏差等问题。在调配中,配方颗粒也不易受环境的污染;另外,没有了抛洒、粉尘,药房环境也不会受到污染。


总体来说,配方颗粒方便服用,可以直接用水冲服,无需煎煮,避免了煎煮过程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质量以及药效问题。配方颗粒属于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生产。根据不同饮片的特性,生产前可制定好生产指标,如煎煮次数、煮沸时间、升温时间、固定加水量等,这样的生产更为统一化,也使得药效更加稳定、一致,大大增加了配方颗粒的质量保证[7-10]。


3.临床应用


目前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几乎适用于所有需要中药来进行治疗的疾病,尤其是在中医的急症治疗方面,其凭借着自身即冲即服的优点,大大促进了我国中医急症方面的发展。


3.1?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具体来说,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可总结为以下4点。


(1)方便服用


中成药一般只针对特定人群以及特定的病种,无法随症加减,在临床用药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张中药处方中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煎法[11]。当饮片中含有叶、花、花蕾、草、根、果实、种子、动物、矿物等不同质地品种的情况下,如果仅采用传统的“共煎”的煎煮方法,将会难以控制用水量的多少、煎煮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以及煎出液的药效等。相比于复杂的传统煎煮方法,生产单味配方颗粒剂采取的是分别提取的方法,因此能够避免一定的缺陷。以川乌、草乌、附子等有毒中药的煎法来讲,配方颗粒剂由于采用了先进设备,并且使用设备根据规范标准设定好的温度、时间、压力来进行生产,最终生产出的配方颗粒具有低毒、高效、安全的优势。


(2)方便给药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对同一类的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称为“同病异治”;对不同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的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而配方颗粒在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过程中,原材料采用了传统的中药饮片,因此给药时能够合理加减,更符合中医用药原则。


(3)确保疗效


我国现已对500多种配方颗粒制定了质量标准,基本解决了因企业间相同品种的质量标准不统一、临床等效剂量不一致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问题[12]。


配方颗粒由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对原药材的产地、质量、运输、贮存等均有严格管理规定。对于每一种中药材,都根据其有效成分的性质,制定了各自不同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方法;并且根据成分含量及临床经验,制定出了免煎饮片与中药饮片两者之间的用量换算关系。因此,配方颗粒适合大规模生产,从种植、采收、炮制加工到机械化生产,免煎饮片易于形成统一标准的规模化,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使得其质量、疗效都得到了保证[13]。


(4)药效可靠


根据药材有效成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如超临界萃取、水蒸气蒸馏、乙醇加热等。药材中的成分提取完全,节约了宝贵的药材资源,剂量准确,药效可靠[14]。


3.3.2 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原材料质量


自2002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多家配方颗粒剂试点生产企业,它们均遵照国家颁布的《中药配方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对常用的400多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以及提取分离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且对每味中药材制定了一定的质量控制标准。然而由于地域差别较大,而且气候、土壤条件各有不同,各地药材原材料间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在药物生产过程中, 各地区分别以本区的质量规范为标准, 生产厂家的生产技术高低不等,从而使得配方颗粒的质量有不确定性[15]。


(2)临床疗效有争议


近年来,配方颗粒生产所引发的中药单煎与合煎的争议一直持续不断,这主要是因为其单煎与合煎的药效存在不同。有些药材需要合煎,通过长时间的煎煮,有效成分之间会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若该类药物制成配方颗粒,可能会由于其颗粒之间接触时间短,相关有效药材不能充分混合,而发挥不了最大药效。而且有一些药物并不适合制成配方颗粒,如矿物质雄黄、钟乳石等,一些贵重药物如牛黄、海马等,部分有毒药材如附子、马钱子等。据文献报道,配方颗粒的临床有效性仍需未来进一步的验证[16-20]。


(3)药效与汤剂不能完全等效


有研究表明,目前配方颗粒的药效有些能与传统汤剂保持一致,而有些与传统汤剂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有文献报道生脉饮(麦冬、红参、五味子)单煎与共煎对乌头碱引发心律失常和对抗失血性休克的药效学实验结果几乎一致[21],而补阳还五汤(当归、黄芪、地龙、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合煎,在芍药苷的含量方面合煎是单煎的6倍,凭此可以判断,有些配方颗粒的药效与汤剂并不能完全等效[21-23]。


配方颗粒的发展前景


近5年,配方颗粒市场一直保持上涨趋势,2021年市场规模达346.0亿元,同比增长了35.5%;2022年市场规模约达443.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还将保持高速的增长[24]。


在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方面,专家学者们也对其提出了一些见解,如徐玉玲等[25-26]认为形成成熟的标准有助于对配方颗粒的原药材及药材的不同炮制品予以区别。同时国家也出台了关于配方颗粒的国家药品标准,从而使得配方颗粒的安全使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回归自然、颐养健康已成为社会时尚,这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未来,配方颗粒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医药产业的进步。相信未来会有质量更加可控、疗效更加确切的配方颗粒的产生,并成为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一大主力军。


参考文献:略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 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