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农用技术助西部开发


来源:

标签 稀土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巩固和加强西部农业基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由于历史和人为因素,西部的生态和自然环境十分脆弱,如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极不稳定。因此,用高新技术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对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稀土农用技术登上了西部广袤的舞台,致力将荒漠变为良田。

稀土为何要农用

据全国稀土农用中心王甲辰博士介绍,稀土是周期表中的一族元素,它由性质十分相似的镧、铈、镨、钕等15种元素和与镧系元素性质极为相似的钪、钇两种元素组成,这17种元素统称稀土元素。据了解,稀土元素并不稀少,17种元素共占地壳总量的0.0153%,比铜在地壳中的总量还多一倍。

我国稀土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储量为4300万吨,居世界首位。由于稀土元素独特的电子层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磁、光、电等特性。因此,稀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农业、电子信息、能源环保、国防军工和高新材料等13个领域的40多个行业,是当今世界各国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

王甲辰目前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稀土应用工程——农用新材料、新技术在西部地区应用与示范”,提起稀土农用便如数家珍。他说,1917年中国的钱崇澍与美国科学家发表了钡、锶、铈对水绵生理作用的论文,开创了稀土元素的生物活性研究的先河。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对稀土的植物生理效应做了大量研究,明确了稀土对豌豆、萝卜、黄瓜、亚麻等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稀土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反复实践,于1985年获得了重大突破。到现在,我国在稀土农用技术、土壤学、植物生理、毒理卫生学、分析检测及农用产品生产工艺等领域取得120余项成果和1300篇研究报告,成功地将稀土元素应用于农业生产,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稀土元素作为商业性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国际上公认我国稀土农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处于领先水平。

稀土在农业上到底具有什么功效呢?王甲辰介绍说,稀土拌种、浸种,可以增加种子活力,促进作物种子萌发,提高种子的出苗率。稀土对植物根系和扦插生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稀土的这些作用,不但打下丰收基础,而且还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另外,稀土还能促进植物叶绿素增加,进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稀土农用造福西部

“八五”以来,我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稀土转光膜、稀土抗旱保水剂、稀土磷肥、稀土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它们具有保水、保肥、使用方法简便、效果显著和成本低廉的特点。目前以超细粉末、纳米技术为依托的稀土新材料具有显著提高种子萌发、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等功能,是未来稀土农用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

稀土转光膜借助稀土离子独特的外层电子结构,可以将太阳光中对作物生长不利的紫外光的绝大部分转变为植物光合作用能直接利用的红橙光,通过改进作物的光照质量,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提高棚温和地温,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由于西部地区阳光充足、紫外线强烈,所以稀土转光膜的使用效果会更显著。

稀土抗旱保水剂是吸纳国外的保水技术,采用独特的稀土催化和添加技术,研制出的稀土高分子吸水材料,并且与植物生长所需的种肥、各种微量元素按优化配比复合制成,具有保水、保肥、使用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很有应用前途。

稀土磷肥是我国首创的磷肥新品种,对于改良西部盐碱地,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有效磷具有明显效果。

王甲辰说,稀土农用中心承担了“十五”攻关课题,在甘肃省定西县建立了“提高旱地农业生产率和生态恢复试验基地”,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建立了“稀土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将与土壤和作物配套的稀土农用新技术应用于西部特殊的自然环境,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的考察报告显示,定西县基地共引进7种稀土肥料新品种,施用作物如甘蓝、大白菜、紫花苜蓿都增产百分之十五以上。使用稀土农用材料后,伊犁州基地的甜菜糖度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速生林基地的成活率增加了8个百分点以上。稀土农用中心还在继续改进稀土转光膜以及进行纳米基质新型稀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发,力图针对西部地区特点,进一步完善和开发新材料,它们将在西部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荐 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