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谈“钴”论“价”,奇货可居


来源:www.188betkr.com 默然

[导读]除了苹果这样的科技领袖,在面对电池危机,宝马和大众这样的车企巨头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然而都遇到了不小的难题,特别是在钴金属的供应方面,本着奇货可居的原则,钱并不是万能的。

www.188betkr.com 讯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不可逆,就锂电供应结构的变化来看,钴酸锂的产量仍保持增长势头,但所占份额在不断下降,国际主流的锂电池生产商逐步舍弃用钴较多的传统材料钴酸锂,转向三元材料和其他正极材料。但总体来看,由动力电池带来的新增需求具备高确定性。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三元电池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长期趋势,投资价值凸显,相比较于锂,钴更具可观上升潜力,在供给刚性,新增需求强劲的态势下,2018年1月,国际、国内市场金属钴价格再次双双连续上涨。截至1月31日,LME市场金属钴现货价格为79750-80250美元/吨,均价为80000美元/吨,较月初现货收盘价75205美元/吨上涨4795美元/吨。


钴是一种稀有的小金属,因为具有特殊的电化学性能,被认为是制造电池正极材料的不可替代品,尤其是在三元材料体系中,镍主要作用提升能量密度,钴主要起到提升导电性和倍率性能的作用,为了改善性能、降低成本,高镍低钴化成为电池企业研究的方向。


Umicore材料公司掌门人Marc Grynberg表示:没有一种元素比镍元素能更好的增加能量密度、也没有比钴更好的元素让一切能量稳定下来。



2017一年,全球11万吨的钴消费量,中国独占5万吨,而中国,却是一个极度贫钴的国家。很早钴就被列入中国严重短缺的九种矿产资源之一(铬、铜、锌、钴、铂族元素、锶、钾、硼、金刚石)。甘肃、河北、山东等地分布着数量不多的钴矿,已探明的储量也只有8万吨,仅占全球储量的1%,且品位不高,提炼难度大。


中国的钴,正处在1%的储量与近50%的需求量的尴尬境地中,超过95%的对外依存度决定了中国钴矿进口,一直被嘉能可这样的矿业巨头卡住了咽喉。



以中国每年进口钴矿4.5万吨,每吨按45万元人民币计算,中国每年花在进口钴上的资金就超过200亿。


事实上,由于自然界钴矿常与镍、铜等矿藏伴生,开采成本高,产能难以有效释放,加之钴金属储量极少,主要集中在刚果(金)、澳大利亚和古巴,全球分布极其不均。


目前,由于目前最大钴生产国刚果(金)局势动荡,使得全球钴资源供应链十分脆弱。因此,为了抢夺更好资源,包括苹果在内的许多巨头纷纷抓紧采购钴,为的就是希望不能够被锂电池卡住了自己前进的步伐。



2017-2020年,智能手机的钴需求及同比增速


苹果是世界上最大的钴的最终用户之一,到目前为止,苹果一直把钴的采购留给其电池生产商处理。但目前苹果公司正在寻求锁定每年数千吨的供应合约,合约期限为5年或更长时间。矿业贸易巨头嘉能可此前透露,曾与苹果就钴采购进行过会谈,但没有提供进一步细节。苹果去年也曾表示,将计划在全球最大产钴国家刚果采购人工开采的钴矿石。



除了苹果这样的科技领袖,在面对电池危机,宝马和大众这样的车企巨头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然而都遇到了不小的难题,特别是在钴金属的供应方面,本着奇货可居的原则,钱并不是万能的。


在2017年7月,有消息称,矿业巨头Glencore、大众和宁德时代将形成一个三角形交易,Glencore向CATL出售2万吨钴产品,而大众会从宁德时代采购电池,但该说法并未被确认。


另外,宝马供应链主管马库斯·德斯曼(Markus Duesmann)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宝马的目标是获得连接至钴和锂矿山的供应链,并持续10年。宝马已准备好签署多份相关合同。”


无独有偶,和宝马结亲的长城也在2017年以1.4亿入股澳大利亚锂矿商Pilbara Minerals,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铺路。


综合来讲,多方因素表明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量价齐升最为确定的环节。只有钴资源得到保障,才能保证钴酸锂、三元材料等电极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钴资源缺乏的中国应该重视并加大在全球钴矿产资源的开发投入以及加强中国钴资源的回收利用;另外,加大中国钴资源的收储力度势在必行!


推荐关注中国内嵌“钴矿”行业板块前6家上市公司:华友钴业、洛阳钼业、鹏欣资源、格林美、寒锐钴业、道氏技术。

推荐 14

作者:默然

总阅读量:142424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