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往圣继绝学丨王琪院士、瞿金平院士、郑强教授——中国塑料之父徐僖培养的三位塑料“巨子”!


来源:www.188betkr.com 昧光

[导读]中国塑料之父徐僖培养的三位塑料“巨子”:王琪院士、瞿金平院士、郑强教授!

www.188betkr.com 讯年轻时,他曾背着一袋五棓子出国,创造了中国塑料行业的一段传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采用国产原料、设备的塑料工厂,他是中国最早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如果没有他,我们甚至不知何时才能用上塑料电源插座和塑料纽扣。



“中国塑料之父”中国科学院徐僖院士

他就是徐僖(1921年-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领域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四川大学教授。他被尊称为“中国塑料之父”。

今天,他培养的学生们也早已成为了他,并一直续写着如高分子材料般“连绵不断”的传奇。

一、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高分子材料学“一把手”


王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塑料加工装备专家)

介绍

王琪,女,1949年7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塑料加工装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成果

带领研究团队长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工作,致力于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加工新原理新技术新装备、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及与国内外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等80余项。

在用高分子力化学和高分子间分子复合超分子方法制备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加工成型新方法及聚合物纳米材料制备新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如带领研究团队发明了固相力化学加工新装备,建立多项基于固相力化学的高分子加工新技术,室温超细粉碎黏弹性高分子材料,高值高效回收利用难再生废弃塑料和橡胶,规模化固相高值利用纤维素、贝壳等天然生物质材料,规模化制备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率先开展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打印加工研究等,发明了聚合物管旋转挤出新装备新技术,制备高性能聚合物管;发明了聚乙烯醇热塑加工和熔融纺丝新技术,开拓聚乙烯醇应用新领域;发明了环境友好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和泡沫塑料制备新技术等。多项成果已在多家企业产业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论文专著

截至2017年,王琪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50余篇。

授权专利

截至2017年,王琪获准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5项。

承担项目

截至2017年,王琪作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持承担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及与中国国内外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等80余项。

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王琪的科研成果获得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二等奖(1992年)、三等奖(1998年)和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

人物评价

王琪参加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及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作出贡献。(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二、了不起的“三板斧”颠覆传统高分子材料塑化加工技术


瞿金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介绍

瞿金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兼任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曾任两届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科研故事

三件事做了一辈子,三获国家科技奖

“在科学上我不喜欢走前人走过的路,乐于独辟蹊径。”今年61岁的瞿金平快人快语,中气十足,“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上世纪90年代,瞿金平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将机械振动力场引入塑料加工成型的全过程,实现振动剪切形变支配的塑化加工成型机理。通俗来说,上百年来塑料加工关键部件是螺杆,他设法把原本只旋转的螺杆设计成“旋转加振动”。这项国际领先的新技术,获得了1997年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199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第二件事,我们突破了高分子材料加工百年来以螺杆为核心元件的发展模式,将原本螺杆剪切流变加工的原理变成偏心转子拉伸流变加工原理。”瞿金平抬起双手比划着说,“剪切流变就像石磨,用剪切力把材料分散拉开,会使大分子链断裂;而拉伸流变就像擀面和面、手打潮汕牛肉丸,不破坏材料内部的分子量,更适用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极端流变物料的加工成型,拓宽了加工的领域。”

这项名叫“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绿色加工成型技术”的创新成果彻底颠覆传统加工原理,使物料热机械历程缩短50%以上、能耗降低30%左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该项技术再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获得2014年中国专利金奖、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第三件事,瞿金平正在开展与拉伸流变塑化加工原理与技术相匹配的一系列制品短流程成型制造技术创新研发。“例如,结合拉伸流变技术研制了动态分配多层薄膜吹塑技术开发高性能薄膜系列产品,我国新疆等地的种植业大面积地使用农用地膜,现在已运用了新技术,实现地膜不易破、可全回收,对防止土地污染和塑料回收利用有重要作用。”他举例,在防弹衣制造过程中,可运用新技术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直接加工成丝状进行纺织,相比传统溶液纺丝工艺,可省去大量成本,提高效率。新技术将促进一大批具有超强性能的高分子产品的诞生,为撬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做出重要的贡献。

论文著作 专利

瞿金平发表SCI收录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5部,其中《聚合物动态塑化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由伍德海地出版公司发行英文版;获得了一系列技术发明专利权:中国发明专利40多项,美国、欧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权3项。

三、科研与教育都是先行者的“强哥”

郑强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介绍

郑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聚合物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多相/多组分复杂高分子填充体系流变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提出被国际上誉为“The Model of Song and Zheng”的流变“两相”模型。

承担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研究项目20余项。

专利成果: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先后获国家授权专利3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应用研究成果已产生经济效益逾20亿元。

科研获奖:郑强以第1完成人获省级科技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培养成果:郑强培养了近百名硕博士生;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排名第一),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9年,排名第一)。

郑强语录

“教育的本质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我们漠视历史的价值,总以为楼宇越新越好,但你在法国市中心看看,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建筑物,他们以历史积淀为自豪,而我们以不断地拆楼建楼来折腾自己”。

你能想象得到这是此前郑强任浙江大学副书记的演讲语录吗?他用最直白的话,暴击人们内心,直击问题要害。

参考来源:

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工程院、百度百科

推荐 12

作者:昧光

总阅读量:10783668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