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下滑和大规模扩产是一个怪圈,一旦陷入这个怪圈企业总会出现数年的“心力衰竭”,甚至一蹶不振
钛白粉企业如何跳出怪圈。
从去年 4季度开始,全国钛白粉行业价格全面下降。与此同时,国内钛白粉企业新一轮扩产又开始了。许多行业的经历证明,价格下滑与大规模扩产是一个怪圈。企业一旦陷入这个怪圈当中,少不了要有几年的“心力衰竭”甚至一蹶不振。那么国内钛白粉企业,这次能否跳出这个怪圈?
扩产仍是低层次的扩张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南京地区的钛白粉能力由每年 1.5万吨已扩大到 2.5万吨;攀钢将建 4万吨金红石钛白生产线;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由 1.5万吨扩大到 3万~3.6 万吨;中核华原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由 1.5万吨扩大到 3万吨;衡阳新华公司由 1万吨扩大到 2万吨;株化由 1万吨扩大到 2万吨……据悉,我国第一套氯化法生产钛白粉装置锦州铁合金集团 1.5万吨生产线,一两年内要填平补齐到 3万吨;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也欲投资 6亿元,采用氯化法建设年产 2.7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我国钛白粉工业从 1991 年到 2000 年的 10年间总产量增长了近 5倍。仅1998 年到 2000 年的两年,产量就翻了一番。未来 3年内,我国钛白粉新增产量将达近 20万吨!
虽然规模扩大了、产量增加了,但有识之士分析说,这仍只是低质量、低水平的扩张,是各企业对原有装置扩建和填平补齐。钛白粉市场的竞争今后无疑将体现在质量和品种的层面上。在用户“买涨不买跌”的普遍心态下,这种低层次规模的扩大,又会点燃新一轮的价格战。价格一路下滑不但不能激起用户的购买欲望,反而会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缺乏核心竞争力。
国内钛白粉企业已经身处怪圈了!
生产成本高缺乏高档品
目前,世界上生产钛白粉的方法有两种:硫酸法和氯化法。由于硫酸法是间歇操作,它与氯化法产品质量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批量不一样,连续稳定性差上。以硫酸法为主的国产钛白粉生产厂家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生产工艺确实落后。
由于我国钛白粉工业起步较晚,目前除锦州铁合金集团采用先进的氯化法外,其余的都采用硫酸法生产,而工业发达国家新上马的企业几乎都采用氯化法工艺。生产工艺决定了产品质量与国外差距较大。即使是我国第一套氯化法生产线,在技术的消化吸收上也还有一定障碍,产品质量与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生产废物及副产物多,对环境污染大,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硫酸法越来越受到限制。济南裕兴公司为达到环保要求,防止小清河污染,在钛白粉价格一路降低的情形下,又咬着牙投入 130多万元建立了树式电雾系统来处理废气、废水,每天光运行费用就达 4万多元,增加了生产成本,企业叫苦不迭。现在国内不少钛白粉企业承受着环保投入与环保治理的巨大压力。
生产工艺落后的最终结果,是使国内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的那样,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是根子上的。最让国内钛白粉企业担心的是,入关后国外企业会不会携带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在国内跑马圈地设点建厂。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杜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钛白粉技术服务中心。据他们表示,只有能取得 2500 美元/吨以上的价位才会考虑在中国国内建厂。由此看来,以钛白粉目前的价位和一路下跌的走势,国外企业不会马上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
尽管如此,在入关的背景下,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国内用户对国外高档产品依赖的倾向更加突出。这样,高档产品被国外垄断的趋势更加突出,我国新增的金红石的产能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根本出路:联合和走氯化法道路
今年国内钛白粉行业最有影响的事件,莫过于攀钢出手对企业的整合。先是收购了我国第一家氯化法生产企业锦州铁合金集团钛白粉公司 51%的股份,而后又斥资收购了重庆渝港公司 2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并一跃为钛白粉行业的龙头企业。据记者了解,明年国内钛白粉企业的结构还会发生变化,新的联合体还会产生,将根据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的实际,走强强联合之路。组建集团后可以集中资金、人才优势在质量、品种上提高和改进,同时对企业之间的产品生产实行分工,这已经被看作是国内钛白粉行业发展的方向。但如果不能同时实现生产工艺上的突破,我国的钛白粉行业还是难有长足的发展牞更无法改变高档金红石型和专用锐钛型产品需求越来越大的缺口只能由国外企业来填充的局面。
因此,专家建议,应在采用氯化法工艺的前提下寻求联合。比如可以在我国第一套氯化法生产企业锦州铁合金集团和欲采用氯化法的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之间作联合的尝试,以此争取国家支持。同时集中全国的技术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扫除技术上的障碍,然后逐步放大,使中国钛白粉生产技术获得实质性突破,打破发达国家多年来对中国的封锁。
目前,钛白粉已成为世界无机化工产品中销售量最大的 3种商品之一,仅次于合成氨和磷酸,列第三位。我国的钛白粉总产量徘徊于世界第三名到第二名之间。尽管我国钛白粉目前的总体生产量很大,但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产品档次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跳出怪圈的同时,就是钛白粉企业真正发展的时代。
从去年 4季度开始,全国钛白粉行业价格全面下降。与此同时,国内钛白粉企业新一轮扩产又开始了。许多行业的经历证明,价格下滑与大规模扩产是一个怪圈。企业一旦陷入这个怪圈当中,少不了要有几年的“心力衰竭”甚至一蹶不振。那么国内钛白粉企业,这次能否跳出这个怪圈?
扩产仍是低层次的扩张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南京地区的钛白粉能力由每年 1.5万吨已扩大到 2.5万吨;攀钢将建 4万吨金红石钛白生产线;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由 1.5万吨扩大到 3万~3.6 万吨;中核华原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由 1.5万吨扩大到 3万吨;衡阳新华公司由 1万吨扩大到 2万吨;株化由 1万吨扩大到 2万吨……据悉,我国第一套氯化法生产钛白粉装置锦州铁合金集团 1.5万吨生产线,一两年内要填平补齐到 3万吨;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也欲投资 6亿元,采用氯化法建设年产 2.7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我国钛白粉工业从 1991 年到 2000 年的 10年间总产量增长了近 5倍。仅1998 年到 2000 年的两年,产量就翻了一番。未来 3年内,我国钛白粉新增产量将达近 20万吨!
虽然规模扩大了、产量增加了,但有识之士分析说,这仍只是低质量、低水平的扩张,是各企业对原有装置扩建和填平补齐。钛白粉市场的竞争今后无疑将体现在质量和品种的层面上。在用户“买涨不买跌”的普遍心态下,这种低层次规模的扩大,又会点燃新一轮的价格战。价格一路下滑不但不能激起用户的购买欲望,反而会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缺乏核心竞争力。
国内钛白粉企业已经身处怪圈了!
生产成本高缺乏高档品
目前,世界上生产钛白粉的方法有两种:硫酸法和氯化法。由于硫酸法是间歇操作,它与氯化法产品质量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批量不一样,连续稳定性差上。以硫酸法为主的国产钛白粉生产厂家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生产工艺确实落后。
由于我国钛白粉工业起步较晚,目前除锦州铁合金集团采用先进的氯化法外,其余的都采用硫酸法生产,而工业发达国家新上马的企业几乎都采用氯化法工艺。生产工艺决定了产品质量与国外差距较大。即使是我国第一套氯化法生产线,在技术的消化吸收上也还有一定障碍,产品质量与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生产废物及副产物多,对环境污染大,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硫酸法越来越受到限制。济南裕兴公司为达到环保要求,防止小清河污染,在钛白粉价格一路降低的情形下,又咬着牙投入 130多万元建立了树式电雾系统来处理废气、废水,每天光运行费用就达 4万多元,增加了生产成本,企业叫苦不迭。现在国内不少钛白粉企业承受着环保投入与环保治理的巨大压力。
生产工艺落后的最终结果,是使国内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的那样,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是根子上的。最让国内钛白粉企业担心的是,入关后国外企业会不会携带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在国内跑马圈地设点建厂。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杜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钛白粉技术服务中心。据他们表示,只有能取得 2500 美元/吨以上的价位才会考虑在中国国内建厂。由此看来,以钛白粉目前的价位和一路下跌的走势,国外企业不会马上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
尽管如此,在入关的背景下,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国内用户对国外高档产品依赖的倾向更加突出。这样,高档产品被国外垄断的趋势更加突出,我国新增的金红石的产能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根本出路:联合和走氯化法道路
今年国内钛白粉行业最有影响的事件,莫过于攀钢出手对企业的整合。先是收购了我国第一家氯化法生产企业锦州铁合金集团钛白粉公司 51%的股份,而后又斥资收购了重庆渝港公司 2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并一跃为钛白粉行业的龙头企业。据记者了解,明年国内钛白粉企业的结构还会发生变化,新的联合体还会产生,将根据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的实际,走强强联合之路。组建集团后可以集中资金、人才优势在质量、品种上提高和改进,同时对企业之间的产品生产实行分工,这已经被看作是国内钛白粉行业发展的方向。但如果不能同时实现生产工艺上的突破,我国的钛白粉行业还是难有长足的发展牞更无法改变高档金红石型和专用锐钛型产品需求越来越大的缺口只能由国外企业来填充的局面。
因此,专家建议,应在采用氯化法工艺的前提下寻求联合。比如可以在我国第一套氯化法生产企业锦州铁合金集团和欲采用氯化法的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之间作联合的尝试,以此争取国家支持。同时集中全国的技术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扫除技术上的障碍,然后逐步放大,使中国钛白粉生产技术获得实质性突破,打破发达国家多年来对中国的封锁。
目前,钛白粉已成为世界无机化工产品中销售量最大的 3种商品之一,仅次于合成氨和磷酸,列第三位。我国的钛白粉总产量徘徊于世界第三名到第二名之间。尽管我国钛白粉目前的总体生产量很大,但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产品档次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跳出怪圈的同时,就是钛白粉企业真正发展的时代。