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CC规模化生产第一家始建于1983年上海大中华制钙厂,到1949年共建6家,年总产量达近万吨。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PCC得到迅速发展,1984年制定第一部沉淀
碳酸钙(轻质)国家标准(GB4794-84),1986年全国总产量达到40万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PCC工业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1995年总产量达到150万吨,2002年达到330余万吨,生产企业数达到300余家;生产产品品种仍以普通轻质碳酸钙为主,活性碳酸钙自1995年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其产量是40万吨/年,占总产量13%;超细碳酸钙达10万吨/年,占总产量的3%;专用碳酸钙80万吨/年左右。
从企业生产规模上看最大生产能力为12万吨/年的PCC厂仅有四川华夏钙品公司一家,平均6万吨/年以上的企业仅有几十家,其他均为万吨左右的小企业。近年来 纳米碳酸钙发展较快,新建厂规模均在1~5万吨/年,目前生产销售较好的企业有广平化工有限公司、上海雪美精细化工厂、上海卓越纳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从PCC生产地看,主要有河北80余家企业,其总产量达100万吨/年,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另外山东、广东、浙江、福建、四川、江苏、江西、湖南等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PCC生产企业。
从PCC产品结构看,在1995年以前95%为普通PCC;超细碳酸钙仅有北京化工建材厂、广平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大乘集团有限公司(现为湖南金信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生产超细PCC,总生产能力为2.5万吨/年;1996年以后新建15家纳米碳酸钙厂使我国纳米碳酸钙总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不足10万吨/年;活性PCC各大型PCC厂均生产,中小型厂以干法为主生产,总产量达40万吨/年以上;专用PCC如牙膏级PCC、造纸专用PCC等在浙江、江苏、云南等地相继建厂;老企业继续研发专用产品,使PCC产品结构逐步发生变化,普通PCC所占比例下降,活性、专用、纳米级的PCC比例逐渐上升,这也是我国PCC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PCC在国内销售比例大致为塑料28%、橡胶27%、造纸13%、涂料16%、其他16%。
从企业生产规模上看最大生产能力为12万吨/年的PCC厂仅有四川华夏钙品公司一家,平均6万吨/年以上的企业仅有几十家,其他均为万吨左右的小企业。近年来 纳米碳酸钙发展较快,新建厂规模均在1~5万吨/年,目前生产销售较好的企业有广平化工有限公司、上海雪美精细化工厂、上海卓越纳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从PCC生产地看,主要有河北80余家企业,其总产量达100万吨/年,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另外山东、广东、浙江、福建、四川、江苏、江西、湖南等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PCC生产企业。
从PCC产品结构看,在1995年以前95%为普通PCC;超细碳酸钙仅有北京化工建材厂、广平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大乘集团有限公司(现为湖南金信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生产超细PCC,总生产能力为2.5万吨/年;1996年以后新建15家纳米碳酸钙厂使我国纳米碳酸钙总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不足10万吨/年;活性PCC各大型PCC厂均生产,中小型厂以干法为主生产,总产量达40万吨/年以上;专用PCC如牙膏级PCC、造纸专用PCC等在浙江、江苏、云南等地相继建厂;老企业继续研发专用产品,使PCC产品结构逐步发生变化,普通PCC所占比例下降,活性、专用、纳米级的PCC比例逐渐上升,这也是我国PCC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PCC在国内销售比例大致为塑料28%、橡胶27%、造纸13%、涂料16%、其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