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业呈现亮点


来源:

炭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可用于橡胶、树脂、印刷油墨、涂料、电线电缆、电池、纸张、铅笔、颜料等的生产。而作为各种橡胶特别是轮胎用橡胶的补强剂,炭黑最主要的用途是汽车轮胎的制造,因此目前炭黑工业的兴衰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景气度的下降,欧美汽车工业发展停滞不前,炭黑工业也面临新的挑战。

全球炭黑约有70%用于轮胎的制造,20%用在其他橡胶,其余不到10%则用于塑料添加剂、染料、印刷油墨等工业。而在其他橡胶的用量中约一半是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皮带和防震橡胶等,因此大约有80%的炭黑是消耗在汽车工业上,由此可见其与汽车工业的兴衰紧密相关。

以日本为例,在2001年其国内需求78.2万吨的炭黑中,有73.7万吨用于橡胶制品,占全部用量的94.2%,其中轮胎的用量为58.1万吨,占74.3%,另有10%用于汽车零件等;而美国在其160万吨的炭黑需求量中,有71%用于轮胎,另有22%应用于工业橡胶,只有大约7%用于油墨、涂料和塑料等。

产能增加供过于求目前全球炭黑总产能约为863万吨,其中美洲占33%,欧洲占25%,亚太地区占38%。全球前九大炭黑生产厂商合计产能占全球产能的75%,而前三位合计就占51%。其中,美国卡博特公司的年生产能力为203.8万吨,占全球产能23.9%;美国哥伦比亚化学公司117.9万吨,占13.8%;德国德固赛公司115万吨,占13.5%。在上世纪末的最后10年,全球炭黑产能因需求上升而持续增加,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扩厂是建设在中国,另外美国与印度也有一些企业扩大了装置生产能力。中国和印度炭黑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整个亚洲地区成为全球炭黑生产最大的亮点。

2001年时全球对炭黑的需求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降3.3%,从2000年的742万吨减少到718万吨。由于市场需求远远低于生产能力,许多企业的装置开工率都不高,市场呈供过于求的状态。目前,亚太地区、北美和西欧炭黑是最大的消费地区,需求量分别为196万吨、183万吨和140万吨,其中中国需求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高达5.3%。

亚洲市场成为最大亮点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亚洲地区炭黑的销售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大量出口到欧洲。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各国在摆脱金融危机之后,内需市场逐渐恢复,炭黑产能也在汽车、轮胎等产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不断提高。现在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炭黑需求最大的市场,约占全球需求总量的27%。其中尤以中国与印度需求增长迅速,这两个国家的市场现已成为全球炭黑大厂的钟情之地。日本在1999年与2000年时因轮胎的出口大增,也一度增加了对炭黑的需求,在2000年时甚至创过去数年来的新高,但2001年开始再度出现负成长。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低迷,炭黑生产公司大多陷入原料成本高、市场价格低、流通不畅的经营困境,许多企业被迫关闭。

2001年底,日本最大的炭黑生产厂商———东海炭黑公司将其位于北九州的若松厂废弃,并通过人员精简已于今年转亏为盈;与此同时,三菱化学将其黑崎事务所生产橡胶用的炭黑厂停工。日本两大炭黑厂商的产能削减,使其国内下游产品生产商只能通过增加进口量来弥补炭黑供应的不足,不仅对日本国内市场带来冲击,也波及到整个亚洲市常北美地区为炭黑第二大市场,在新经济繁荣时期对于炭黑的需求也是年年增长,但自2000年起,受汽车工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影响,轮胎的需求量减少,导致炭黑的需求直线下降。2001年,北美市场对炭黑的需求量从2000年约200万吨的最高峰降为183万吨,下降幅度达8%。另外,近年来西欧地区的汽车与轮胎的生产有向东欧转移的趋势,因而西欧地区炭黑的产量和需求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东欧地区的需求受汽车生产东移的影响,对炭黑的需求呈明显上升的态势。

整体而言,未来亚洲市场(日本除外)尤其是中国对炭黑的需求量将伴随着轮胎工业的发展而有明显增加;北美市场也将持续增长;西欧的成长空间不大,但东欧各国的前景看好,特别是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等即将加入欧盟;以巴西为代表的拉丁美洲市场前景也非常看好。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005年时全球的炭黑需求量将增长到844万吨。
推荐 9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