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纳米技术标准抢占制高点


来源:

标签 纳米 标准
纳米技术在21世纪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能否健康发展,与纳米技术标准制定密切相关。如果说一项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企业,那么一个技术标准影响的则是整个产业。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研发领域已拥有一批先进成果,然而要在纳米技术产业中培养超一流的企业,加紧制定纳米技术标准已成为必要条件。

纳米技术冲击波势不可挡

由于 纳米材料特殊的性能,不仅能够极大地改变产品性能,利用纳米科技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还将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这已是国外大企业的技术秘密。

日本、美国和欧盟都成立了专门的标准委员会着手制定相关标准,并有专项的经费来支持标准的研究和确立,使之上升为国际标准。在纳米技术标准领域,除了日本已有一个纳米粒子的检测标准之外,目前其它国家还没有制定出更多的纳米技术标准,但已提出了系统的制定纳米技术标准的时间表。

我国在'八五'期间,将'纳米材料科学'列入国家攀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分别组织了8项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973'新材料专题也对纳米材料有关高科技创新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在纳米技术研究方面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无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如在胶体、纳米乳液、润滑剂、磁性液体、耐蚀涂层、药物控释系统、电子元器件、纳米陶瓷、纳米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微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随着纳米技术及材料产业化的迅速发展,纳米产品必将大量面市。由于纳米产品是一个新的领域,在国内外都没有相关的技术标准,同时它来源于高技术领域,广大消费者对纳米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造成了纳米产品的无序发展。一方面,认为纳米技术高不可攀,另一方面,一些商家为了商业利益乱贴'纳米'标签。如果不通过鉴定揭露伪劣产品,打击假冒'纳米产品'和引导厂家生产真正的纳米产品,让消费者知道真相,那么正宗产品的名声也会受到连累,这种局面将给纳米技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而国外的情况却与国内的纳米概念热迥然不同。不少国外产品使用了纳米材料但并不冠以纳米的名称,如洗发水等都有纳米颗粒的存在,却并没有炒作纳米技术概念,而是更注重纳米技术的内涵和功用,使用纳米材料改进产品性能。同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国外产品也许是因为考虑到生物安全性问题才没有冠以纳米技术的名称。

掌握竞争规则拥有主动权

技术标准的实质是制定竞争规则,把握对市场的控制权。如果纳米技术标准被别人抢先一步,就会重蹈以前发展的覆辙,专利权和标准被控制在别人手里。

由于纳米标准是新标准,属于增量标准。增量标准应该采用新方法、新政策,我国制定纳米技术标准不能再走以存量标准带动经济发展的老路,应提高标准的门槛,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制定标准方面,有些技术如电信技术可以预先制定相应的规则,但纳米技术涵盖的内容太广,没有固定模式。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应该鼓励企业制定自身的纳米技术产品标准,在时机成熟时转化为行业标准,待整个行业发展起来再着手制定国家标准。也许对于纳米电子技术和纳米生物技术思路正相反,先制定标准规范再去丰富和完善或许更为合理。

从内容上说,纳米技术的标准则分为强制性的内容和非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包括生物安全性,产品的废弃和回收等。近百年来,人类通过化学方法等制造出大量地球上本不存在的物质,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纳米技术也不例外,甚至将制造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产品,也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所以有必要制定强制性的规范对纳米技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严格限制。对于纳米技术非强制性标准内容,如具体的生产环节等,应该以大企业和技术先进企业为主,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的企业。

关于如何看待先有纳米技术检测性标准还是先有纳米技术产品标准的问题,通常纳米技术的检测性标准可以先行于纳米技术产品标准。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纳米技术产品已经诞生,而相应的检测标准和产品标准还没有出现,此时应两者同时进行。

加紧制定国家纳米技术产品和检测标准,既是市场的要求,也符合国家利益。通过国家级纳米技术检测机构来加强产品和测试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在纳米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支持高技术含量产品发展,提高纳米技术应用的技术门槛。防止在纳米技术改性产品的命名、性能的宣传上夸大或误导消费的倾向,消除纳米科技发展中的泡沫,从而促进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
推荐 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