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如何证明“我是我”


来源:中国化工报

[导读]面对“烯”味渐浓的广阔市场,以及参差不齐的石墨烯产品,石墨烯企业如何才能为自己的产品正名,石墨烯行业如何才能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www.188betkr.com 讯近年来,发热材料、健康类产等石墨烯下游应用产品炒得很热,百度搜一下“石墨烯产品”竟有多达270多万条信息。面对“烯”味渐浓的广阔市场,以及参差不齐的石墨烯产品,石墨烯企业如何才能为自己的产品正名,石墨烯行业如何才能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让标准制定更全面


我国从2013年启动石墨烯标准制定工作,先后开展了石墨烯国家标准和联盟团体标准的制定活动。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表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我国石墨烯行业建立共同认知的交流语言提供依据,促进新产品被下游客户和公众正确认识,为促进行业自律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我国在石墨烯标准化上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国家标准委领导下的石墨烯国家标准制定,以及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导下的石墨烯联盟标准制定。依靠政府和市场“双引擎”,初步形成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联盟标准)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标准格局。


在国家标准制定方面,2016年国家标准委专门成立了“石墨烯标准化推进工作组”,全面加强石墨烯标准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十三五”石墨烯标准体系和标准制定,初步提出了石墨烯标准制定体系,即构建覆盖石墨烯原材料、石墨烯应用材料和石墨烯终端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打破了原先只围绕“材料”而制定标准的模式。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有7项,其中《石墨烯材料的名词术语与定义》编制完成正在报批中,《光学法测定石墨烯层数》等3项标准已形成讨论稿。


“在团体标准制定方面,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已经完成了3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分别是《石墨烯材料术语和代号》(T/CGIA001-2018)、《含有石墨烯材料的产品命名指南》(T/CGIA002-2018)和《石墨烯印刷油墨型红外辐射电热膜》(T/CGIA030-2017)。另外,还有30余项标准正在制定中。”李义春介绍道。


让质量检测更权威


石墨烯作为新一代的高技术新材料,已在新能源、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正在走进民生领域。但老百姓对这些品种繁多、良莠不齐的石墨烯产品难辨真假,产品检测成为石墨烯行业面临的紧迫现实问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新材料计量研究所任玲玲表示,只有通过权威机构检测,证明石墨烯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才能给企业一个结果,给消费者一个说法。


于是2017年成为我国石墨烯材料产品专项检测机构被激活的一年,多家石墨烯专业检测机构涌现。其中包括一批新成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比如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同时,石墨烯企业中也涌现出一批分析测试实验室,其中不乏设备精良、人员齐备的高水平实验室,如山东欧铂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多氯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9月21日,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IGCC)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材料与器件监测中心签约,这是IGCC指定的第7个检测机构。此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国家红外及工业电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理化测试中心已获1GCC授权为指定检测机构。


让产品认证更规范


认证是由具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活动。“如果说标准是判断产品的重要依据,检测是一种有效手段,那么认证就是企业市场经济的‘信用证’、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和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IGCC亚洲区负责人尹立军说。


IGCC对石墨烯企业的产品认证流程包括企业提出申请、工厂取样、第三方机构监测、专家现场评审等。2018年6月,山东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IGCC颁发的全球首张“石墨烯材料”产品认证证书;9月上旬,IGCC组织专家对宝泰隆石墨烯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评审,氧化石墨烯和易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两种产品通过认证。同时,生产低压石墨烯发热织物的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石墨烯应用领域首家通过认证的企业。这3家企业也成为首批通过IGCC认证的企业。


宝泰隆石墨烯新材料公司总工程师张建刚告诉记者,通过认证这个过程,石墨烯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形象地位会得到提升,同时也证明产品质量安全性已达到国际水平,直接具备国际竞争的资格,这也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通过认证的的石墨烯产品将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三昧)


推荐 1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