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88betkr.com 讯
【研究背景】
匹配固态电解质(SE)的固态电池(SSB)有望满足人们对安全、高功率和高容量储能的需求,其中LLZO具有超高的离子电导率(10-4Scm-1)和对锂金属的高化学稳定性,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SE之一。实际上,LLZO在负极侧能满足SE的要求,但在正极侧界面兼容性(SE|CAM)不足,目前主要通过在高温下共烧结材料来实现。同时,共烧结过程存在有害相的形成,从而阻碍了锂的扩散途径,导致颗粒的电化学性能恶化,但目前仍未发表具有原子级分辨率的高质量LLZO|CAM界面研究。
【成果简介】
鉴于此,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KerstinVolz和吉森大学JürgenJanek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共烧结的(LLZO|NCM)复合正极,阐明了烧结温度对材料完整性的影响。通过TEM、PED和EELS等手段对样品分析表明,首次得到了LLZO|NCM界面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在500℃的温度下,形成类似LaNiO3的相,以及形成类似NiO岩盐的相,严重影响了离子的传输,这也引发了在构建复合电极时是否应该使用具有未涂层NCM的思考。相关研究成果以“Influence of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LLZO-NCM cathode composites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studi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为题发表在Matter上。
【核心内容】
烧结温度的影响
为了研究烧结温度对复合物结构的影响,分析了三种不同的Li.6.25Al0.25La3Zr2O12和LiNi0.6Co0.2Mn0.2O2复合样品,如图1A-C所示的SEM图像:1A为被等静压制而不烧结,1B和1C为在压制成颗粒后分别在500℃和600℃下烧结。在微米尺度上,没有发现样品之间的差异。
图1.LLZO|NCM复合颗粒的SEM图像:(A)仅压制成颗粒而不烧结的样品,(B)压制成颗粒后在500℃烧结的样品,(C)压制成颗粒后在600℃烧结的样品。
如图2A-2C显示了三种不同LLZO-NCM复合材料中NCM次级粒子的PED相图,层状NCM与NiO的比例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原始样品几乎完全由层状NCM相组成(层状NCM与NiO的比例为99:1),而在500℃下烧结的样品仅表现出几个NiO结构区域(比例为93:7),在600℃烧结的样品中,比例为80:20。结果表明NiO结构的相变主要发生在初级颗粒的晶界处,在次级颗粒表面尤为突出,相变区域大约为几十纳米。如图2D和2E为HRTEM测量结果,在图2D中观察到的晶格平面与分层NCM(003)平面相匹配,其晶面间距为4.7?。图2E中显示的初级晶粒由由岩盐状结构组成,与NiO<110>方向、{111}晶面(d=2.4?)以及{110}晶面(d=2.9?)相匹配。图2D和2E中插图的傅里叶变换(FFT)进一步表明了对层状相和岩盐状结构的评估。因此,NCM622在500℃至600℃下与LLZO共烧结时经历向岩盐状相转变,且相变主要但不完全发生在次级粒子的表面。
图2.LLZO|NCM复合材料的PED相图和相应的HRTEM图像:(A-C)NCM二次晶粒的PED相图来自(A)原始样品,(B)在500℃下烧结的样品,及(C)在600℃下烧结的样品,(LLZO以绿色显示,NCM以蓝色显示,NiO以黄色显示)。(D)图B中标记的区域的HRTEM图像。(E)图C中标记的区域的HRTEM图像。
LLZO|NCM界面的观察
为了研究LLZO和NCM之间的界面,以及在500℃温度下烧结的样品中两种材料的接触如何影响颗粒的结构完整性,如图3所示对界面区域进行观察。如图3B为TEM照片,选择了一个在LLZO和NCM晶粒之间直接接触的界面区域进行分析。如图3A为界面区域的局部HRTEM图像,左侧LLZO颗粒的晶面略微可见,右侧NCM晶粒的晶面清晰可见。在LLZO和NCM之间的界面上,可以观察到第三相的晶面。为了更清楚可见,对三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了着色,并用白色虚线标记了阶段的轮廓。此外,三个不同相的放大图像以及接近分层NCM的过渡区域如图3D所示。如图3D3和3D4中放大的NCM颗粒中晶面间距为4.7?,对应NCM(003)晶面,如图3C所示,且晶带轴为[100]或[-100]。在图3D1中,LLZO晶面间距为1.8?,推断是{111}晶面,以<211>为方向。如图3D2和3D3中浅蓝色界面区域中的晶面间距为1.9?,对应于NCM分层相的(003)生长方向和(0-14)的晶面间距(2.03?),如图3C。然而,观察到的晶面显然不是NCM的(0-14)晶面,因为在HRTEM图像中具有不同的对比度,NCM中的(003)平面在[100]方向上可见(如图3D4)。为了进一步观察分析这些晶面,如图3C所示,分层NCM的(003)晶面逐渐消失,成为LaNiO3的(111)晶面(蓝色虚线),晶面间距为1.9?与LaNiO3的(002)晶面相匹配。
图3.LLZO|NCM界面的相变区域观察:(A)图B中标记LLZO|NCM界面区域的HRTEM图像,(B)LLZO|NCM界面区域的TEM图像。(C)NCM在层状相中的晶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可能的相变结构,(D)图A中区域的放大及对应的FFTs。
为了进一步寻找LaNiO3相形成的证据,进行了EELS测量。在图4B显示了在NCM(光谱1)和LLZO(光谱4)区域中氧K边缘的EEL光谱,以及在NCM(光谱2)和LLZO(光谱3)表面直接接触的位置的两个光谱,如图4A为在暗场(HAADF)下的STEM图像。在NCM中的光谱由层状相位组成,在527eV处的氧预峰和538eV处的氧主峰。氧预峰是氧化物的特征,很明显在NCM的主体和表面记录的光谱中,氧预峰的比例不同。光谱2中NCM表面的氧预峰较小,表明Ni的氧化态低于体相,NCM层状相(Ni3+)部分转变为岩盐状结构(Ni2+)。在LLZO中的O峰没有表现出前边缘结构,但光谱4和光谱3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虽然光谱3靠近LLZO粒子,但它同时具有LLZO和NCM光谱的特征。这些结果可以通过LLZO和NCM之间的元素交换来解释。
图4.界面区域的EELS:(A)LLZO|NCM界面区域的HAADFSTEM图像,(B)图A中标定区域的EEL图谱。
此外,沿着LLZO和NCM之间的界面观察到元素的混合和NCM颗粒在表面的相变,而且还在NCM颗粒的大部分中发现了许多晶体缺陷。如图5A中的HRTEM图像显示了NCM晶粒,在LLZO颗粒旁边表现出许多晶格缺陷。与原始NCM晶粒相比,对图5A中标记的区域采用傅里叶逆变换(如图5B),位错的数量密度变得更明显。
图5.晶格缺陷的观察:(A)LLZO和NCM界面之间的HRTEM图像,(B)图A中标记区域的反FFT观察缺陷数量。
【结论展望】
综上,本文研究了共烧结温度对LLZO-NCM复合材料完整性的影响,作者合成了三种不同的样品,在纳米尺度上检测相关区域的组成变化,表明NCM初级晶粒经历了原始层状相到岩盐状结构。在500℃下烧结的NCM颗粒没有显示出大规模的相变,但在LLZO界面处使的分析揭示了晶粒内的大量晶格缺陷,尤其是边缘位错以及从层状到LaNiO3的相变并形成岩盐状相。这种结构变化阻碍了锂离子向整体的传输,最终导致倍率能力差和电极容量降低。进一步的EELS测量表明LLZO和NCM之间存在元素交换,突出了STEM观察在获得材料结构特性方面的重要性。最后建议加强研究稳定SE|CAM界面,如通过使用涂层,制造性能良好的全固态电池。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文正)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