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北京应物会议中心。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持召开了“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论证会”。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工业协会和企业的专家、学者等30多人,参加了论证会。
会议由国家新材料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 长石力开主持。课题工作组组长、麦肯桥资讯公司执行总裁吴玲及其他项目主要负责人就项目背景、战略规划的编制说明、主题报告以及矾钛新材料、新型 石墨材料等七个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作了概要介绍,阐明了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攀枝花发展新材料的必要性、基础条件、建议和措施。
与会专家和领导对课题组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工作成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对报告的修改,以及攀枝花如何发展新材料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攀枝花的建设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攀枝花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年冶金和有色两个行业部门围绕钒钛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做了几个“五年计划”的工作,对当地的发展也有一定贡献。我们现在提出做规划,要在此基础上,仍以钒钛等矿产资源为主要内容,并要有大的拓展,如何跳出这个框框,做攀枝花的发展规划,可以说难度比较大。但经过工作组的努力,包括考察和征求很多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了报告的初稿。报告在当地情况的分析、发展方向及建议和措施等各个方面,都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比较合适的,对于当地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经与会专家及课题组成员的认真讨论与交流,对攀枝花新材料的发展战略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1.攀枝花是国家意义上的基地,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竞争力分析应着眼于全国进行同行业对比,在新的经济形势和现有条件下,如何扬长避短,在优先领域,优先项目的选择上,还应慎重考虑将来是否会背上新的包袱。另外,攀枝花的产业分析,全国乃至世界层面的市场定位,非常重要,要多一些产业经济的分析。
2.攀枝花的资源开发应以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三者结合开发为主,才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开发成本。资源开发应借鉴稀土的经验和教训,注重产品的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要设计好。
3.当地的新材料产业基础,除了攀钢,其它比较薄弱,在一些高起点、高投入新材料项目的投入上,当地政府应采取客观态度,避免盲目性和投入产出比例失调。
4.从全国来讲,攀枝花的资源并不突出,但四川,特别是周边地区很落后,因此应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能起到先导作用。
5.当地民营企业少,发展以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应是鼓励优秀当地人才创业,但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需要有一个过程,攀枝花现阶段的发展,还要因地制宜,两条腿走路。
6.税收及人才问题,国外企业的生产基地和总部(包括研发部)一般是分离的,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生产基地在偏远地区,这虽然会使生产地税收转移,但解决了企业人才缺乏问题,同时可以增加生产地就业,间接带动生产地的经济发展。这对于攀枝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7.在发展方向上,是以资源型产品为主,还是以开发下游产品为主的问题:中国在各方面一直是出口大量低价的资源产品,一方面冲击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造成产量增加但效益持平。而下游产品的进入壁垒高,投资大,技术难,因此产品就有左右价格的能力。从出口资源过度到下游产品,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尽管当地的交通不便,但如产品的附加值很高,则运费成本的比重不会很大,比如 钛白粉项目。所以应坚持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
8.报告应对政府的决策和企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关于管理模式、运行模式可归纳为机制。应注意三方面,市场、技术、机制,尤其是机制。有了好的机制,没有人,可以引进人,没有资金可以引进资金,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技术。改革的力度要大,通过观念的转变,推进体制的创新,政府除利用好国家政策、制订好产业政策以外,最主要的是营造好的环境,作好规划、产业引导的同时,注重服务。
另外,与会专家对攀枝花在钒、钛、石墨以及其他金属材料、非金属矿物材料领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对策也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对“资源型”区域如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示范意义。
最后,科技部863计划新材料领域办公室主任邵立勤指出,该发展战略研究应对当地政府的观念转变、招商引资的宣传起到很大作用。地方企业应抓住机遇,不要只依靠政府投入,要积极主动行动起来。科技部门应当积极研究技术支持,特别要选择一些符合863、创新基金计划的支持的项目,给予倾斜,以这些项目作为依托,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会议由国家新材料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 长石力开主持。课题工作组组长、麦肯桥资讯公司执行总裁吴玲及其他项目主要负责人就项目背景、战略规划的编制说明、主题报告以及矾钛新材料、新型 石墨材料等七个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作了概要介绍,阐明了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攀枝花发展新材料的必要性、基础条件、建议和措施。
与会专家和领导对课题组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工作成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对报告的修改,以及攀枝花如何发展新材料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攀枝花的建设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攀枝花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年冶金和有色两个行业部门围绕钒钛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做了几个“五年计划”的工作,对当地的发展也有一定贡献。我们现在提出做规划,要在此基础上,仍以钒钛等矿产资源为主要内容,并要有大的拓展,如何跳出这个框框,做攀枝花的发展规划,可以说难度比较大。但经过工作组的努力,包括考察和征求很多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了报告的初稿。报告在当地情况的分析、发展方向及建议和措施等各个方面,都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比较合适的,对于当地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经与会专家及课题组成员的认真讨论与交流,对攀枝花新材料的发展战略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1.攀枝花是国家意义上的基地,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竞争力分析应着眼于全国进行同行业对比,在新的经济形势和现有条件下,如何扬长避短,在优先领域,优先项目的选择上,还应慎重考虑将来是否会背上新的包袱。另外,攀枝花的产业分析,全国乃至世界层面的市场定位,非常重要,要多一些产业经济的分析。
2.攀枝花的资源开发应以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三者结合开发为主,才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开发成本。资源开发应借鉴稀土的经验和教训,注重产品的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要设计好。
3.当地的新材料产业基础,除了攀钢,其它比较薄弱,在一些高起点、高投入新材料项目的投入上,当地政府应采取客观态度,避免盲目性和投入产出比例失调。
4.从全国来讲,攀枝花的资源并不突出,但四川,特别是周边地区很落后,因此应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能起到先导作用。
5.当地民营企业少,发展以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应是鼓励优秀当地人才创业,但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需要有一个过程,攀枝花现阶段的发展,还要因地制宜,两条腿走路。
6.税收及人才问题,国外企业的生产基地和总部(包括研发部)一般是分离的,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生产基地在偏远地区,这虽然会使生产地税收转移,但解决了企业人才缺乏问题,同时可以增加生产地就业,间接带动生产地的经济发展。这对于攀枝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7.在发展方向上,是以资源型产品为主,还是以开发下游产品为主的问题:中国在各方面一直是出口大量低价的资源产品,一方面冲击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造成产量增加但效益持平。而下游产品的进入壁垒高,投资大,技术难,因此产品就有左右价格的能力。从出口资源过度到下游产品,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尽管当地的交通不便,但如产品的附加值很高,则运费成本的比重不会很大,比如 钛白粉项目。所以应坚持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
8.报告应对政府的决策和企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关于管理模式、运行模式可归纳为机制。应注意三方面,市场、技术、机制,尤其是机制。有了好的机制,没有人,可以引进人,没有资金可以引进资金,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技术。改革的力度要大,通过观念的转变,推进体制的创新,政府除利用好国家政策、制订好产业政策以外,最主要的是营造好的环境,作好规划、产业引导的同时,注重服务。
另外,与会专家对攀枝花在钒、钛、石墨以及其他金属材料、非金属矿物材料领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对策也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对“资源型”区域如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示范意义。
最后,科技部863计划新材料领域办公室主任邵立勤指出,该发展战略研究应对当地政府的观念转变、招商引资的宣传起到很大作用。地方企业应抓住机遇,不要只依靠政府投入,要积极主动行动起来。科技部门应当积极研究技术支持,特别要选择一些符合863、创新基金计划的支持的项目,给予倾斜,以这些项目作为依托,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