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杨国昱领导的课题组在基于纳米锗-氧团簇单元[Ni@Ge14O24(OH)3]构建的孔状材料研究又获得重要进展。
该课题组选择了不同的手性金属配合物为模板剂,在溶剂热条件下,通过模板剂的形状控制合成了两个具有独特螺旋桨形状的24-元环超大孔道锗酸盐。由于有机胺溶剂的还原作用,使得无机骨架中的部分锗和镍原子还原成低价态,导致无机骨架中Ge-Ni金属键的存在,这是目前为止,首次在温和溶剂热条件下合成的无机微孔材料中发现金属键的存在。此外,结构中存在着两种不同配位几何构型的配合物模板剂:具有D3对称性的手性八面体构型及具有D3h 对称性的非手性三棱柱构型,前者的配位构型是常见的,而后者的构型是少见的。手性配合物模板剂的手性及对称性通过主体无机骨架与客体模板剂间的氢键作用传递到无机骨架,而非手性的配合物模板剂仅传递其对称性到主体无机骨架。化合物的无机主体骨架与客体模板剂间存在着手性分子识别及立体选择性,使得结构中的手性及非手性的配合物模板剂有序的分离开来。对这两个化合物的磁性及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化合物的磁性是由一价的Ni+离子和手性八面体配合物产生的,而化合物的强荧光发射(482 和523 nm)则是由晶格缺陷和Ni+与Ge2+间的电荷跃迁产生的。
目前,该成果已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Angew. Chem. Int. Ed.,2005, 44, 6881- 6884)。
除此之外,该课题组在手性配合物模板剂合成锗酸盐领域还取得了其它进展,如成功合成了第一个手性配合物模板剂构建的外消旋链状锗酸盐(Inorg. Chem., 2003, 42, 6595-6597)及第一个配合物模板剂构建的层状锗酸盐(结果正在整理中)等。
据悉, 2005年度,该课题组已经在Angew. Chem. Int. Ed.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三篇有关金属-氧簇聚合物及由金属-氧簇单元构建孔材料的研究论文。新近,该课题组的第四篇研究论文也被Angew. Chem. Int. Ed.杂志接受(published online: Nov. 28, 2005)。
该课题组选择了不同的手性金属配合物为模板剂,在溶剂热条件下,通过模板剂的形状控制合成了两个具有独特螺旋桨形状的24-元环超大孔道锗酸盐。由于有机胺溶剂的还原作用,使得无机骨架中的部分锗和镍原子还原成低价态,导致无机骨架中Ge-Ni金属键的存在,这是目前为止,首次在温和溶剂热条件下合成的无机微孔材料中发现金属键的存在。此外,结构中存在着两种不同配位几何构型的配合物模板剂:具有D3对称性的手性八面体构型及具有D3h 对称性的非手性三棱柱构型,前者的配位构型是常见的,而后者的构型是少见的。手性配合物模板剂的手性及对称性通过主体无机骨架与客体模板剂间的氢键作用传递到无机骨架,而非手性的配合物模板剂仅传递其对称性到主体无机骨架。化合物的无机主体骨架与客体模板剂间存在着手性分子识别及立体选择性,使得结构中的手性及非手性的配合物模板剂有序的分离开来。对这两个化合物的磁性及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化合物的磁性是由一价的Ni+离子和手性八面体配合物产生的,而化合物的强荧光发射(482 和523 nm)则是由晶格缺陷和Ni+与Ge2+间的电荷跃迁产生的。
目前,该成果已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Angew. Chem. Int. Ed.,2005, 44, 6881- 6884)。
除此之外,该课题组在手性配合物模板剂合成锗酸盐领域还取得了其它进展,如成功合成了第一个手性配合物模板剂构建的外消旋链状锗酸盐(Inorg. Chem., 2003, 42, 6595-6597)及第一个配合物模板剂构建的层状锗酸盐(结果正在整理中)等。
据悉, 2005年度,该课题组已经在Angew. Chem. Int. Ed.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三篇有关金属-氧簇聚合物及由金属-氧簇单元构建孔材料的研究论文。新近,该课题组的第四篇研究论文也被Angew. Chem. Int. Ed.杂志接受(published online: Nov. 28,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