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3年日本固态电池进展情况


来源:www.188betkr.com 苏简

[导读]2023年日本固态电池进展情况

www.188betkr.com 讯2000年,固态电池技术开始被各大汽车厂商和开发商关注,直至2016年,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成果才急速增长,据 Orbit专利分析,2016年~2019年固态电池专利增长率为 45%。


图源:Orbit对固态电池专利分析


对固态电池技术的研究,日本是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按照电解质的不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固态电池可以划分为三种技术路径——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其中硫化物是全固态电池中潜力最大,同时也是研发难度最大的,但因其优异的性能表现,日本选择了硫化物为主要技术研究路径。


日本经济新闻社2023财年设备投资动向调查显示,汽车业计划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6.6%,领衔各行业增长,包括汽车用电池在内的相关领域投资非常活跃。


汽车领域,日本三大汽车品牌日产、本田和丰田相继推出了固态电池的研发计划。


2月6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Nissan)”宣布,正在全力推出一款装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欧洲研发高级副总裁大卫·莫斯表示,日产汽车已经成功开发出全固态电池,目标是到2025年开始试生产,并于2028年量产一款由全固态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并表示固态电池将在储电和电力传输的效率上有较大的提高,相较于锂电池,不仅能够节省50%的成本,还能将能量密度提高一倍,充电速度也将提高三倍。


4月26日,本田针对电动化等企业改革举措举办新闻发布会,据介绍,除继续推进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进化外,本田还将开发和推出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计划在2024年启用全固态电池的示范生产线。


丰田曾在2021年时表示,“全固态电池的导入将从HEV车型开始”。而根据最新规划,丰田全固态电池将搭载到BEV车型上,并挑战于2027~2028年投入实际应用。2023年6月,丰田汽车表示,其固态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电池重量、体积和成本都将减半,充电10分钟甚至更短,续航可达到1200公里,但丰田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固态电池性能参数,所以信息真假性未知,


其他领域,持续对固态电池技术进行突破,并公布了多项成果。


3月13日,日本工业设备大厂“日立造船”在2023年推出了第3款全固态电池试作品AS-LiB,容量可以达到5000mAh。该电池性能优越,具备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使用环境多样性等特征,因此可以在低温、高温环境下或是真空中进行充放电,适用于太空中使用的产品、半导体设备或是无法使用现有电池环境下的设备,并计划将该试制产品于今年上市。


3月19日,据相关报道,日本大型电池企业“麦克赛尔(maxell)”将成为全球首次面向工业设备量产大容量全固态电池的企业,并于今年夏季开始生产用于工厂机器人的产品。据悉,maxell将投资20亿日元,于4月在京都事业所(京都府大山崎町)内建构产线,且目前正和多家工厂自动化厂商进行商谈,2030年度的营收目标为300亿日元。


7月份,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菅野了次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高熵材料设计开发了一种高离子导电性的固体电解质,通过增加已知锂快离子导体的成分复杂性,使得锂离子电导率约为传统材料的2.3~3.8倍,从而能缩短电池充电时间,影响电池充电性能的指标较当前传统电池相比最多可提高3.8倍,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

8月9日,据相关报道,日本大阪公立大学开发出了用于制造全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的新材料,在不使用资源分布不均的稀有金属锗的前提下,达到了纯电动汽车所需的部分性能。新材料是由林晃敏教授等人此次借助锂、磷和硫的化合物制造了不含锗的固体电解质,并将该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提高至之前的1万倍,达到制造纯电动汽车要求的水平。


【小结】


目前行业尚处于半固态向全固态发展的阶段,半固态电池基本满足当前商业化应用需求,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逐步调整向全固态迭代。丰田、松下、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院等38家汽车、电池、材料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计划到 2030 年前后将固态电池组每千瓦时的成本降至锂电池的 30%。


参考来源:

日经中文网、经济参考报、科技日报、界面新闻、新华社、Orbit官网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苏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 1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