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二季度业绩明显好转,正极材料首成营收主力


来源:www.188betkr.com 乔木

[导读]贝特瑞上半年营收134.23亿元创新高 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www.188betkr.com 讯8月28日晚间,贝特瑞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23亿元,同比增长3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7亿元,同比下降7.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亿元。其中,公司在第二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4亿元,环比增长88.92%,经营业绩相较一季度出现明显向好态势。


半年报显示,贝特瑞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先进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



负极龙头地位稳固


负极方面,公司已形成了由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先进负极材料为主的产品体系。 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领域,公司建立了从石墨矿开采到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产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领域,公司形成了集原材料、石墨化、碳化、成品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布局,同时通过工艺革新降低生产成本。在先进负极材料领域,公司是国内最早量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其中硅碳负极材料已经开发至第五代产品,比容量2,000mAh/g以上,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到1,500mAh/g 以上;公司的钠电正、负极材料已实现批量出货并获得客户认可,同时公司在燃料电池、固态电池材料等前沿领域均有前瞻性布局。


报告期内,贝特瑞实现负极材料销量超过17万吨,对应收入63.27亿元。据行业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贝特瑞负极材料 出货量国内占比约26%,全球占比约2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49.5万吨/年。


正极首成营收主力


正极方面,公司专注于满足海内外电池企业的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需求,聚焦于研发生产低钴、高能量密度和高性价比优势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公司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主要是以NCA、NCM811为代表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性价比高等特征。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华南、华东、华北、中西部地区等境内主要新能源产业集群区域的产能布局,同时积极推进印尼基地建设,完善海外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正极材料销量超过1.9万吨,对应收入69.00亿元,首次超过了负极材料收入。贝特瑞解释正极材料的收入和成本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公司正极产能释放,产品销量增加所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3万吨/年。


贝特瑞表示,2023年上半年,受行业去库存影响,材料企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对于未来市场环境,公司预测2023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明显增长趋势,并将带动锂离子电池负极、正极材料出货量增长。


研发助力企业产品创新


报告期内,贝特瑞发布了比容量可达350mAh/g和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0%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探钠 350”、比容量可达145mAh/g和压实密度大于3.4g/cc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贝钠-O3B”、燃料电池催化层碳材料“探氢BMC”和新型扩散层碳材料“探氢BGD”等新型材料;开发了高密实天然石墨,长循环硅基产品等。在研发合作上,公司与雅迪科技子公司华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双方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开展技术合作达成合作协议。


加速布局海外供应链


海外布局方面,贝特瑞此前6月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港贝特瑞与STELLAR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印尼开发建设“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据半年报显示,印尼项目作为公司首个海外生产基地,目前已开始施工,进入土建阶段。


此外,今年8月中旬,公司与澳洲公司Evolution签署合作协议,布局海外天然石墨资源。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领域,贝特瑞早已建立从石墨矿开采到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产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以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实现降本增效。此次完善海外石墨资源的供应布局,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天然石墨领域的竞争优势。


参考来源:《贝特瑞2023年半年度报告》、上海证券报等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乔木)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 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