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又名氟石,是自然界常见的矿物。化学成分为CaF2(Ca∶F=51.33∶48.67);钙常被稀土元素钇和铈代替,(Y,Ce)∶Ca=1∶6;当钇和铈代替的量较多时,称为钇萤石或铈萤石;此外,可含微量的铅、硅、镁及锶等元素和沥青质。纯净的萤石呈无色透明,但极少见;一般为鲜艳的黄、绿、蓝、紫、红、灰及黑色等;加热后可失去原色,受伦琴射线照射后可恢复原色;在阴极射线和紫外线照射下发紫色荧光,有时发红色荧光;有的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发淡紫色磷光,太阳光晒后也可发磷光。
截止1995年,我国累计探明储量11325.7×104t,保有储量2265.0×104t(矿物),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湖南、浙江、福建及江西省,其次分布于中南地区的湖南、湖北及河南省和华北地区的内蒙、吉林省(区),此外,广东、陕西、河北、山西、安徽、四川、云南、新疆、江苏、北京及贵州等省、市、区也有分布。
1564年,Agricola发现了萤石的助熔性,此后首先在冶金工业上应用。20世纪中期,化学工业开始应用萤石制造氟化物、开辟了萤石应用的新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工业对萤石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到目前为止,其消耗量占总消费量的50%左右。因此,萤石已成为重要的化工矿产资源。此外,萤石还广泛用于陶瓷、医药、电机、航空等领域。
世界萤石市场形势总体上是按“波浪式”规律周期性地变化的。
我国的萤石市场受世界市场影响不大,形势一直较好;产量个别年份虽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升幅度明显增大。今后,随着世界萤石市场的复苏,中国萤石产量上升幅度会更大。
到目前为止,全国发现并已探明储量的萤石矿床大约231个,其中正在开采的123个,停采、闭坑的37个。开采的成因类型包括热液型和热水沉积型。开采的省份主要是浙江,其次有内蒙、福建、云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河北等省区。自1986年以来,我国萤石年产量一直居世界各国之首,占世界年产量从18.5%上升到41.6%、呈直线上升趋势。我国萤石的一半或一半以上用于出口、出口量亦呈上升趋势。
我国萤石矿床分为热液型和热水沉积型两大成因类型。根据矿石的产状及矿物组合又将热液型细分为单一型和伴生型;热水沉积型亦细分为单一型和伴生型。
根据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大地构造的关系可将萤石划分为5个成矿带:(1)东南沿海成矿带,(2)扬子成矿带,(3)东秦岭成矿带,(4)内蒙吉林成矿带,(5)兴安成矿带。这5个成矿带都是成矿远景较好的地区。
东南沿海成矿带成矿远景区,其矿带延伸方向为NE向,南西起自南宁,北东止于宁波,长约1800km;北西起自长江,南东止于海边,最宽处约760km。范围基本与华南造山带吻合。多数萤石矿床位于本带,是中国最大的萤石成矿带。
扬子成矿带成矿远景区,其矿带位于扬子准地台,延伸方向为EEN~WWS,并略呈弧形。西起自昭通,东止于太湖,长约2080km,宽约100~520km。本带内矿床类型均为热液型,矿床数目大约40多个。但是,再发现一定数量的热液型萤石矿床还是可能的。
东秦岭成矿带成矿远景区,该成矿带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延伸方向为NW-SE向;西起自西安,东止于六安,长约1920km,宽约120km;分布有热液型萤石矿床18个,其中大型3个、中型7个、小型8个,中、大型矿床占55%。萤石矿床的出现,表明本区深部存在有F源。
内蒙古吉林成矿带成矿远景区,本矿带位于天山兴安造山系,延伸方向大致为EW向。西起自内蒙达来呼布镇,东止于吉林市,长约2800km,宽约240km。矿床数目较多,以中、大型矿床为主,全国最大的萤石矿床位于本区;矿床类型包括热液型和热水沉积型,是仅次于东南沿海成矿带的第二大成矿带。
兴安成矿带成矿远景区,该成矿带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天山兴安造山系东端;矿带延伸方向为NNE,长约800km,宽约320km。共有8个萤石矿床,其中,中型2个,小型6个,均为热液型矿床。该成矿带离内蒙吉林成矿带较近,地质及构造特征有较多相近之处,所以,有一定成矿远景,值得重视。
华北成矿区位于华北准地台东北部,延伸方向呈EW向,东西长约800km,南北宽约280km。区内共有萤石矿床14个,均为热液型,其中大型1个、中型5个、小型8个。本区灰岩地层广泛发育,中生代时期地台活化、部分地区有酸性岩浆岩侵入,断裂较发育,所以有一定成矿远景。
截止1995年,我国累计探明储量11325.7×104t,保有储量2265.0×104t(矿物),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湖南、浙江、福建及江西省,其次分布于中南地区的湖南、湖北及河南省和华北地区的内蒙、吉林省(区),此外,广东、陕西、河北、山西、安徽、四川、云南、新疆、江苏、北京及贵州等省、市、区也有分布。
1564年,Agricola发现了萤石的助熔性,此后首先在冶金工业上应用。20世纪中期,化学工业开始应用萤石制造氟化物、开辟了萤石应用的新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工业对萤石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到目前为止,其消耗量占总消费量的50%左右。因此,萤石已成为重要的化工矿产资源。此外,萤石还广泛用于陶瓷、医药、电机、航空等领域。
世界萤石市场形势总体上是按“波浪式”规律周期性地变化的。
我国的萤石市场受世界市场影响不大,形势一直较好;产量个别年份虽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升幅度明显增大。今后,随着世界萤石市场的复苏,中国萤石产量上升幅度会更大。
到目前为止,全国发现并已探明储量的萤石矿床大约231个,其中正在开采的123个,停采、闭坑的37个。开采的成因类型包括热液型和热水沉积型。开采的省份主要是浙江,其次有内蒙、福建、云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河北等省区。自1986年以来,我国萤石年产量一直居世界各国之首,占世界年产量从18.5%上升到41.6%、呈直线上升趋势。我国萤石的一半或一半以上用于出口、出口量亦呈上升趋势。
我国萤石矿床分为热液型和热水沉积型两大成因类型。根据矿石的产状及矿物组合又将热液型细分为单一型和伴生型;热水沉积型亦细分为单一型和伴生型。
根据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大地构造的关系可将萤石划分为5个成矿带:(1)东南沿海成矿带,(2)扬子成矿带,(3)东秦岭成矿带,(4)内蒙吉林成矿带,(5)兴安成矿带。这5个成矿带都是成矿远景较好的地区。
东南沿海成矿带成矿远景区,其矿带延伸方向为NE向,南西起自南宁,北东止于宁波,长约1800km;北西起自长江,南东止于海边,最宽处约760km。范围基本与华南造山带吻合。多数萤石矿床位于本带,是中国最大的萤石成矿带。
扬子成矿带成矿远景区,其矿带位于扬子准地台,延伸方向为EEN~WWS,并略呈弧形。西起自昭通,东止于太湖,长约2080km,宽约100~520km。本带内矿床类型均为热液型,矿床数目大约40多个。但是,再发现一定数量的热液型萤石矿床还是可能的。
东秦岭成矿带成矿远景区,该成矿带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延伸方向为NW-SE向;西起自西安,东止于六安,长约1920km,宽约120km;分布有热液型萤石矿床18个,其中大型3个、中型7个、小型8个,中、大型矿床占55%。萤石矿床的出现,表明本区深部存在有F源。
内蒙古吉林成矿带成矿远景区,本矿带位于天山兴安造山系,延伸方向大致为EW向。西起自内蒙达来呼布镇,东止于吉林市,长约2800km,宽约240km。矿床数目较多,以中、大型矿床为主,全国最大的萤石矿床位于本区;矿床类型包括热液型和热水沉积型,是仅次于东南沿海成矿带的第二大成矿带。
兴安成矿带成矿远景区,该成矿带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天山兴安造山系东端;矿带延伸方向为NNE,长约800km,宽约320km。共有8个萤石矿床,其中,中型2个,小型6个,均为热液型矿床。该成矿带离内蒙吉林成矿带较近,地质及构造特征有较多相近之处,所以,有一定成矿远景,值得重视。
华北成矿区位于华北准地台东北部,延伸方向呈EW向,东西长约800km,南北宽约280km。区内共有萤石矿床14个,均为热液型,其中大型1个、中型5个、小型8个。本区灰岩地层广泛发育,中生代时期地台活化、部分地区有酸性岩浆岩侵入,断裂较发育,所以有一定成矿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