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面对新型负极材料的挑战,石墨负极是否还有竞争力?——访北京化工大学宋怀河教授


来源:www.188betkr.com 文正

[导读]面对新型负极材料的挑战,石墨负极是否还有竞争力?

www.188betkr.com 讯作为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之一,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最终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年2月9-10日,由www.188betkr.com 主办的“先进负极材料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于山东青岛隆重召开。会议期间,针对各类负极材料的产业化技术与国内外市场状况,我们邀请到业内专家学者、优秀企业代表做客“对话”栏目,进行访谈交流。本期“对话”给大家分享北京化工大学宋怀河教授的专访。




粉体网:宋教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石墨负极的特点。


宋教授:石墨负极是当前市场上主流的负极材料,它的特点表现在结构稳定性比较好,初始容量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循环稳定性也很好等方面。


粉体网:宋教授,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不同?


宋教授:目前国内负极材料市场上应用最多的是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天然石墨本身的结晶度及石墨化程度比较高,它的克容量要高于人造石墨。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改善。人造石墨是一种采用焦炭等原材料,经高温处理人工制备的石墨材料,它的可调控性非常强,所以它的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等都要优于天然石墨。但是,人造石墨的结晶度比天然石墨的结晶度要低一点,所以它的循环容量相比天然石墨稍微弱一点。


粉体网:宋教授,对于石墨负极的改性,您觉得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宋教授:对于石墨负极改性,很多人在实验室阶段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真正的产业化、商业化要考虑到石墨负极改性过程中一些工艺的实际难度,目前主流的改性方法还是石墨负极表面包覆,用硬碳或者软碳对石墨进行包覆改性,提高材料的结构完整性和表面活性位点,降低锂离子与电解液的共嵌入等,从而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及倍率性能。所以说,目前主流的改性方法还是包覆改性。当然其他方法也是可以研究的,但是在真正的大规模推广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像表面氧化、掺杂等手段,目前仅限于实验室阶段。


粉体网:宋教授,目前,石墨负极的开发已经接近理论比容量的极限,还有提升的可能吗?


宋教授:纯石墨材料的容量基本上已经达到它的理论值了,再提高它的容量,非常难,所以现在需要想办法将石墨与具有更高理论比容量的材料进行复合,通过复合改性来提高石墨材料的容量,这是目前的一个主流观点。


粉体网:这种方法目前而言效果大吗?


宋教授:该方法提高容量的效果还是很大的,比如可以将石墨材料与硅材料进行复合,因为硅本身的理论容量大概是碳材料容量的10倍以上,但是它的体积膨胀比较大,循环稳定性比较差。所以,目前需要对硅进行改性,然后将硅与石墨按一定比例进行复合,少量的硅就能起到大幅度提高石墨材料可逆比容量的目的。目前商品化的硅碳复合材料比容量可达400mAh/g以上,已经超过372mAh/g。随着硅改性技术的进步,硅的添加量可以更高,那么硅碳材料或者说石墨材料的容量会进一步提高,从而满足更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粉体网:宋教授,面对硅基负极等新型负极材料的挑战,石墨负极材料是否还有竞争优势?


宋教授:目前,好像大家觉得硅材料时代已经到来,碳材料或者说石墨材料即将退场,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尽管硅材料理论比容量比较高,但是实际应用的时候,硅材料的优点非常突出,同时它的缺点也非常显著,很典型的特点就是它的循环性能比较差,而且体积膨胀比较大。所以,硅材料必须进行改性,与循环稳定性更好的石墨材料进行复合,目前硅的复合量还是比较少的,90%以上还是石墨材料,我估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即使硅碳材料的容量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石墨材料或者说碳材料仍然离不了,因为它本身的优势非常突出,比如体积膨胀率,与硅材料相比非常小。再比如,它的循环性能、导电性能、结构稳定性等方面都是硅材料所不具备的。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文正)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 15

作者:文正

总阅读量:396340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