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产业遭遇尴尬


来源:化工信息网

标签 稀土
一向以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而自豪的中国稀土产业正在经历迄今为止最长的一个寒冬期——连续第5个年头深陷价格低谷难以自拔。稀土产业的遭遇再一次证明,组织上的散乱状态和科技上核心竞争力的匮乏,是我国不少优势产业优势难优的症结所在。

  四顶桂冠难掩四大尴尬

  进入二季度以来,我国多数稀土产品仍然在跌破成本线的价格低谷中苦熬,大多数稀土企业深陷亏损。我国稀土产业虽然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第一、生产规模和生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和消费量第一四项桂冠,但四项第一难掩四大尴尬。

  尴尬一:宝贵资源,廉价出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专家陈甲斌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务院及所属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稀土资源、加强行业管理的约束性政策。然而由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企业隶属关系复杂,受利益驱动和地方、部门主义的保护,违规或越权审批稀土项目的现象多年来一直禁而难止,约束性政策取得扩张性效果。

  记者调查了解到,从80年代末期开始,国内采用简单落后工艺开采稀土的大小矿点呼啦啦冒出上千家,自此屡禁不绝,市场好时一哄而上,市场差时停产了事,至今从事稀土原料生产的仍有上百家。而一些稀土资源稀缺国家常常乘国内商家低价竞销之机扩大购买、增加储备,而当中国稀土价格上扬时,外商又开始吃库存,中国企业承受不了产品的积压,只得降价销售以维持生产。资源在我们手里,价格却控制在别人手中。如此的恶性循环,使有限的市场需求后面孕育着无限需求的陷阱,其结果是我国稀土冶炼与分离加工能力已突破20万吨,大大超过了世界每年9万吨左右的需求量;自1988年以来,我国稀土产业已有4次陷入跌破成本线的价格低谷。有人说,中国稀土企业的最大贡献是,把国际稀土原材料产品的价格,降到了资源开采和原材料生产的成本以下。  

  尴尬二:组建集团,总是流产。面对多年难以解决的企业散乱局面,多数接受记者采访的稀土专家及企业负责人认为,中国稀土要走协调一致、联合发展的道路,国家也多次下决心组建稀土集团,但稀土企业的联合之路总是步履蹒跚。

  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会同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外经贸部上报的《关于组建全国性稀土企业集团的请示》,获得了国务院的同意,批准组建南北稀土集团。然而由于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企业之间、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利益、观点的不同,计划于2003年5月挂牌的中国北方稀土集团落了空,打算于较晚完成组建的中国南方稀土集团也渐趋无声无息。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稀土主产地包头,分别由国家、自治区、市主管单位牵头组建的稀土集团就有4次之多,但均因不同主体“念不成一部经”,松散的组织难有作为,维持不久便宣告解体。有的人把集团组建的失败归咎为政府行政干预太强,但充分依靠市场竞争的兼并和重组似乎也很难形成气候。有人感叹,11个石油输出国能够组成步调一致的欧佩克,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过10多家,却难以形成一个“稀土欧佩克”。

  尴尬三:自己的资源,自己却没有生产加工权。我国稀土资源超过世界工业储量一半,生产并销售了占全世界80%以上的稀土原材料产品,但是,有很多附加值很高、价格很昂贵的稀土产品,我国的企业却没有生产加工权,因为这种生产权不幸地被外国的专利权垄断了。在稀土高新技术、新材料领域,重大突破性成果几乎没有我国的专利或知识产权,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应用的新材料至今大部分处于仿制阶段,即使已有的材料也尚未完全掌握其规模生产的全部技术,已建成的少数稀土新材料产业因受到国外专利限制而难于发展,出现一些创新成果也难以形成规模生产。

  中国稀土开发公司王宗武教授、多年从事稀土信息研究的专家熊家齐、包头稀土研究院副院长赵增祺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稀土应用开发的研究尽管人多却力量分散,5700多科研人员分布在数百家的科研院所、企业或高等院校,有限的科研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就核心技术形成联合攻关,造成我国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薄弱,多数科研机构只能做到跟踪国外的发展动态,仿制多而独创少,不仅限制了我国稀土的开发应用,而且制约了稀土产品的出口。

  尴尬四:实验室里真行,生产线上真不行。一些业内人士有时候会惊讶,对于一个产品需求的订单,能够有十几家、二十几家、甚至几十家稀土生产企业能够提供合格的小样、中样甚至大样,但最后才明白,在全国范围内,真正能够稳定地、合格地、大批量地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厂,只有一两家。原来,很多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产品,会有不少的企业可以在实验室里小批量的做出来,但是决不等于能够在生产线上大批量的做出来。

  专家介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稀土科研起步并不晚,不少科研成果曾经甚至现在仍属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设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稀土产品回收率和合格率均比国外低3-5个百分点,不少企业是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生产车间不同程度地存在跑冒滴露、异味、粉尘等“脏、乱、差”现象,导致不少技术多年尘封在实验室里,或只能小批量生产,产品稳定性差,错失产业化的良好机遇。1998年,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的阿尔法磁谱仪,在地面实验时使用了我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但最后发射上天时采用的却是德国产品,就是因为我们生产的永磁材料满足小规模的实验尚可,大批量生产时产品性能一致性差。目前,我国稀土产品大部分都是按化学成份和纯度分级,能够按物理性质和用户要求分级的很少。例如氧化钇从99%-99、9999%的都能生产,但按用户制定标准的只有荧光级、陶瓷级,还没有宝石级、激光级,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资源优势在尴尬中渐弱

  上世纪60年代,包头白云鄂博铁稀土伴生矿开始大规模开采,当时探明白云鄂博矿稀土氧化物含量在3300万吨左右,占世界稀土资源储量的90%左右。美国矿务局1989年出版的《矿产品概览》上说,世界稀土工业储量为4500万吨,中国占80%。

  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全球范围稀土新矿带被不断发现,国际稀土资源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尽管我国稀土资源也有新的发现,但随着世界上其他地区稀土矿的陆续发现,我国稀土在世界稀土储量中的比例进一步降低。

  根据天津地质研究所侯宗林教授2001年发表的《中国稀土资源知多少》一文,经国家储委批准的稀土工业储量达7130万吨,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12830万吨的55%。记者翻阅《稀土信息》等资料时了解到,有专家分析说,目前国外稀土资源量超过了24526万吨,中国保有资源量不足9100万吨,只占27%。在国外更有人估计:“全世界具有前景的稀土资源储量高达6亿吨。”如此,我国占有率仅为15%。

  中国稀土信息中心主任张宏江介绍,在目前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中,中国、独联体国家、美国位居前三。巴西、澳大利亚、越南、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的储量也相当可观。如果就绝对量而言,按世界年消费稀土不足10万吨计算,不少国家的稀土储量都够全世界消费上百年,难怪美国钼公司的要人曾经对中国的访问者说:“100年内我们是平等的。”如果按人均拥有量计算,我国无疑称了一个稀土资源“穷国”。

  就拥有高品位稀土资源量的国家排序,则澳大利亚居首位,俄罗斯次之,再次为美国、巴西,中国居五。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稀土不仅储量大、综合利用元素多,而且头等矿的平均最高品位为14.8%,我国包头市白云鄂博东矿平均品位为5.6%-6.2%,西矿平均品位为1.14%。按由稀土资源状况及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组成的综合竞争力分析,最具有竞争能力的是澳大利亚的稀土矿。张宏江说,最近传来消息说,澳大利亚莱纳公司将计划开采本国亚威尔德稀土矿,并将开采出的矿石粉碎,出口到中国进行深加工和提炼,它计划从中国手中夺取全球市场15%的份额,打破中国在全球稀土矿生产领域的垄断格局!

  滥采乱挖、竞相压价,给渐失资源优势地位的我国稀土产业现状雪上加霜。尽管这种状况已经持续近20年,却至今没有改观的迹象。目前,虽然我国稀土分离产品号称打败了美、日、法等国的稀土分离老牌企业,但这种胜利并不光彩--近几年,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量年年增加,出口金额却降幅很大。去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虽比上年增加1.36万吨,但创汇却减少1.3亿美元。

  面对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减弱这一事实,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张国成等稀土专家指出:业界没有必要盲目惊慌,而应审时度势,保护好我国宝贵的稀土资源,进一步实施稀土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稀土应用的技术创新。

  首先应看到我国稀土的资源优势只是减弱,但未尽失,其表现不仅在储量方面,更重要的是矿种齐全、开采成本低。我国稀土资源17种稀土元素齐全,弥补了由于矿种单一造成的十几种稀土元素配分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南方江西、两广等地的离子型稀土资源富含与高新技术关系密切、世界其它现有矿物极度短缺的中、重稀土。白云鄂博伴随铁矿开采,成本低。

  其次应正确看待外矿进入我国进行分离加工。战略上,我们“走出去”寻求全球资源,有利于保护国内稀土资源。我国对澳大利亚稀土矿开放市场,对轻稀土主产地的包头矿和四川矿将构成明显冲击,但国内稀土应用企业却可以在品种、质量、价格等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会促使我国稀土产业控制总量,优化升级,以外力冲击的办法来改变多年难以解决的滥采贱卖局面,有利于保护我国稀土资源。

  优化升级的政策选择

  如何改变我国稀土产业内讧不断、外人耻笑同时坐收渔利的局面,从多年的经验教训来看,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单靠市场的优胜劣汰,资源流失严重,周期太长,损失太大;也不能仅靠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管不住国内的诸侯经济的,再则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限制外资涉足我国稀土产业也难以奏效。因此,要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同时并举。有关专家建议在政策层面,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政策,同时积极加以改进和完善:

  --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办法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稀土矿业秩序,淘汰整合一批企业。应统一审查企业的生产工艺、规模、设备、环保、能耗等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只要符合条件,不论出身,皆可入行,不符合条件,即使是大型国有企业,也要限期整改甚至淘汰出局。为此,在生产工艺方面,可以立法手段禁止土法焙烧项目,禁止采用搬山式采矿和池浸式提取稀土的落后采选工艺,强制推行先进的“原地浸出法”进行南方离子矿的开采。目前,相当部分稀土企业技术设备落伍,无环境治理设施,对那些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应限期治理,经治理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坚决实施关停并转,

  --继续加强出口管理,控制出口总量。海关要对稀土产品的出口进行监管,严格限制各类稀土矿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禁止中重稀土初级产品出口;并着重对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进行改进。并探讨逐步取消稀土配额、以征收特种矿产资源税的办法代替。

  --可像石油输出国组织原油生产那样,成立中国的稀土“欧佩克”。我国的稀土资源主要是三大块:包头、四川和江西。应打破省区界线,协调3家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把矿山管起来,统一步调,有效控制稀土原料生产。加强稀土办和行业协会的职能,使其在资源管理、企业审批、制订出口最低限价等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探讨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集中精兵强将把科研搞上去。我国稀土产业强不起来的根本原因是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开发能力不够,产品技术含量还比较低,要大力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高技术新材料及其高附加值应用产品。可多渠道筹集稀土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建立官民结合的稀土科学基金会,制定一整套基金管理和课题申请办法,集中资金加强对稀土关键性技术、基础理论和前瞻性重大课题的研究。

  --强化信息跟踪服务,满足各类需求。目前国内几乎没有专门的信息跟踪、服务机构,缺乏对国内外稀土开发应用情况全面、准确的了解。科研部门分散,重复研究开发,浪费了有限的资金,还难以从长计议,安排相对长远的项目项目。我国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稀土信息网,广泛收集、研究、交流国内外各类信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让科学家们尽早获知世界最新的科研动向,为企业传递产销信息,分析市场趋势。
推荐 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